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林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甘肅 甘南 747000)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疾病的產生與結石阻塞到膽囊管有直接關系,導致膽囊中留置有較多的膽汁,在女性中發病率較高,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右上腹痛及發熱等癥狀,在發病后若不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會誘發膽囊壞腫、穿孔等疾病的產生,疾病治療難度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近年來,肝膽外科中收治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疾病患者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發展趨勢,導致膽組織功能遭受到嚴重的損傷,在發病后若不能給予患者合理有效地治療,會延長患者病情,導致消化系統遭受到嚴重的損傷,營養補充缺失現象明顯,免疫系統功能出現異常情況,進而誘發多種疾病的產生[2]。現階段,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疾病臨床治療中主要是采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方法,該種手術本身屬于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及術后恢復效果好等優勢,符合現階段醫療發展要求及患者對疾病治療的需求,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助于確保患者病情快速恢復健康,疾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3]。但是在不同時機進行治療,所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研究從不同手術治療時機出發,將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中接受治療的94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方法在不同時機所取得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
選取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中接受治療的94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組法,每組47例。對照組,男性和女性為12例和35例,40~68歲,均值(56.3±4.2)歲;觀察組,男性和女性為14例和33例,41~69歲,均值(57.1±4.4)歲。2組資料無差異(P>0.05)。
給與患者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對照組在急性發作24 h后實施手術,觀察組在病情發作24 h內實施手術。手術方法為,給與患者的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法,當麻醉成功后,為患者建立CO2氣腹,將腹壓控制在12~14 mmHg,協助患者保持頭高腳低位和左側臥位姿勢,使用三孔法進行治療。穿刺部位為,劍突下1.0 cm處,臍上緣及右鎖骨中線下距離1.5 cm處,置入套管針和腹腔鏡,在腹腔鏡下,全面探查患者的腹腔,評估患者炎癥的粘連情況及嚴重程度,解剖Calot三角,游離膽囊管,完全暴露Calot三角,對膽囊管近端及遠端動脈進行夾閉。當發現膽囊張力出現過高時,應先對患者進行穿刺引流,并適當進行減壓,做好止血處理,取出膽囊。對于一些粘連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出現Calot三角解剖不清晰情況,若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大,由于無法有效進行控制,可中轉開腹手術治療,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腔。術后,做好引流管放置,常規閉合切口,并給予患者抗生素,以此來預防感染的產生。
觀察2組疾病治療指標(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
觀察2組不良反應(腹腔積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血管損傷、肺部感染、皮下氣腫)發生率。
觀察2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使用WHOQOL(世界衛生組織與健康有關生存質量測定)量表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4]。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2組治療指標對比()

表1 2組治療指標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近年來發病率逐年提升,是臨床上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外科疾病,在多次妊娠及肥胖女性中發病率較高,對于一些病情輕微者,使用非手術治療方法能夠完成對患者炎癥的有效控制。但是對于一些急性重癥患者,應及時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確保能夠將病灶快速根除掉,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顯著改善[5]。現階段,在基層醫院高原地區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疾病治療中,倡導使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腹腔鏡,對患者的腹腔鏡內部進行多視角探查,可在不牽動患者腹腔臟器的情況下便可觀察到患者的深處的病灶,降低了患者漏診及誤診發生率,受到了廣大醫護人員及患者的高度認可[6]。另外,腹腔鏡手術會在密閉的腹腔中進行,避免外界環境對內環境造成極大的干擾,使開腹手術及醫療創傷后遺癥發生率大大降低。但是有相關的醫學專家學者提出,在發病后的不同時機進行手術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中,應大力倡導在24 h內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防止病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侵害,手術難度大大降低,患者病痛明顯減少,解決了膽囊嚴重炎癥、腹腔臟器粘連、水腫和充血等問題,預防了不良事件的產生,手術效果顯著,有助于確保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健康[8]。因此可知,不同手術治療時機均會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但是盡早實施手術疾病治療效果更好,推薦在疾病臨床治療中使用。
綜上所述,在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中,在急性發作24 h實施手術者手術效果明顯好于在急性發作24 h后實施手術者,疾病恢復效果好,降低了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