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欣
當前,我國救助管理工作進入了更深層次的體系化建設階段。江蘇省南京市通過打造實體化救助管理指導中心的探索實踐,對推進救助管理服務體系化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
背景: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深層次體系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救助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社會救助政策融合、社會救助網絡健全、加強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
體系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救助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救助管理工作面對特殊困難群體,具有突發事件多、風險隱患多、疑難雜癥多等特點。作為基層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通過開展救助管理服務體系化建設,織密管理網絡、逐級夯實責任,形成多方協作、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有助于精準防范并有效化解救助管理系統性風險。
體系化建設是融入社會大救助體系的迫切需要。救助管理工作是兜底性、基礎性的臨時救助,是社會大救助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進入新發展階段,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面臨轉型發展,需要主動融入社會大救助體系,通過將臨時救助與以戶籍為基礎的社會大救助有效銜接,形成完善的救助管理工作閉環。因此,救助管理工作要探索向基層街道和社區延伸,在基層建設服務陣地,建立工作隊伍,將救助管理的單一主體變為“民政部門+街道+社區+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將救助管理工作的發現報告、政策宣傳、臨時救助、應急轉介、源頭治理等服務職能下沉到街道和社區,形成地域全覆蓋的扁平化服務模式,在大救助體系中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體系化建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具體實踐。推進救助管理工作改革創新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具體實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口等各類要素越來越向市域聚集。救助管理工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面,工作鏈條長、救助環節多,要更加強調市域視野,更加注重整體推進,用體系思維凝聚合力,用系統方法謀劃全局,以聯動融合、共治共享理念實現“碎片式”管理向“體系化”治理轉變。
實踐:救助管理服務體系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南京市以政策制度為頂層設計,以基層服務為基礎保障,以組織架構、體制機制、信息網絡為支撐,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不斷將體系化建設引向深入。
一是打造實體化救助管理指導中心。南京市救助管理指導中心突破“業務指導”定位,按照“統籌指揮、業務指導、聯動協調、綜合引領”的功能布局,強化實體化運作。統籌各機構安全生產、常態化疫情防控等綜合性工作;圍繞站內集中照料、源頭治理等工作,發揮業務樞紐功能,搭建全市信息交流線上平臺;密切與各區的信息交流和工作聯系,為各區提供業務協調、政策解答、經驗共享等支持;開展常態工作督導和跟進指導,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定期編發全市救助管理工作簡報,鼓勵各區提煉工作特色,開展評優評先,打造亮點品牌等等,推動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一盤棋”。
二是完善一體化救助管理體制機制。制定出臺南京籍返鄉受助人員接收安置工作辦法和救助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等政策文件,厘清市—區—街道—社區的職責邊界,建立權責清晰的四級責任體系。將救助管理工作納入市對區綜治考核評價體系,并根據分值細化考評規則,壓實工作責任。開發全市救助管理智慧平臺,堅持疏堵結合再造救助管理工作流程,打通工作運行堵點,推動縱向的工作銜接和聯動配合,建立問題聯治、工作聯動、信息聯通、安全聯創的一體化救助管理工作機制。
三是建設專業化救助管理工作隊伍。建立健全基層救助管理工作隊伍,實現街道救助督導員和社區救助協管員全覆蓋,并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做到事有人干、責有人負。探索將救助管理職能與綜治專職網格員的工作融合,將街面網格化巡查和應急臨時救助納入社區網格員日常工作職責,常態化固定下來。加強專業化建設,開展“分層次、多形式、全覆蓋”的業務培訓,由市培訓區救助管理工作人員,區培訓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
四是創新基層救助服務陣地建設運營模式。將基層救助服務陣地建設作為重點任務推進,明確建設要求、服務制度,政策支撐、資金支持。加強上下聯動,市民政部門抓組織、抓指導,區民政部門抓實施、抓推進,街道抓落實、抓使用,全面抓好“建、管、用”各個環節。建設過程中注重各類陣地的整合運用,靈活采取新建、改建、功能提升等方式,不搞一刀切。在明確接待咨詢、發現報告、救助引導、臨時服務4項基本功能基礎上,鼓勵各區打造特色,因地制宜拓展服務功能,推出服務品牌,探索出服務嵌入式、陣地融合式和街社合作式3種建設運行模式。
思考:為進一步提高救助管理服務質量,使救助管理工作向深層次體系化建設發展,結合南京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有三點思考。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歷史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救助管理工作,江蘇省、南京市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部署加強和改進救助管理工作。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入推進救助管理服務體系化建設,推動形成“市區一體、條抓塊統”的工作格局,實現融入社會大救助體系和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兩個融入”。
二是制定中長期規劃,明確建設目標。構建救助管理服務體系是一個由易入難、久久為功的過程,短期規劃看服務陣地,中期規劃看體制機制,長期規劃看運行服務,要通過系統性地規劃和建設,建成良性運轉的救助管理服務體系。
三是抓住關鍵環節,破解主要矛盾。構建救助管理服務體系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關鍵環節,破解主要矛盾。要著力建立清晰健全的責任體系,把層級責任厘清,把工作流程捋順,激發各層級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救助管理工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