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方言距離與廣東省區域經濟差距

2023-01-07 01:08:44胡少東黃元盈
關鍵詞:差異經濟

胡少東,黃元盈

(汕頭大學商學院,廣東 汕頭 515063)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騰飛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東西差距、南北差距明顯,即使在一個省內,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廣東作為當前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卻存在著“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這一情況,內部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 年廣東21 個地級市中,只有5 個城市的人均GDP 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超過3/4 的地市人均GDP 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文化屬于嶺南文化的范疇,在內部可以劃分成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高涼文化,分別包含著許多獨特的文化特質,其中,語言是最具有區別性的特征之一,例如,潮汕文化通常指由講潮汕話的民系所創造的文化共同體。根據《漢語方言大詞典》[1]和《中國語言地圖集》[2],廣東省有粵語、閩語、客話三個方言大區,具體可細分11 個方言片,相比于江蘇、浙江和山東等經濟強省不超過7 個方言片,廣東方言種類繁多。

方言的經濟作用可能體現在:一方面,講共同方言或相似方言的人之間可能更容易產生信任感,從而有利于交流合作,共享技術、經驗,共同進步,這是否能夠縮小經濟差距?另一方面,方言差異大可能意味著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差異,這種差異所帶來的碰撞可能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這是否促使人口朝方言差異大的地區流動并在異地創造經濟價值從而拉大經濟差距?

現有關于廣東經濟發展差距的研究,主要是圍繞資金、技術、產業結構差異等因素展開,較少關注到省內文化差異特別是方言差異的經濟影響。本文將從廣東文化差異的重要表征——方言入手,量化廣東城市之間的方言距離,實證分析廣東省內方言差異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并進一步分析城市間的技術差距、勞動力流動、產業結構差異等可能存在的作用機制。

一、文獻回顧

關于經濟發展理論研究,從重視技術創新和資本積累,到重視制度和結構調整,逐漸深入更深層次的語言、文化和信仰[3]。文化影響經濟的研究,目前大多是利用Hofstede 文化指數等基于跨國文化,分析歐洲八個國家的文化傳承[4]、東亞的儒家文化[5]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且擁有56 個民族的14 億人口大國,國內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是否能夠解釋經濟發展不平衡?近年來,國內學界已經開始探索用不同變量衡量區域文化差異,如用不同地區宗族文化、儒家文化、商幫文化、方言等的差異來解釋區域經濟差距。

(一)方言與經濟

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和重要表現形式,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歷史上人口的遷徙加上山川的阻隔使漢語發展出了多樣化的方言,這些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方言具有極強的表現力,承載著一個族群大量的文化信息。Jacob Marschak 在1965 年就提出,語言具有經濟學本質的東西:價值、效用、費用和效益。

目前對方言差異的測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以方言多樣性作為出發點,測度地域上的漢語方言種類,構建方言多樣性指數[6],另一部分是以方言距離為視角,以方言距離來度量兩種方言之間的不同程度,現有研究主要是利用音韻法或節點數法計算兩地間的方言距離。音韻法是按不同方言相同字詞的發音計算相關系數,再綜合系數構建出方言距離[7-8];節點數法是先按照方言片、方言區、方言大區的順序對縣之間的方言差異進行賦值,再利用人口占比加權得到城市間的方言距離[9]。

隨著對我國不同地域的方言測量方式的發展,近幾年學者們開始用方言作為不同區域文化差異的代理變量研究文化對我國區域經濟的影響。方言多樣性方面,最早進行研究的是徐現祥[6],通過計算方言多樣性指數,實證發現中國城市的方言多樣性對城市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并且方言多樣性是通過影響技術水平和人力資本阻礙中國城市經濟增長;丁從明等[10]基于城市圈視角,發現方言多樣性阻礙國內市場一體化的形成,城市圈內每增加1 種方言會使市場分割程度平均提高2.42%;張新星和汪麗萍[11]的研究同樣認為方言多樣性帶來的文化分割對經濟增長有抑制作用,影響機制是通過阻礙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的優化配置進而抑制區域經濟;李紅和韋永貴[12]提出方言多樣性對南方經濟發展的抑制作用更大,社會信任關系和市場經濟制度起中介作用。方言距離方面,林建浩和趙子樂[13]利用“方言互通性指數”計算得出的方言距離作為文化差異的代理變量,指出中國各個城市與技術前沿城市(上海、廣州)的相對方言距離會顯著影響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劉毓蕓等[9]證實了方言壁壘會帶來市場分割效應;另外,方言帶來的市場分割會影響出口,導致本地規模報酬遞增,行業的出口競爭力下降,限制了規模經濟[14]。高超[15]則從區域間貿易入手,發現方言距離是影響中國企業跨區域貿易決策的重要因素;類似地,關鑫等[16]發現語言差異對省際貿易有顯著的負向作用,而城市信度起到調節作用。

