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勤,李 真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梅毒為蒼白螺旋體感染導致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其在感染后可侵犯全身器官,并且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和體征,梅毒晚期會累及到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重要器官,對人體具有較強的破壞性。梅毒多通過性傳播途徑感染,也可通過胎盤以母嬰方式傳播給下一代,導致新生兒為先天性梅毒患者[1]。梅毒血清學是診斷梅毒的主要檢測方法,但在檢測中也會出現難以解釋的假陽性情況,假陽性結果會引發誤診情況發生。患者感染梅毒后會有羞愧感,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給患者帶來巨大心理壓力,會出現恐懼、孤獨、憂郁、警惕、焦慮等不良情緒[2]。特別是對于住院梅毒假陽性患者心理壓力會更大,本次研究分析醫院對住院梅毒假陽性患者開展心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選擇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人民醫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中梅毒假陽性共2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齡區間在20~66歲,平均年齡37.2歲,其中已婚患者18例,未婚患者9例,文化程度情況:小學學歷6例、初中學歷10例,高中和中專學歷9例,大專及以上2例,職業分布情況:農民17例,工人5例,無業5例。所有患者均經診斷無慢性疾病,院外梅毒血清檢查結果不需要加熱血清反應素玻片試驗為陽性8例,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為19例。在醫院經梅毒血清實驗檢測結果為,血清不需加熱的反應素玻片9例為隱形,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陰性為18例。結合梅毒血清試驗結果同時進一步追問患者病史,患者否認發生過生殖器過硬下苷,體查皮膚無異常,確定27例患者為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并否認了早期的梅毒診斷,給予梅毒假陽性患者以心理干預[3]。
1.2.1 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為了消除和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消除患者的應激心理,激發患者新的希望和信心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關心、尊重患者,贏得患者的信任,幫助患者盡快擺脫梅毒假陽性結果的影響[4]。
1.2.2 幫助患者獲得家庭的支持
梅毒假陽性患者內心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特別渴望家庭的支持和理解,要及時消除在家庭中的影響。在診斷結果確認為假陽性后,應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患者家屬從生活、感情上支持患者,幫助患者樹立信心[5]。幫助患者消除自責和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改變之前的不良生活習慣,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的發展。
1.2.3 開展健康指導
根據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和職業特征,從梅毒的發病機制和防治常識為主,幫助其完善疾病相關知識,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告知患者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為性接觸,另外梅毒患者的分泌物、器械、衣物也會間接攜帶病原體,指導患者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6]。鼓勵患者建立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健康生活的習慣,同時補充營養,增強自身免疫力。叮囑患者如發生危險性行為應及時進行梅毒檢驗,如有異常及早開展治療。
1.2.4 隱私防護
梅毒假陽性患者出現結果偏差會出現自卑心理,同時擔心受到他人歧視,希望診斷假陽性結果的隱私受到保護。醫護人員應做好保密工作,根據《國際護理學會護士守則》相關規定:護士應保守患者個人秘密,不能隨便透露患者隱私,并作出相應判斷。護理人員保護患者隱私為職業道德要求,也是應盡的義務和法律要求。
1.2.5 維護患者尊嚴
在告知患者診斷結果時,應注意談話技巧,認真傾聽患者訴求和內心真實想法,幫助患者面對現實結果,同時根據患者心理特點、性格,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護理,并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維護患者自尊。
1.2.6 告知患者出現假陽性原因
梅毒檢驗結果出現假陽性主要與試劑、標本、檢驗方法等因素有關。試劑因素:試劑具有使用年限,但超期使用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差異,另外試劑因管理不當受到污染也會出現檢驗結果不準確情況。血清白哦本不合格或離心處理不達標、細菌污染、標本溶雪等情況均會導致檢驗結果發生差異。收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如血液標本未凝集就做離心處理,血液中仍然會存在纖維蛋白,在試劑操作中會黏附在板孔內的纖維蛋白膜和絮狀物會嚴重堵塞針頭,導致清晰板難度明顯增大,導致吸光度測定結果升高,從而增加了出現假陽性發生的概率。標本在發生溶血后會對血紅蛋白發生非特異性吸附,催化底物顯色導致本底A值的升高,吸光度測定結果明顯偏高,從而出現檢驗結果假陽性的情況。標本在運輸過程中保存不當也會增加細菌污染的風險,導致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水平升高,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病理因素與老年受檢者有關,在老年人群中機體免疫力較差,血清中存在大量的白蛋白抗體和異常蛋白質,也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增加假陽性的發生率[7]。