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華(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成都 610041)
國外相關交易平臺所交易的產品通常具有貨幣屬性,存在與虛擬貨幣相似的炒作問題,且其鑄造、發行、銷售和流轉信息通常需要通過挖礦進行上鏈記錄,能耗嚴重。其發展模式未得到國內監管部門認可和支持,目前在國內完全不可行。而國內現有的大部分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雖然在相關產品上明確要摒棄其金融或投機屬性,并通過聯盟鏈、聯盟節點提供產品上鏈服務及關閉二級交易市場等方式以規避前述相關風險,但仍存在諸多問題。
1.產品無價值體系支撐
國內的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發行的產品以純粹的數字虛擬文創作品為主,多以數字化后的圖片、3D圖形及剪輯后的短視頻等形式呈現,形式單一且產品與產品之間、產品與其他內容體系之間關聯度低,大部分作品在二級交易市場沒有放開的情況下缺乏實際使用價值,很少能構建起完整的價值支撐體系,產品的呈現整體脫實向虛,線下的炒作投機現象頻現,與國內的監管方向背道而馳。

2.平臺標準及規范缺乏
國內的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目前沒有相應的統一標準及規范,平臺水準良莠不齊,生態與技術整合能力也存在差異。部分平臺相關產品的權屬混亂不清、產品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的相關權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同時就國內各平臺發展整體現狀而言,市場價格發現機制、產品標準、交易平臺的準入審核機制等均不完善,且暫無正式監管政策的出臺,部分平臺容易成為不法分子違規違法操控炒作的渠道。
3.平臺自主性不強
國內的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除互聯網大廠或具有相當實力的機構之外,其他大部分中小平臺均或多或少依托其他中心化平臺(如微信小程序)等而存在,自主性不高,隨時受到平臺規則升級或改變的影響。
4.平臺同質化嚴重
國內的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的交易模式、平臺架構、頁面設計、產品內容等均嚴重同質化,大部分單一平臺毫無核心優勢,平臺與平臺之間業務互相交叉重疊,且競爭激烈,后繼發展堪憂,存在關停跑路風險。
5.平臺商業模式單一
國內的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商業模式主要以產品發行收益分成為主,模式單一,新的商業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而大部分平臺在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收入增長將十分有限,實力不夠雄厚的平臺將難以建立起保證平臺長期生存的護城河。
6.平臺受眾范圍較窄
當前國內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發行限量版產品時購買者眾多,每次發新受眾均搶購熱情高漲,熱度看似很高,但就總體消費人群而言,目前的搶購受眾依然局限在一個數藏小圈子內,范圍較窄,尚未出圈,還未有一款產品引發大眾真正的關注。
雖然國內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目前還存在著各種各樣待解決的問題,但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趨勢不可逆,產權交易機構基于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開展以版權為基礎的數字內容、數字資產交易,同樣充滿了機會與優勢。
1.基于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開展以版權為基礎的數字內容、數字資產交易的機會所在
(1)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從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關于數字經濟的發言,以及國務院及省、市各級政府下發的關于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均說明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國務院及省、市關于數字文化、文創方面的“十四五”規劃,也從不同的角度提到了要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版權領域的運用,同步推進數字版權授權交易,打造數字文創消費新場景,設立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充分運用數字文化產業形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數字版權、數字文化產業賦能實體經濟等內容。
