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梅
研究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習近平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多次指示要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大思政”格局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和社會價值觀,在高校培養德才兼備的研究生創新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生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創新精神,使研究生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與水平,能夠進行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研究生和研究生教育的特征決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大思政”視域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指向性,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符合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問題,使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陷入困境。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在“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下,以研究生為主體,實現研究生的全面發展。事實上,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在思想的獨立性、成熟性,個體的自主性、創造性等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更需要解放思想,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創新力。然而,在“大思政”理念之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采用傳統的教師“填鴨式”教學方法,研究生機械地接受和理解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研究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探索的欲望和獨立處理事件的能力,從而限制了自主發展的空間,阻礙了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傳授知識為主,以標準化命題作為考核內容,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結果。在這種課程考核和評價模式下,學生只會模式化地回答問題,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更毋庸說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者逐步開始改變這種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卻沒有跳出以往那種培養模式的窠臼。由于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限制了研究生的個性發展,遏制了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研究生缺乏發掘、創造的興致,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傳統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師注重理論教育,所培養出來的研究生缺乏創新思維訓練,創造能力較為低下。而且,傳統教育模式片面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簡化為政治教育,偏離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違背了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研究生只會堆砌知識和理論,缺少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現實需要的能力,因而很難領會真理的科學性,極易產生思想困惑,導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生機和活力,創新熱情和創造能力也難以得到充分發展。
盡管提出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但是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仍未達到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由于研究生思政教師年齡與資歷普遍高于本科生思政教師,在具體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容易抱守固有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不改變教育方法,不重視研究生的主體地位;在社會實踐中不重視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不愿意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缺乏創新精神的教師培養不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本身創新能力不足,阻礙著培養創新人才目標的實現。
在“大思政”的理念指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人格健全、創新能力突出的研究生創新人才。
如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德才兼備的研究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研究生創新人才應該是“德才兼備”的人才。“政治標準是硬杠杠,這一條不過關,其他都不過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2]。針對研究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國家提出了“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大思政”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使社會各方力量都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研究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研究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為大學生轉化成為創新人才提供思想基礎,為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建設儲備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有助于培養研究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研究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提升自身的道德判斷能力,保證創新成果符合倫理道德和職業道德,有利于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其次,有助于引導研究生理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明晰“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的道理,從而明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觀念,不斷開展創新活動。再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研究生樹立起科學的理想信念。在“大思政”的理念指導下,通過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助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堅定的政治信仰,主動迎接西方腐朽思想的考驗,樹立起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創新的理想信念。
因此,高校有必要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建立“大思政”的理念,堅持“以德為先”,注重“德才兼備”,把研究生培養成政治方向正確、理想信念崇高、道德品行高尚的,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思政”理念有助于培養自強、自信、自立、協作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在創新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研究生形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明晰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從而更積極地面對失敗和挫折,培養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自強精神。此外,研究生面臨著來自學業、科研、經濟、就業,乃至人際和婚戀關系等方面的壓力。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大大影響研究生群體的身心健康。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走向成功的自信心,樹立成功的信念。
“大思政”還可以引導研究生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當前世界需要綜合型的創新人才,能夠開展跨學科的研究。“大思政”通過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使研究生能夠在集體中感受合作的氛圍,找到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從而更有效地開展創新活動。因此,培養創新人才,不僅要重視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鍛煉,還要注重道德素質、勞動教育、心理教育等全方位的培養,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研究生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獨立自強的精神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團結協作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蘊含培養創新人才的功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備塑造健康人格、鍛煉科學思維、發揮人文關懷等作用,有利于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創新能力,為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創新能力是研究生能否成為創新人才的關鍵。“大思政”是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動力。一方面,“大思政”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有效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關于人的思想意識形態的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活躍學生的思想,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在創新實踐活動中不斷產生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另一方面,“大思政”是養成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活動的基礎。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發現科學真理,進而啟發創新思維,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大思政”理念下,運用多種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創新教育,有助于研究生不斷創造新成果,開發創新價值。
總而言之,創新人才培養不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挑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研究生為主體,不斷改革和完善教育內容,為研究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目標。同時,通過培養高校創新人才,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豐富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注入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