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寧寧
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于去年6月1日正式實施,國務院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我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入到更加全面統籌、系統施策、協同發力的新階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強化未成年人保護,離不開法治思維、法治手段。為此,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善用四大法治體系,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
一是堅持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形成完善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治規范體系。《未成年人保護法》從“六大保護”角度搭建了法治體系主體框架,但從依法行政和嚴格司法、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角度出發,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出臺配套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比如促進家庭教育的配套措施、固化“雙減”舉措的配套規范、強化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的工作規定、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實施細則、提升兒童福利的具體舉措等。
二是堅持執法、司法、守法全方位推進,形成高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實施體系。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離不開家庭、學校、政府、司法機關、社會等多個主體的密切配合,需要在多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的基礎上統籌規劃、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這就要求形成政府全面履行未成年人保護職責、司法機關開展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全社會自覺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的法治實施體系。從執法來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需要深耕細作、建章立制,協同推進有關部門未成年人保護職能、程序、責任的制度化,并向社會公開權責清單。從司法來看,公檢法一方面要嚴厲打擊侵犯未成年人的各類違法犯罪;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別程序,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進行矯治。從守法來看,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是堅持督導督查、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協同發力,形成嚴密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治監督體系。結合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統分結合的特點,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的要求,強化政府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督導督查、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其中,政府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督導督查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從工作手段來看,組織一次全面綜合督導,根據需要對未成年人保護熱點難點問題和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督導,對突出問題和重大事件、惡性案件進行跟蹤指導、掛牌督辦、限時整改。從工作方式來看,設立專兼職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權益督查專員,強化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科學制定督導計劃,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追責問責,不斷增強督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堅持隊伍建設與服務提升并舉,形成有力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治保障體系。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行穩致遠,法治保障體系是根基。堅持黨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堅持思想道德教育和權益維護保障相融合。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建好配齊為未成年人提供關心關愛、生活照料、康復醫療、法治教育、專門教育的機構和場所。高素質專業化隊伍是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的人才保障,這就要求盡快發展少年警務,設置未保專干或兒童督導員,指導村(居)民委員會設立專人專崗,提升兒童主任的專業素養,大力培育、支持、發展多類型的未成年人社會工作隊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