(2)區塊鏈基礎設施日漸完備。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發布的數據,我國區塊鏈企業已經超過1400家,專利申請數量全球領先,區塊鏈技術應用向供應鏈管理、數字版權、數據流通、智能制造等領域快速拓展,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同時,由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和北京紅棗科技共同發起建設的區塊鏈服務公網BSN,也已推出“BSN-DDC基礎網絡”(簡稱DDC網絡),并進入試商用階段。DDC網絡整合了國內十數條各具特色的開放聯盟鏈,未來DDC網絡還擬將支持所有開放聯盟鏈之間的DDC跨鏈流轉,可為各類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提供極其便捷的網絡接入服務,提供了包括平臺方實名認證、支持監管節點部署、交易數據全程追溯、可終止平臺方接入權限、可執行違規DDC凍結銷毀等多項機制在內的監管措施,大力創造交易的合規化環境。DDC網絡還允許第三方在滿足條件的前提下,在BSN公網之外建立相關DDC開放聯盟鏈的外部節點,通過多方共建共治確保網絡永續存在。包括BSN在內的各類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備,同時隨著2022年以來,翼支付、銀聯云閃付、拉卡拉等多家支付機構跑步入局數字藏品,為開展以版權為基礎的數字內容、數字資產的交易、支付,以及通過跨鏈交易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提供了基礎設施和技術保障。
(3)數字版權(資產)可交易品類豐富。除已存在的區塊鏈原生數字版權(資產)內容、由傳統版權作品進行二創后形成的區塊鏈數字版權內容而外,超萬億市場規模的尚未以區塊鏈方式進行數字化表達的網絡數字版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網絡動漫、游戲、視頻、音樂、文學等),現實存在的種類繁多的藝術作品、非遺文化IP及周邊產品、體育賽事、文旅景區及各地的地理標志產品、企業品牌產品等,都有龐大的上鏈數字化及營銷推廣、交易變現需求。以數字版權為基礎的數字文創手段可很好的幫助各類實物資產及現實權益實現數字化。從萬物皆可數字化的角度而言,用于支撐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且可挖掘的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品類足夠豐富。
(4)數字版權(資產)交易賽道多而分散。當前國內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所涉及的交易產品大部分為虛擬數字藏品,且細分優勢不突出,與實體經濟做深度捆綁的平臺較少。同時平臺建設門檻不高,由于監管原因,某一家或幾家平臺壟斷行業的情況暫未出現,在原生數字版權內容上鏈交易細分領域,及實物資產和現實權益數字化后的數字資產交易方面均大有可為。
(5)數字版權(資產)平臺受關注度高。國內密集上線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主要是因為數字版權內容和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數字藝術收藏、資產數字化等領域未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Z世代(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新時代人)是當前充分接納且高度關注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數字版權內容、數字藝術以及相關數字資產早期的主力用戶之一,布局數字版權(資產)平臺有助于獲取到Z世代的私域流量。數字版權(資產)平臺的高熱度和高關注度還體現在近期新華社、央視網、人民網、光明網等主流官媒及證監會法定媒體《上證報》,《財經》雜志、《華商報》、《四川日報》,甚至包括國際奧委會都先后入局區塊鏈數字版權內容、數字藝術等。隨著未來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數字版權內容與實物資產和現實權益的結合,將加速數字版權(資產)的出圈速度。
2.產權交易機構基于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開展以版權為基礎的數字內容、數字資產交易的優勢與機會
(1)國有平臺公信力強。大部分產權交易機構是國有的產權交易平臺,公信力強,開展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具有天然優勢,在相關資源的對接和整合上相比其他平臺具有一定競爭力。
(2)具有平臺準入條件。目前國內相關政府主管部門雖然尚未出臺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的準入審核辦法與機制,但從監管的角度而言,未來相關交易平臺的準入資格肯定將納入審核。而交易所做為政府相關部門批準設立的合規交易場所,在數字版權(資產)交易的申請準入上相比其他平臺具有先發優勢。
(3)有機會參與行業交易標準制定:目前國內已有的各類以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及資產交易平臺(含數字藏品平臺)的相關定價機制、產品內容、交易規則等均自成體系,沒有統一標準。交易所參與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可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通過經長期實踐建立起來的標準化交易體系及經驗為行業統一交易標準的制定提供參考,或直接參與行業統一交易標準的制定。
(4)合適的切入時機。當前,數字版權(資產)交易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也正值風口。雖然國內目前暫時沒有統一的行業規范及監管措施,但這也為行業內各平臺的野蠻生長、迅速試錯提供了條件和機遇。產權交易機構在此階段介入行業,并通過數字版權作品細分市場的研究,以及嘗試以版權為基礎的數字文創手段與實物資產及現實權益的結合來完善交易產品的價值體系支撐,有利于從交易所的層面拓展更多的創新應用場景,起到行業引領及帶動作用。
(5)有利于探索產權交易的數字化發展路徑。產權數字化、資產數字化是未來“數字中國”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就產權交易機構而言,現有掛牌的大量的大宗實物資產交易產品、產權權益類交易產品均具有巨大的區塊鏈數字化轉化的潛力和空間。通過數字版權(資產)業務的試點開展,小步快走,可為產權交易機構未來開展數字資產、以區塊鏈方式表達的數字化產權交易業務探好路徑、打好基礎。