(二)廣東經濟

針對廣東區域的經濟研究,較多的是將廣東作為一個整體,總結廣東經濟的發展歷程、增長動因。從科技推動經濟增長的角度,李源[17]用廣東全省及地級市數據研究廣東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廣東科技創新投入、產出和效率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影響,且創新效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直接原因;黎友煥等[18]梳理了廣東改革開放40 年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從人力資本的角度,周興[19]研究了人力資本對廣東經濟增長的作用,認為人力資本水平提高對廣東經濟增長起重要作用;焦張義和馮邦彥[20]回歸分析了廣東改革開放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長率和勞動貢獻率,認為簡單勞動的經濟貢獻越來越低;陳布露[21]分析了廣東省內外勞動力流動,指出勞動力人口和豐厚的人力資本是廣東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從經濟開放的角度,陳萬靈和黃浩迪[22]用因子分析測量了廣東經濟綜合開放度并指出不同領域的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同,要有重點地深化不同領域開放程度。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王兵和陳雪梅[23]運用VAR 模型動態計量分析了1952—2001 年間廣東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指出二者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王亞麗[24]分階段分析了廣東改革開放以來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發現廣東的持續性產業升級,推動了廣東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廣東經濟總體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廣東不同城市間的差距也日益拉大。程玉鴻和黃順魁[25]以廣東各市真實人均GDP 分析了廣東改革開放以來的地區經濟發展,指出廣東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差距的加大,四大區域之間的差異是廣東省內經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鐘瀾斌[26]衡量了GDP 等多個國民經濟發展指標,發現粵東西北地區相比珠三角,多項指標都處于劣勢且差距巨大。而陳鴻宇[27]研究發現從秦朝到1840年,廣東省內都存在著“核心區—次核心區—邊緣外圍”的經濟差距結構。關于造成廣東城市之間經濟差距的原因,胡騫文[28]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研究發現,最主要原因是第二、第三產業的非均衡分布,陳力[29]分析廣東省人力資本投資情況,指出人力資本水平的差距與區域經濟差距的擴大有關,同時,人力資本的“門檻水平”影響了落后地區對先進知識和技術的掌握,導致了區域經濟不平衡。另外,也有學者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展開研究。何東霞和李彬聯[30]從文化原因對廣東省地區經濟差距進行了解釋,認為珠三角地區的嶺南文化、東翼的潮汕文化、西翼的廣府文化和山區的客家文化之間的不同對廣東省地區經濟差距造成了影響。

通過梳理,可以發現現有關于方言與城市經濟的研究多關注省際的差異,缺少對一省之內的方言差異的研究。而在廣東區域經濟差距研究中,對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差距影響的關注非常不足,本研究能彌補這一不足,并可為促進廣東經濟平衡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實證模型設計

為研究方言距離對廣東經濟差距的影響,本文參考趙子樂和林建浩[7]、林建浩和趙子樂[13]設計如下實證模型:

(二)變量選擇與數據說明

方言數據來自中山大學徐現祥團隊整理的1986 年中國各縣方言歸屬數據,經濟數據來源于廣東21 個地級市城市統計年鑒、《廣東統計年鑒》和《廣東五十年》[31];勞動力流動數據來自百度遷徙網站,技術差距數據來自復旦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寇宗來教授團隊發布的《中國城市和產業創新能力報告》。

1.解釋變量:方言距離

為獲得廣東全部地級市方言距離數據,本文采用節點數法進行計算。《中國語言地圖集》[2]將漢語方言一次劃分為方言大區、方言區、方言片,中山大學徐現祥教授團隊將其與1986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進行匹配整理,最終覆蓋到縣級行政單位。本文采用方言片作為方言單元,將行政區劃對應到2000 年的,進一步識別出廣東各縣的方言片數據并匹配到所屬各地級市。

