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琚媛媛
我黨始終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土地革命時期,蘇區紅軍干部以優良的作風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對當時革命斗爭的勝利和黨的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了黨的作風建設中的一個成功典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弘揚包括蘇區紅軍干部優良作風在內的黨的優良傳統,有利于當代黨員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形成優良的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筑牢黨的執政基礎。
毛澤東、朱德等領導同志以身作則,帶頭做人民的公仆,成為了蘇區各級干部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作為紅軍首腦,毛澤東從不搞特殊,他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農民疾苦,親自帶著軍民在瑞金沙洲壩挖水井解決百姓的飲水問題;朱德愛兵如子,常常和士兵們一起打草鞋,還跟他們一起穿草鞋;此外,物資短缺時,周恩來、劉少奇、陳云、項英等領導同志,帶頭發出每天節約二兩米的倡議,支援前線。蘇區紅軍干部以身作則,舍己為公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們的表率作用,直接帶動著所有蘇區紅軍干部形成好的作風。
蘇區各級黨組織都非常注重對紅干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當時成立了專門的干部教育學校,如,紅軍大學、蘇維埃大學等。這些學校都設置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專門對干部開展黨的宗旨、革命形勢、群眾觀點等教育。此外,在教育干部時,各級黨組織還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常組織干部到各地進行調研,參與各種調研活動,不僅使黨員干部具備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而且有了極高的革命覺悟,同時,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干部與農民結成了深厚情誼。這也成為蘇區紅軍干部優良作風形成的重要原因。
為了遏制和懲處腐敗行為,促進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好風氣,中央蘇區黨組織制定和實行了一整套完善的監督機制。首先是黨政監督,黨政監督分為黨內監督和政府監督,黨內監督指在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政府監督則主要是由工農檢察部來檢舉行政機關和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違法亂紀現象。其次,依靠群眾的力量來監督黨員干部的貪污腐敗行為是蘇區的優良傳統,蘇維埃政府設立的群眾監督組織有輕騎隊、突擊隊等,當時很多貪污腐敗案都是由他們檢舉的。最后,輿論監督也對揭發和批判蘇區黨政機關中存在的歪風邪氣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紅色中華》報為例,它開設的“突擊隊”專欄,專門用來登文批判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貪腐現象。這些自上而下的完善的干部監督機制,是蘇區紅軍干部優良作風形成的外在因素。
蘇區紅軍干部始終堅持“從人民最高興的工作做起”[1]。蘇區紅軍干部領導蘇區人民建谷倉,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他們還建立了托兒所、幼稚園等來解決勞動婦女的后顧之憂;《長岡鄉調查》中記錄:長岡鄉樟樹塘的小木橋,由于橫栓斷裂,村民走過時經常會晃動,鄉蘇主席立馬帶人把它修好。大到分田造屋,小到柴米油鹽,只要人民有需求,他們就會積極幫助人民解決問題。
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后,紅軍干部成為了掌握權力的官員,但他們依然堅持長期以來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此外,蘇區紅軍干部堅決反對貪污腐敗行為,使蘇維埃政府成為了真正廉潔的政府。毛澤東高度重視與貪污腐敗行為做斗爭,這是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蘇共二大上,黨和政府制定并頒布了包括《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14 號》《中央執行委員會訓令26》在內的等多部法規,嚴厲懲處黨員干部的貪腐行為,使干部的行為有了法律的約束。這一系列做法充分凸顯了共產黨人反對貪污腐敗的決心。
在工作中,蘇區紅軍干部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在任何時候都起著模范帶頭的作用。例如,擴紅運動中,機關干部帶頭加入紅軍隊伍,在他們的影響下,當時出現了整個黨支部、團支部參加紅軍的盛況;戰爭來臨時,為了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紅色中華》報發出了家里分了田的政府工作人員自帶一個月伙食的倡議,臨時中央政府土地部代理部長胡海就帶頭報名,很多同志紛紛響應號召,自己背著干糧去工作。正是在蘇區解放軍干部的帶動下各縣區人民“鬧革命走在前頭,搞生產力爭上游”,男女老少齊上陣,積極開展生產勞動,創造了許多“之最”。正是由于蘇區紅軍干部的積極領導,使得很多艱巨的任務也能迅速完成。
毛澤東始終堅持事實求是,他在蘇區開展了大量的調研活動。1930 年5-11月,短短半年的時間內,他就開展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多次調查活動,而且還寫下許多調研報告。受毛澤東的感染和影響,大量的蘇區解放軍干部加入了調查研究的隊伍。各級黨政干部到達一個地方之后,都會先調查當地的實際情況,再根據調查結果制定出與實際相符合的政策。《井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二七會議”中通過的土地法和南陽會議中提出的關于富農問題的決議,都是他們進行大量的調研之后提出的土地分配政策,指引著土地革命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正是由于蘇區紅軍干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廣大蘇區人民才會將保衛蘇區當做自己的職責,大批地涌向前線。為人民謀幸福是黨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時刻將這一使命記在心上。首先,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明確“我是誰”,要時刻牢記黨的執政理念和根本宗旨,擺正自己的位置,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務員”;其次,新時代黨員黨員干部還要明確“為了誰”,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解決好人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做好與人民息息相關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向心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筑牢黨的執政根基。
雖然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和平的環境下,但我們更應該牢記艱苦奮斗的重要性。習近平曾提醒全黨“能不能堅守艱苦奮斗精神,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2]。因此,必須始終堅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新時代黨員干部首先必須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精神,時刻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堅決抵制奢靡之風,做到清正廉潔。其次,新時代黨員干部要積極向上,時刻保持奮斗的姿態,積極領導人民在奮斗中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面對工作任務,蘇區紅軍干部總是主動帶頭,以自覺的行動帶動群眾投入到鞏固中央蘇區革命斗爭中。干部的帶頭作用對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使得許多工作一經布置下去就能快速完成。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需要黨員干部做好表率,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首先,黨員干部必須以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工作,時刻保持主動,拋棄私心雜念,把應該擔當的責任積極地擔當起來,以自身積極的行動帶動人民群眾參與到國家的各項建設中去。其次,黨員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遇到問題時不退縮,要排除萬難,為國家各項建設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蘇區紅軍干部注重調查研究,在制定政策時總是事先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談到調查研究的重要性,他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3]。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我們沒有遇到過的新情況、新挑戰,必須拿起調查研究這一有力的武器,做實做細調查研究,深入實際,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根據調查結果制定出科學的方針、政策。這樣才能從容地應對各種新情況、新挑戰,有效破解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
百年來,我黨正是由于不斷弘揚包括蘇區紅軍干部優良作風在內的優良傳統,才能帶領人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偉大勝利。如今,我國正處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的時期,同時也正處于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期,社會結構深刻變動,思想觀念多元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黨員隊伍在不斷擴大,但有極少數共產黨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出現了貪污腐敗等不良風氣。因此,當前更需要發揚包括蘇區干部好作風在內的優良傳統,密切黨群關系,把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