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配
(甘肅省蘭州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甘肅 蘭州 730300)
冠心病為心內科高發病,病因為冠脈粥樣硬化,致管腔狹窄,當狹窄至一定程度時引起心肌供血減少而導致心肌損傷。該病以胸痛、胸悶、乏力為主要癥狀表現,通常在受寒、疲勞、情緒激動后誘發,病情未及時進行控制,可引起心衰、嚴重心律失常等后果,甚至可致死[1]。研究表明,血脂異常參與冠心病的發生、進展過程[2],故需對冠心病進行降脂治療。他汀類藥物是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療的常用藥,其能夠通過調節脂代謝而控制冠心病患者冠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3]。目前,市面上他汀類藥物頗多,其中以阿托伐他汀較為常用。不同用藥劑量所產生的治療效果可能有所差異,故本研究試對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以期確定該藥的適宜用量。
本次納入對象為2019年4月—2020年11月診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均以胸痛、胸悶等為主訴就診,經《心臟病學》[4]確診為冠心病;(2)年齡為40~79歲;(3)患者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并自愿加入。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器官嚴重疾?。唬?)已發生嚴重心律失常等心臟不良事件;(3)合并癌癥、免疫系統疾病等;(4)入組前3個月應用降脂藥等影響療效觀察的藥物;(5)存在用藥禁忌;(6)用藥依從性欠佳。將患者按1∶1比例隨機劃分成2組,常規劑量組、高劑量組各47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見表1),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均>0.05),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予以利尿劑、血管擴張劑、鈣通道阻滯劑等基礎治療。常規劑量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常規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廠商:樂普制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313,規格:10 mg)治療,20 mg/次,1次/d;高劑量組應用高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40 mg/次,1次/d。2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治療結束后判定療效。顯效:胸痛等癥狀基本不見,心電圖基本無異常;有效:胸痛等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較以往有改善;無效:癥狀及心電圖均未見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計算2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取2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時晨起空腹狀態下靜脈血5 mL,在3 000 r/min轉速下離心10~15 min后獲得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同時,使用博科BK-200全自動生化儀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DL-C)等血脂指標。(3)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用飛利浦IU Elite彩超診斷儀檢測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室射血分數(LVEF)等心功能指標。(4)對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
高劑量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劑量組(P<0.05),詳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例(%)]
2組治療前血清PCT、CRP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較同組治療前顯著降低(P均<0.05),且高劑量組均顯著低于同期常規劑量組(P均<0.05),詳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和同組治療前相比,aP均<0.05。
2組治療前血脂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血脂指標水平均較同組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均<0.05),且高劑量組血脂指標水平均顯著優于同期常規劑量組(P均<0.05),詳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注:和同組治療前相比,aP均<0.05。
2組治療前LVDd、LVEF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LVDd均較同組治療前顯著縮小(P均<0.05),LVEF均較同組治療前顯著增大(P均<0.05),且高劑量組LVDd顯著小于同期常規劑量組(P均<0.05),LVEF顯著大于同期常規劑量組(P均<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和同組治療前相比,aP均<0.05。
治療期間,常規劑量組出現胃腸道不適2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6.38%(3/47);高劑量組出現胃腸道不適、頭暈各2例,頭痛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0.64%(5/47)。高劑量組、常規劑量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χ2=0.137,P=0.712)。
冠心病為一種在中老年人群中高發的疾病,其誘因較多,包括高血壓、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血脂異常等,其中血脂異常為引發冠心病及其并發嚴重心臟不良事件的重要高危因素。據調查研究顯示,血脂指標尤其是TC和冠心病發生直接相關,且TC每增高1%,冠心病患者發生嚴重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提高1%~2%[5]。因此,有效降脂治療對冠心病患者獲得良好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首選的降脂治療藥物為他汀類藥物。阿托伐他汀為他汀類藥物中較為常用的一種,亦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其進入人體后的水解產物可通過選擇性作用于HMGCoA還原酶而影響膽固醇的產生,使血漿中膽固醇、TG含量降低,從而實現對血脂的調節[6];可通過負反饋效應提高肝細胞LDL-C受體量,下調LDL-C含量,從而阻止動脈硬化病變進展[7]。此外,其還可調控血管內皮炎癥,抗自由基損害,對于心功能具有保護作用[8]。該藥臨床應用劑量尚無形成統一標準,我國臨床使用的常規量為20 mg/d,經證實可對本病患者脂質代謝起到一定改善作用,有助于提高心功能。但他汀類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劑量依賴性,長期此劑量給藥的療效有所欠缺[9]。而增加用藥量可發揮更顯著的降脂效果,但考慮到不同患者對藥物耐受性存在差異,長期高劑量用藥是否易引起不良反應需要做觀察分析。
本研究選取94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常規劑量(20 mg/d)組、高劑量(400 mg/d)組,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發現,高劑量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劑量組;治療后高劑量組血清PCT、CRP水平及TC、TG、LDL-C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及同期常規劑量組,高劑量組HDL-C及LVEF均明顯高于同組治療前及同期常規劑量組,LVDd均明顯小于同組治療前及同期常規劑量組。這是由于使用高劑量阿托伐他汀,其在人體內處于較高的濃度,對患者動脈硬化所發揮的作用呈量效關系,即藥物濃度與作用效果呈正相關[10]。故與常規劑量給藥相比,高劑量給藥對血脂、機體炎癥及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顯著。此外,2組用藥后僅出現幾例胃腸道不適、頭暈等不良反應,且組間比較差異不顯著。表明高劑量給藥的不良反應并未明顯增加,用藥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高劑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療中應用的效果較常規劑量更佳,對炎癥、血脂、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顯,且用藥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