為得到地級市間的方言距離,本文參考劉毓蕓[32],先賦值得到縣與縣之間的方言距離d_ij,再利用2000 年各縣人口加權得到地級市之間的方言距離,具體公式見(2)式:

其中,PAi為城市A 中任意縣i 的人口占A市總人口的比重,PBj為城市B 中任意縣j 的人口占B 市總人口的比重,d_ij 為縣i 和j 的方言距離。采用這一方法,本文計算了廣東21 個地級市兩兩之間共計210 對雙邊方言距離。

2.被解釋變量:經濟差距

為克服個別年份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本文選擇將廣東省21 個地級市2001—2005 年、2006—2010 年、2011—2015 年、2016—2020 年的5 年平均人均GDP 數據的均值取對數,再計算出兩兩城市對數之差的絕對值作為經濟差距。

3.中介變量:技術差距、勞動力流動、產業結構相似度

(1)技術差距。語言是技術的信息載體,技術的傳播擴散離不開語言的指導。一方面,方言作為大多數中國人的母語,在進行溝通交流時更具有優勢,特別是在進行技術傳播或學習時,相同方言或方言距離近的人能更全面、更清晰、更快速地理解技術要點,而技術擴散可能在方言差異較大的人之間受到阻礙;另一方面,方言差異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差異可能導致不同群體之間存在誤會、隔閡或偏見等,阻礙技術傳播,使得不同城市間存在技術差距。而技術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本文認為技術差距可能是方言距離影響城市間經濟的中介機制。

參考黃凌云等[33],本文采用《中國城市和產業創新能力報告》中的城市創新指數作為城市技術創新水平的衡量指標,該指標對傳統的僅用專利數量來衡量創新績效的做法進行改進,采用專利更新模型計算專利價值,較客觀地測量了各城市的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權威性且覆蓋了廣東全部21 個地級市,因此是衡量城市技術差距較為理想的指標,本文以兩兩城市技術創新指數之差的絕對值來衡量城市間的技術差距。

(2)勞動力流動。語言和文化背景是勞動力流動的重要考慮因素。劉毓蕓[32]認為由于互補效應,方言差異意味著思想觀念和技能的多樣,容易形成互補,使勞動力在流入地更具有異質性從而獲得更高的收入,她通過計算全國278 個地級市的方言距離,得出同一方言大區內,方言距離提高勞動力流動概率,不同方言大區之間則相反。廣東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流動人口最多的省份,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東省內流動人口超2000 萬,占省內外全部流動人口的43%。相關研究指出,人口流動與收入差距有著直接的關系,如孫自鐸[34]研究發現跨省勞動力的流動擴大了地區間發展差距;張慶[35]發現勞動力流動在一些富裕地區會縮小收入差距,但在一些貧窮地區卻起到了擴大收入差距的作用;袁曉玲等[36]研究了陜西省內10 個地級市間人口遷移,指出勞動力流動有助于縮小地區間經濟差距。因此,本文認為可能存在“方言距離—勞動力流動—經濟差距”的作用機制。

百度遷徙網站通過收集對比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變化,公布了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數據,這應該是目前研究一省之內城市間的人口流動的唯一數據來源。選用這一數據時本文重點考慮了時間和數值兩方面并進行了相應處理:一方面,由于百度遷徙數據是按日公布的且目前只能收集到近兩年的數據,為此,本文在時間上選取了春運這一最具代表性的時間點并充分考慮了新冠疫情對于廣東人口流動的影響,最終手工收集了2020 年1 月10—24 日廣東21 個城市的數據;另一方面,百度遷徙數據公布的是相對權重比例數,如i 城市流入j 城市的人數占當日從i 城市流出的總人數的百分比,并沒有公布各城市具體的流量,無法直接進行橫向對比,本文參考魯永剛和張凱[37]構造人口遷移機會比率odds 以分析城市間的勞動力流動情況:

其中,Pij為城市i 流入城市j 的流動人口量占從城市i 流出的全部人口總量的比例。

(3)產業結構相似度。產業結構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經濟增長理論認為,某個產業的成功發展不僅取決于該地區的要素稟賦,還取決于該地區是否掌握產業生產經營中所必備的各種知識。方言差異對于人們掌握相關產業的知識有重要意義,例如,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中的農民在學習交流種植技術時離不開方言溝通,他們可能會更傾向于選擇與方言距離近的人從事類似的產業以便相互扶持。相關研究也曾指出,中國城市間的方言距離會阻礙知識的跨地區流動,對產業結構的合意性趨同產生影響[38]。因此,本文嘗試將產業結構相似程度作為方言影響經濟差距的中介機制。

關于城市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程度研究,現有研究多采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工業研究中心提出的結構相似系數來衡量。本文也采用這個產業結構相似系數來計算廣東21 個地級市兩兩之間的三大產業產業結構相似度Samij,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Samij表示城市i 和城市j 的產業結構相似系數,Xik和Xjk分別表示在城市i 和城市j中,k 產業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若Samij=0,說明兩個城市產業結構完全不同;若Samij=1,說明兩個城市產業結構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Samij的值介于0~1 之間,值越大,兩個城市的產業結構越相似。

4.控制變量

本文研究方言對經濟差異的影響,屬于研究“基礎性因素”對經濟變量的影響的范疇,不需要控制資本、人力資本和政策等變量[5、13],原因在于這些變量可能是基礎性因素影響經濟的中介變量,因此,需要控制的是其他的基礎性因素。參考吳小康和于津平[38],本文控制了兩兩城市之間的地理距離(lngeo)、是否相鄰(nei)、是否一個沿海一個不沿海(sea),地理距離用城市市政府之間的球面距離來衡量。

5.工具變量

考慮到文化差異和經濟差距之間可能存在互為因果關系,本文參考蔡寧[39],引入地勢差異作為工具變量,一方面地勢差異是天然形成的地理條件,客觀存在且與經濟差距不直接相關;另一方面,由于歷史上方言差異通常與地形地勢密切相關,地形地勢越復雜的地區,山脈及河流等會將一個區域分割成若干個相對封閉的小區域,同時,人口也會被分割,并使得區域之間缺少交流而形成不同方言,導致方言距離的出現[32]。地勢差異數據來自封志明等[40]計算的中國城市地形起伏度,用兩兩城市的地形起伏度之差的絕對值(QFD)來衡量。相關變量見表1、表2。

表1 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

表2 相關系數矩陣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3 對廣東方言分布情況進行了匯總。從方言分布的角度看,廣東省有粵語、閩語、客話三個方言大區。粵語方言大區包括廣府片、勾漏片、高陽片、四邑片和吳化片5 個方言片,其中,廣府片覆蓋了最多的城市,共計11 個城市;閩語方言大區可以劃分成閩南區和雷州片兩個次方言區,分別包含潮汕片和雷州片;客話方言大區可細分為惠州片、粵臺片、粵北片和粵中片4 個方言片。從城市使用方言種類的角度看,21 個城市中,以方言片為方言種類進行劃分,廣東城市中方言種類最多的為惠州,有4 種方言,清遠、韶關和湛江有3 種方言,深圳、云浮、肇慶、珠海、河源和茂名共6個城市有2 種方言,11 個城市僅有1 種方言,分別為:東莞、佛山、廣州、中山、陽江、江門、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可以發現,廣東只有1/2 左右的城市方言種類單一,近1/2 城市方言種類多樣。

表4 統計了方言距離最近的城市對,共計12對城市兩兩之間的方言距離為0,可以發現,表4左側珠三角地區廣州、佛山、東莞、中山這4 個城市方言距離為0,結合表3 的廣東方言分布情況,這四個城市都只屬于粵語方言大區中的廣府片;右側是粵東地區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 個城市兩兩之間距離為0,他們都屬于閩語方言大區中閩南區的潮汕片,城市內方言種類單一。

表3 廣東方言分布情況

表4 方言距離最近的城市對

為了更直觀展現廣東各城市的經濟情況,表5整理了2001—2005 年、2006—2010 年、2011—2015 年、2016—2020 年的廣東21 個地級市的5年人均GDP 的均值。由表5 可知,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的人均GDP 一直保持在廣東城市前列,2016—2020 年的人均GDP 的年均值都超過10 萬元,最高的深圳接近20 萬元,是人均GDP 最少的梅州的7 倍以上,此外,21 個地級市中有11 個市都不足5 萬元。結合表3 所展示的廣東方言分布情況,可以發現,廣東省內人均GDP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粵語方言大區,特別是廣府片覆蓋的城市,而人均GDP 較低的城市則主要是屬于客語和閩語方言大區。大致可以發現,不同方言區的城市間經濟差距較大。