1.業務規劃定位方向
(1)當前在國內,以各類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為代表的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化表達的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交易火爆、關注度極高,但從國內監管部門態度及長遠趨勢來看,純粹的缺乏價值體系支撐、也無價格確定標準的虛擬數字藏品是一個零和游戲,而數字藏品在二級市場未放開的前提下熱度將逐漸消退,并非國內數字版權(資產)交易的未來發展方向。
(2)從國內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實踐和發展階段來看,“數實融合”正處于系統化、全方位融合的關鍵時期,通過包含區塊鏈在內的數字技術加速與傳統產業前沿技術融合創新,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數字版權(資產)交易業務的開展及交易產品的規劃定位也將從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出發,通過以版權為基礎的數字化文創手段,脫虛向實,以虛助實,賦能實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為實體企業提供新的營銷推廣及產品變現渠道。

2.業務開展目標方向
(1)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打造與版權相關的數字內容、數字資產交易平臺,通過完成數字版權作品(數字資產)的落地交易案例,研究數字版權、數字資產交易的模式和路徑,探索數字版權及相關產業數字資產確權、存儲、轉移、流通,以及使用數字人民幣結算的合規手段和實施步驟,并逐步建立起相關交易標準并推廣。
(2)按照當前監管要求,通過交易實踐,積累經驗與數據,為政府建設數字資產交易中心或數據資產交易中心,以及未來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出臺行業的二級交易政策指引,在抑制炒作的情況下開放國內數字版權(資產)交易二級市場,提供參考和依據。
數字版權(資產)交易產品的設計上,可主要在合規數字版權作品(含合規數字出版物)交易、數字版權作品授權許可交易及現實權益、實物資產數字化轉讓交易上進行探索與研究。
1.數字版權交易作品
數字版權交易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數字文學作品、數字美術作品、數字音樂作品、數字視聽作品、數字攝影作品、數字戲劇作品、數字設計作品等,數字版權交易作品可直接上線交易,也可將相關版權權利人報送的前述相關數字版權作品內容提交有資質的數字出版平臺進行前置審核并通過后,出版形成合規數字出版物,并將相關數字出版物上線交易。
2.數字版權作品授權許可交易產品
在數字版權(資產)交易平臺上開展數字版權作品或實物版權作品二創后的數字化作品的版權全部或分項授權許可轉讓交易,以普通授權許可為主,獨占許可及排他許可為輔。
3.現實權益及實物資產數字化交易產品
現實權益及實物資產數字化交易產品特指依托區塊鏈底層技術,采用數字版權文創手段,將與現實權益、實物資產相關聯的版權形象或IP通過授權、二次創作、確權、再授權后,上鏈形成唯一的、無法復制、不可分割的、可追溯的數字資產憑證,數字資產憑證需與實物資產或現實權益一一映射,通過數字資產憑證的交易實現現實權益及實物資產的流轉,助力實體企業。
4.全真互聯網(元宇宙)數字資產交易產品
未來以各大廠及各國有文旅企業通過綜合5G、大數據、AR/VR、數字孿生等相關技術開發的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的各特色全真互聯網(元宇宙)內的相關數字權益及數字資產等。
5.版權企業產權的數字化交易嘗試
選擇有條件的且有產權轉讓需求的版權企業通過區塊鏈方式生成數字產權權證,嘗試為相關版權企業提供產權的數字化交易。
6.其他交易產品及可能的衍生業務
數字演藝及數字體育賽事等,及其與數字演藝、數字體育賽事等相關聯的權益(數字門票)、周邊產品及其他植入權益及實物資產的交易與流轉。
開展數字版權(資產)交易,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規避風險。
第一,所有數字版權、數字資產交易均須使用政府主導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數字版權(資產)交易所使用的區塊鏈須為可完全溯源且可監管的聯盟鏈,所有交易須在聯盟鏈上進行,不使用任何公鏈系統,也不使用任何數字代幣或是相關協議,交易結算全部使用法定貨幣,或央行數字貨幣。
第二,交易擬使用的聯盟鏈實名可信且有隱私保護,所有交易均須由交易平臺統一評估審核再上線,用戶全流程實名、內容全鏈路審查,在得到政府相關主管、監管部門許可的前提下禁止匿名交易以及會員或用戶之間個人對個人、個人對機構的直接交易。
第三,數字版權、數字資產在交易平臺上僅做首次發布與交易,平臺在未得到政府相關主管、監管部門許可的前提下不開放二級交易市場,同時須拒絕并禁止受讓方的數字版權(資產)的二次交易行為及炒作投機行為。
第四,數字版權、數字資產相關產品的交易須堅持以物理世界為基礎,堅持數字賦能實體,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協同發展。所有交易產品均只使用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確權功能,探索及開拓合規應用場景,與其他NFT、NFR及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做好區隔。
第五,通過著作權登記證書、著作權區塊鏈存證、著作權權利保證書等多種方式,嚴格進行數字版權、數字資產相關產品憑證著作權的前置審核,防止交易作品發生侵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