張蕾,龔小濤,張愛琴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89)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2014年啟動實施的跟進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凸顯中國高職教育特色,校企聯合培養提高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零對接”的制度設計[1]。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指出,要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鼓勵企業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中提到,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應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模式,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2021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件中提到要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由此可見,全面推進并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遵照“工學交替”的思路設計,突出在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在崗培養學徒,發揮人才培養終端——企業的育人主體作用,真正地踐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引領帶動教育界和產業界的深度融合。高職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要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主線,從利益驅動與權責約束機制等方面探索合作育人機制、雙導師教學團隊管理機制的建設、溝通合作平臺與機制的架構,從多維度質量評價機制的構建等方面入手,開展現代學徒制制度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的創新、雙導師教學團隊的規范與管理、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重構、教學場地的共建共享等改革與實踐,推動校企建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機制。本文以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專業群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研究與實踐進行闡述。
當前,在我國相關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暫未完善條件下,研究制定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實施方案及相關配套制度,建立推動現代學徒制運行的校企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是確?,F代學徒制順利進行的關鍵。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推行現代學徒制不能換湯不換藥而套用先前以學校培養為主體的訂單班培養模式,與訂單班顯著不同的是,訂單班的育人主體僅限于學校和企業,其目的是實現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而現代學徒制則有更為深刻的內涵,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必須聯合政府、行業、學校和企業等多方面的力量,真正的實現產業與教育的相融合。政府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資金投入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校企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動力,行業協會則能充分發揮其在市場中的指導和監管作用,促進行業人才培養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精準匹配。在此基礎上,學校和企業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要實施主體,需要以組織架構的形式明確校企雙方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雙主體地位,明確校企雙方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具體責任與義務,特別是要激活企業在育人過程中的主體責任義務。
總之,現代學徒制的順利推進與高質量發展必須聯合政、校、行、企多方主體參與,建立系統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裝備制造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國家制造產業的發展水平。校企合作形態的創新,合作內容的深化,合作空間的拓展,能夠助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滿足行業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凸顯高職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與影響力。校企的深度融合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 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構建現代學徒制班;例如,學校于2021年成立了西安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專業群現代學徒制班(以下簡稱“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班”)正是基于企業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制造領域的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的現狀,企業具有強烈的合作愿望,而學校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專業作為全國首開專業,面臨行業的保密性強且與大型國有企業合作壁壘高的困難,亟需與相對較為開放的民營企業構建合作關系,推動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
⑵ 以崗位需求為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針對企業的主要生產任務,遵循高職學生職業能力養成規律,以現有的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藍本,校企共同制定“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方案,做好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的頂層設計。
⑶ 以工學交替為主要方式,實現校企聯合培養。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交替穿插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考慮到地理環境的因素,學校承擔學生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工作,企業承擔專業拓展課程的教學工作。
⑷ 以考核評價為手段,實現企業與學徒的雙向選擇?;谄髽I對于員工的考核標準,結合學?,F有的考核評價體系,引入第三方考核評價機構,建立學校、企業以及第三方共同參與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果考核評價機制。
⑸ 以合作共贏為宗旨,促進企業與學校的共同發展與提升。基于產教融合的理念,以企業生產實際需求,校企共同建設了航空高端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搭建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一舉兩得解決了企業技術創新與攻關、學校產學研培服等平臺的構建,提升了企業和學校在區域的影響力。
現代學徒制是跨界于多個利益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是現代學徒制順利推行的前提,也是保障現代學徒制人才模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成本分擔方案為:校企共同設立專項經費,學校承擔學生在校培養期間的費用;企業承擔學徒在企培養期間的費用以及學徒的勞動報酬,校企共同保障學徒安全與利益。未來,隨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推進將會涉及學徒培養、教學團隊建設、產教融合平臺建設與運營等多方面的成本分擔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無法遵循誰受益誰支付的成本分擔理論,因此,構建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成本分攤機制,形成成本共擔、利益均沾的校企命運共同體,是后續需要不斷探索和深究的課題。