另外受檢者在發生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自身免疫系統功能發生紊亂,導致交叉抗體反應的發生,不利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除此之外,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麻風患者等疾病也會增加梅毒檢驗結果不準確的風險。全面了解受檢者的基本情況,特別對老年人群應及時進行滴度確診,防止誤診或漏診情況發生。檢驗方法也會影響梅毒檢驗的靈敏度和準確度,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主要未檢測梅毒非特異性抗體,該方法操作相對簡便,檢查費用較低,但其假陽性的發生率也較高,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主要通過檢測人體基因得到結果,其準確性和敏感性較高,但操作方法更為便捷,屬于梅毒篩查的常用方法。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敏感性,但其有較高的檢測費用,難以用于基層醫院,在選擇檢驗方法時也應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給予患者綜合考慮選擇最佳檢測方法。其他因素如儀器設備性能、抗生素濫用、檢驗人員技術等也會影響結果假陽性[8]。
應用SDS和SAS調查患者在心理干預前后變化,患者自行填寫調查表,表格共20個評分項目,每個項目滿分為4分,表格得分總和乘以1.25為標準分。輕度焦慮或抑郁為50~60分,中度焦慮或抑郁為60~70分,重度焦慮或抑郁為70~100分,得分越高則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越嚴重。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表示,進行組間t檢驗,當P<0.05則組間數據差異顯著。
患者在干預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均低于干預前評分(P<0.05),統計學差異明顯,見表1。
表1 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情況
梅毒為蒼白螺旋體引發的系統性、傳播性、慢性疾病,其主要以性接觸為傳播途徑,通過患者體液、衣物、器具等也會被傳染。梅毒的臨床癥狀較復雜,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累積到多個器官,并且具有一定的遷延性,給患者自身帶來極大影響,也給患者帶來負面心理負擔。醫療機構應對患者有早診斷、早治療的能力,可有效幫助患者改善病情。目前臨床上對梅毒的篩查主要通過血清學檢查,具有較高的臨床檢出率,也存在局限性會出現假陽性情況,不利于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還會加大醫患矛盾。及時發現梅毒檢驗結果假陽性并對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梅毒檢測假陽性容易出現在感染性疾病受檢者中,或受檢者存在結締組織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梅毒血清檢驗假陽性多為生物學假陽性,患者會發生生理狀況變化,導致梅毒血清假陽性結果出現,假陽性可分為慢性和急性2種,對于生物學假陽性受檢者,多在6個月內轉陰,且血清反應試驗結果為以陰性,慢性生物學假陽性可持續半年以上甚至終身。
梅毒血清學檢查主要分為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梅毒螺旋抗體明膠凝集試驗,兩種檢測方式均會增加檢測的準確性和敏感性,但在臨床操作中,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檢驗結果存在假陽性情況,給臨床醫患關系帶來困擾。醫療機構在檢查工作中,應認真核對試劑、儀器使用情況,保證標本運輸、保存安全,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操作,保證檢驗的準確率,以提高梅毒臨床檢驗結果質量。同時,應掌握受檢者基本資料,對于受檢者近期用藥狀況盡可能了解,根據受檢者經濟能力尋找最適合的檢測方法,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提高檢驗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保證臨床檢驗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梅毒臨床診斷需要集合患者病史、梅毒血清學檢查結果、臨床體征綜合分析。
梅毒假陽性患者通常不愿接受檢查結果,會要求重新檢查,患者會出現嚴重的焦慮或抑郁情況,嚴重的會產生自殘、自殺的念頭。護理人員應尊重患者隱私,做好患者病情的保密工作并且不能表現出冷漠、歧視態度,應采用與患者單獨交談方式進行交流,交談中應注意語氣語調,態度應誠懇,耐心傾聽患者訴求,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和幫助。交流應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讓患者表達心中所想,放松緊張心情,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加強梅毒健康知識宣講,因患者缺乏對梅毒知識的了解,避免發生感染,告知應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患者和家屬均需要開展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尋求家庭的支持,讓家屬了解梅毒假陽性的原因,消除心中顧慮,家人的關心和支持能夠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重新融入社會,應讓患者充分了解梅毒假陽性的原因,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打消患者出院的顧慮,患者如未發生其他疾病可重新返回社會生活,進行正常的工作,增加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護理人員對于梅毒假陽性患者不但要指導健康生活習慣,講解假陽性的原因,還應從護理倫理學提高護理道德建設,對患者施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幫助及早消除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住院患者梅毒假陽性開展心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應在臨床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