表5 2001-2020 年廣東各地級市5 年平均人均GDP 情況(單位:元)

(二)回歸分析

為解決由于被解釋變量的構造方法所導致的模型擾動項εij存在空間相關問題,本文參考Spolaore and Wacziarg[5]以及林建浩和趙子樂[13]的做法,基于Cameron[41]的雙邊聚類方法重新估計標準誤。

方言距離對廣東地級市間經濟差距影響的基準回歸結果如表6 所示。在模型(1)—(2)逐步引入方言距離和基礎類控制變量,發現方言距離對經濟差距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方言差異所代表的文化差異,可能使得廣東省內不同地級市之間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或文化隔閡,不利于協同發展。為了反映出方言距離對廣東經濟的長期影響,避免短期因素對結果的干擾,本文參考趙子樂和林建浩[7]拉長時間跨度,使用2006—2010 年、2011—2015 年、2016—2020 年的截面數據進行對比,比較(2)—(5)列的標準化系數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方言距離對廣東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的影響基本穩定,上下波動幅度控制在0.05 左右,與趙子樂和林建浩[7]對全國不同省份的37 個主要城市的回歸結果系數下降存在明顯差異。系數保持穩定并輕微上升的原因可能在于,雖然普通話推廣、人口流動等因素沖擊了地域文化差異,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但另一方面,歷史上廣東較早地被開辟為通商口岸,商業歷史悠久且商業精神充分發展,地域文化和商業精神對經濟的影響發揮得更加充分。

表6 方言距離與廣東地級市經濟差距基準回歸結果

(三)內生性檢驗

表7 是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重新考察方言距離對經濟差距影響的回歸結果。從表7(1)的第一階段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地勢差異與方言距離變量顯著正相關,符合本文的預期。而在第二階段回歸中,主要變量的符號與先前的結論一致,方言距離的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方言距離確實導致了城市間的經濟差距。弱工具變量檢驗的F 統計量大于10,符合經驗規則,拒絕了弱工具變量的原假設。這樣的結果表明,在解決內生性問題后結論依然成立。

表7 工具變量回歸結果

(四)穩健性檢驗

前文基準回歸被解釋變量經濟差距使用地區的人均GDP 之差來衡量,考慮到地方GDP 數據的真實性經常受到質疑,可能影響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參考徐康寧等[42]、趙子樂和林建浩[7]使用衛星燈光數據作為城市經濟水平的測度。使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提供的DMAP/OLS 夜間燈光遙感數據進行回歸,表8 是使用了2001—2005 年和2016—2020 年城市夜間燈光數據之差的絕對值進行回歸的結果,可以發現,方言距離的系數仍然顯著為正,標準化系數結果也與使用人均GDP 的結果相差不遠。

表8 夜間燈光數據回歸結果

四、方言影響經濟差距的機制考察

為研究方言影響廣東經濟差距可能存在的中介渠道,本文參考林建浩和趙子樂[13]建立中介效應模型:

(一)技術擴散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廣東技術創新水平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方言距離影響溝通交流,對技術和創新精神的傳播有重要的影響。林建浩和趙子樂[13]用中國代表性城市的方言數據實證發現,方言距離對技術差距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方言差異阻礙了技術從前沿地區向其他地區擴散。

為獲取覆蓋廣東21 個地級市的技術創新數據,本文采用2001—2005 年城市創新指數的均值來衡量城市的技術創新水平。表9 的結果顯示,方言距離對于技術差距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方言距離對技術擴散具有阻礙作用,方言距離越大,技術創新水平差距越大;同時,對比第(1)、(3)列的結果發現加入技術差距后,方言距離的系數下降明顯,降幅30%左右,顯著性也有所下降,技術差距是方言距離影響經濟差距的重要渠道。