招生招工一體化是現代學徒制的顯著特征,目前大多院校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模式。校企聯合制訂招生招工一體化方案,行業、企業人員全程參與招生過程,按照企業用人標準、遵從行業基本用人規范,選拔有意向且能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學徒,簽署校企合作協議與三方協議,落實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明確三方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的責權關系。
但是,近年來由于疫情的影響,社會經濟動能發展不足,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存在著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因而從實際層面上踐行招生招工一體化方案顯然是不科學的,鑒于以上特殊情況,“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班”招生招工采用如下辦法:
在招生簡章中明確現代學徒制方向的人才選拔要求與流程、合作單位概況、人才培養模式、就業與薪酬待遇等事宜。學生入校后,校企聯合宣傳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接受學生預報名且校企共同預選出30名同學。同時組織以企業為主導的綜合面試環節,企業根據崗位規范和技術要求,測評學生綜合水平并確定學生學徒意向后,進入現代學徒制班學習,學生在第二學年結束后參加企業組織的面試,通過雙選確定是否參加第三學年的企業培養,未能入選的學生則與其他學生一起進入到學校第三學年的學習,通過上述柔性招聘方案,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的人才需求顧慮,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彈性的就業選擇。
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企業承擔實驗實訓環節課程,學校承擔理論教學課程的大原則,靈活制定教學方案并形成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經校企共組的專業建設工作委員會審定后,由校企雙方聯合實施。學校負責公共基礎與專業基礎教育,企業負責技術技能的訓練,校企共同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與素養的學徒。以服務合作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為目標,以高職人才培養定位與人才培養標準為指導,特別是考慮校企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地理位置等實施過程具體問題,選取典型工作崗位,剖析具體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發雙線交織、靈活開放且順利實施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以“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班”為例,其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的建設基于如下考慮:
⑴ 系統分析了西安成立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航空發動機典型零部件加工和檢驗崗位的素質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究合理的柔性化的教學組織模式。遵循學校負責專業基礎理論,企業負責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同時考慮到雙方實際條件,開展“分階段培養、多崗位輪訓”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
⑵ 構建了教學模塊匹配生產任務的課崗對接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主要由“基礎知識模塊+基本技能模塊+崗位技能模塊”組成,其中基礎知識模塊主要通過理論課程組成,基本技能模塊主要通過學校實訓課程組成,崗位技能模塊主要通過崗位輪訓組成。
⑶ 擬定了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與實施方案,第一年選拔有意向的學生進入到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班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第二年主要在學校實訓中心開展機械加工基本技能的訓練,第三年前往企業開展崗位輪訓。
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任務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即“學生—學徒”在學習過程中配備了雙導師。教學團隊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學徒”的培養質量,以往的畢業生跟蹤與回訪的結果顯示,部分學生正是因為在企業中碰到了好的師傅,在學校中碰到了好的老師,從而改變對于學習以及工作的認知,迎來了學習生涯以及職業發展的春天,而與此相反,部分學生在頂崗實習環節,經常會由于企業師傅的問題而選擇離職。這足以證實教學團隊的師德師風、教育理念、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對于“學生—學徒”培養的重要性。
要打造技精業強潛心育人的雙導師教學團隊,首先要完善雙導師的管理制度文件,明確雙導師教學團隊的準入及淘汰條件、雙導師的考核評價制度、雙導師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工作職責以及校內教師與企業師傅的薪資待遇等細節問題;其次,以教學任務的分配為突破口,推進雙導師分工協作實施學徒培養方案;再者,要遵循“補短板”的培養思路,有差異地設計校企雙導師培訓方案,依托各類師資培訓項目開展校企雙導師的培養工作;最后則是搭建現代學徒制“雙導師”溝通交流的平臺[3]。
通過“校企聯合教研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產學研融合孵化平臺”為校企雙方教師合作開展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橫縱向課題研究、服務區域民營企業技術革新提供了平臺。在以“成立航空現代學徒制班”的運行過程中,校企雙方研討成立保障現代學徒制順利運行的教學團隊,成立以“學院領導+公司副總”為組長的協調小組,保障現代學徒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運行;組建以“專業帶頭人+校內專家+公司總工程師”為負責人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修訂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聘請“校內專業教師+校內思政教師+公司優秀員工”組成德育教育指導教師,構建校企雙方各有側重、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雙導師導學”人才培養模式。
⑴ 目前,現代學徒制多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模式,面向對象主要是高中畢業學生或“三?!鄙?,企業招收的學徒工人還不能直接成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導致生源數量偏少,后續學院將以百萬擴招為契機,創新改革招生招工一體化模式。
⑵ 由于校企地理位置的原因,目前現代學徒制的合作模式仍然采用的分階段培養,后續隨著引企入校、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平臺的規劃建設,可以考慮將企業生產線引入學校,實現課程教學與崗位培訓更為緊密的工學交替。
⑶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標準體系建設的目標定位僅停留在崗位技能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忽視了對于學徒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后續應該根據企業產品更新換代以及技術革新的方向,擴充課程體系中的創新創業類的課程。
總之,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需要高職院校依照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形成的基本框架[4],結合自身與合作企業特色,從推進現代學徒在的五大要點上逐一突破、創新與積累,構建特色鮮明且具有廣泛推廣應用價值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