表9 技術創新的中介作用

(二)勞動力流動

由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僅使用2020 年百度遷徙大數據構造廣東省內城市間勞動力流動幾率比。表10 展示了廣東省內勞動力流動的部分情況,可以發現,勞動力流動幾率靠前的主要是廣州、佛山、深圳幾個經濟強市與粵東西北的城市之間,經濟差距相對較大,且廣州、佛山屬于粵語方言大區,與汕頭、湛江、河源、惠州等屬于閩語、客語方言大區的城市方言距離較大;而勞動力流動排名靠后的城市對基本分布在粵東西北城市之間,經濟都相對較為落后,經濟差距較小且方言距離也較近。

表10 勞動力流動幾率比情況

表11 第(2)列將方言距離與勞動力流動進行回歸,結果顯示方言距離對省內勞動力流動的結果顯著為正,方言距離越大,人口流動幾率比越高。這與前文所提到的互補效應觀點一致,由于方言差異意味著思想觀念和技能的多樣,容易形成互補,使勞動力在方言差異較大的城市更具有異質性,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因而在方言距離較大的城市間勞動力流動幾率比更高。將勞動力流動引入方言距離影響經濟差距的回歸方程中,結果如第(3)列所示,與第(1)列相比,方言距離的系數從0.620 下降到0.596,勞動力流動是方言距離影響經濟差距的中介機制,但方言距離的系數仍顯著,說明勞動力流動不是唯一的影響渠道,不排除存在其他的機制。

表11 勞動力流動的中介作用

(三)產業結構相似性

1990—2003 年間,廣東第三產業占GDP 的比重從35.8%上升到38.4%,僅上漲2.6%,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從39.5%上升到53.6%,漲幅達到14.1%。表12 第(2)列結果顯示,方言距離對三大產業的產業結構相似性影響顯著為負,即方言距離越大,產業結構相似度越低。將三大產業結構相似度作為中介變量進行回歸,可以發現,方言距離的系數在第(1)、(3)列分別為0.443 和0.391,且都在0.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三大產業產業結構相似性是方言影響廣東城市間經濟差距的中介機制。

表12 三大產業產業結構相似性的中介作用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通過對廣東21 個地級市兩兩之間的方言差異進行量化,計算出210 個城市對的方言距離,實證發現方言差異是廣東省內經濟差距的重要影響因素,進一步拉長時間跨度后方言差異的標準化系數并沒有隨著廣東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生明顯的下降,方言差異仍然顯著地影響廣東城市的經濟差距。采用地勢差異作為工具變量克服內生性和進行穩健性檢驗后,結果仍是顯著的。方言是區域文化的載體與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間的方言距離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間的文化距離,方言距離是廣東區域經濟差距的深層次影響因素。機制分析表明,方言距離對技術擴散、勞動力流動和產業結構有顯著影響,并進而影響區域經濟差距。技術擴散是方言距離影響廣東區域經濟差距的重要機制,勞動力流動、三大產業相似度也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以方言差異為代表的文化差異是歷史長期形成的客觀存在,但仍可以通過倡導使用普通話、提高教育水平來減輕方言差異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廣東區域經濟平衡發展。同時,也可從以下幾方面弱化方言差異帶來的經濟影響:一是各城市要加強科技交流合作,通過舉辦科技交流合作活動,促進技術進步,縮小技術差距,進而縮小經濟差距;二是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減少人才及勞動力流失,并能吸引各方人才;三是產業發展不僅要能發揮地方優勢,還要關注產業前沿和科技前沿,優化產業結構,避免產業結構與近鄰城市過于類同。

最后,要發揮方言的積極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廣東是著名僑鄉,每個城市都有眾多的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廣東方言是很多海外僑胞的母語,通過以方言為紐帶加強與海外華僑的經濟文化聯系,激發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制定相關惠僑政策,發揮廣東各市的僑鄉優勢,對于引進僑資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差異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找句子差異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婷婷中文在线| 亚洲天堂网2014|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专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1精品专区|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日韩无码白| 91娇喘视频|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高清国产在线|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18页| 精品人妻AV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高清免费|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婷婷激情五月网| 综合成人国产|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成人一二三|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六月| 国产成人资源|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二区| 欧美笫一页|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天堂| 性视频久久|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免费毛片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在线视频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jizz在线免费播放|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第一页亚洲|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青青操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色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