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娟
從初期不足1000家增長到目前11.39萬家。其中,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886家,省級行業協會商會1.63萬家。
擁有企業會員總數超過746萬家,總資產約3500億元,2021年度總收入約354億元。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些數據見證了我國行業協會商會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行業協會商會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重構了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市場的關系,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如雨后春筍般拔節生長、日新月異,基本形成了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門類、各個層次的行業協會商會體系。特別是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國礦業聯合會等10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他們的“領跑密碼”是什么?讓我們一起來解鎖。
從冬奧運動員的功能性運動服裝,到航空航天特種裝備材料,再到工業粉塵大氣污染治理使用的“袋除塵”過濾技術……如今,產業用紡織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紡織業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衣被天下”的概念。
“‘世界是編織出來的’,經緯交織出天地華章。我們從‘紡織人’日常工作中得到啟發,以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組織生活、隊伍建設、陣地建設五規范為經,以干部責任與擔當、黨員教育與示范、黨建規劃與考核、行業創新與引領、群眾凝聚與認同五強化為緯,形成‘五經五緯’支部工作法,不斷通過加強黨建來引領行業工作和協會建設。”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李陵申說,這兩年,協會黨建工作取得扎實成效,黨建和業務工作得到雙提升,黨員示范帶頭作用持續增強,行業黨建的多元內涵深入拓展。
在加強黨的建設,推動自身良性發展的同時,行業協會商會加快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注重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秩序。
2021年12月,《中國礦業聯合會地質師管理辦法(試行)》出臺,頗受業界關注。這是中國礦業聯合會繼開展“紅名單”制度建設后推動地勘行業誠信自律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中國礦業聯合會于2019年出臺了地質勘查信用信息紅名單制度,探索通過信息公開社會監督的方式構建地勘單位誠信自律體系。截至2022年5月,共有466家從事地質勘查活動的單位進入“紅名單”。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彭齊鳴說,“與‘紅名單’制度相匹配,《中國礦業聯合會地質師管理辦法(試行)》旨在建立針對相關地質類技術人員個人的誠信自律體系。希望通過這兩個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地勘行業誠信體系,并以此帶動整個礦業領域的誠信體系建設。”
定有標尺、干有方向、評有依據。行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標準來引領。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研究制定機構綜合評價、機構服務、數據統計、信息數據、服務收費數據要素交易、數據共享規范、國企陽光采購等團體標準。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開展核能團體標準化建設工作,建立了相應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涵蓋核電設計與建造等8個專業領域的業務體系,共有216項標準獲批立項,102項團體標準發布實施……一系列“組合拳”推動行業企業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邁進。
“近年來,僅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就參與制定了2499項國家標準、364項國際標準,公布2996項團體標準。”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作為聯系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以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行業協會商會積極融入時代發展大局,主動擔當作為,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行業協會商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和行業發展需求,積極貫徹落實“一帶一路”總體部署,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開展10余項“一帶一路”專題調研;組織“一帶一路”基建合作促進團組,赴亞非拉30多個國家與當地政府部門、相關投資促進機構對接交流,助力“一帶一路”重大基建合作項目落地實施。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現有會員企業1500家,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以及工程項目投資等業務,涉及交通、建筑、電力、石化等各領域,在國際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唱響了‘中國建設’品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談及未來發展時表示,將繼續堅持“服務立會、服務興會”理念,在服務會員企業、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行業協會商會具有專業、信息、人才、機制等市場資源配置優勢,能夠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搭建各類公共服務平臺。
為更好地發揮產權交易市場在企業國有產權交易中的陽光平臺作用,提高轉讓項目信息發布效果,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開發建設了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對接全國59家交易機構,覆蓋除港澳臺外全國所有區域,實現了全國范圍內國有企業資產交易項目信息披露和成交結果公示“一網發布”。截至2022年4月,平臺公示成交項目數超14萬宗,公示成交總金額超2.8萬億元,有效跳轉交易機構網站4萬余次。
上下同心、共克時艱。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疫情防控到穩住經濟大盤……處處可見行業協會商會的身影。
巍峨高擎的鐵塔牽引著閃耀的銀線,點亮了一個又一個無電村;群眾用電質量和體驗的不斷升級,賦予了生產生活更多舒適與便利;電網改造升級,推動著農業發展模式持續轉變……電力行業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增添了不竭動力。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先后投入170多萬元,幫扶鄉村振興項目4個,為貧困地區提供電力可靠性、光伏扶貧專業服務,助力脫貧地區快速發展,照亮脫貧群眾的小康路。
疫情防控期間,行業協會商會積極響應號召,展現了責任與擔當。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組織開展信息發布與產業鏈對接、標準制定與技術指導、產能推進與質量保障等工作,最大限度促進口罩、防護服等生產。在2020年武漢和2022年上海抗疫物資告急時,以掌握的實時數據為依托,調動全行業向武漢和上海供應大批口罩、醫用防護服和消毒濕巾,緩解了相關抗疫物資供需矛盾。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行業協會商會紛紛出招,通過搭平臺、拓渠道,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國礦業聯合會與多個協會聯合主辦“能源動力行業專場”招聘活動,緊盯高校與企業的雙向需求,以“24365”招聘平臺為橋梁,暢通畢業生就業渠道。
行業協會商會充分發揮扎根行業、貼近企業和市場的優勢,以實際行動助推企業創新、行業轉型升級,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強音。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企業全面參與全球競爭,中國質量協會引入了在國際上被稱為“組織成功的路線圖”—卓越績效模式,并以此為評審標準,設立了全國質量獎。以推廣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為抓手,中國企業開啟了一場全面對標國際的管理變革,累計帶動超過10萬家組織導入卓越績效模式,一批致力于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卓越企業密集涌現。
在卓越績效模式的旗幟引領下,中國企業正大踏步走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由體系創變激發管理效能,項目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近年來,“北斗三號衛星系統”“首艘國產航母建造”等多個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優質重點工程和項目脫穎而出,獲評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2021年,中國質量協會對全國質量獎獲獎組織的調查顯示,近3年來獲獎組織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7.95%,利潤總額年均增長率達19.53%,在疫情期間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中國質量協會會長賈福興介紹,組織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的意義,在于學會用科學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指導質量改進,獲得績效和競爭力的持續提升。開展全國質量獎評選表彰活動正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引導路徑、評價方式和激勵手段。
改革不停歇,創新不止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引領輕工行業,通過科技創新、標準質量、綠色智慧、三品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產業集群及技能人才六大舉措,推動新時代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5年來,共考核認定127家輕工業重點實驗室、103家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家工業設計中心、53家輕工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綠色工廠35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44家,公布綠色設計產品標準27項、綠色設計產品818個。
提供精準服務、反映行業企業訴求、支持特殊困難企業紓困……行業協會商會針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對癥下藥,量體裁衣,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助力企業爬坡過坎,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依托500多家會員單位和行業骨干企業建立了3800多人的“化危為安”專家庫。目前,平均每個工作日有215名化學品協會專家奮戰在企業一線,為各級政府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撐,幫助企業解決安全生產“急難愁盼”問題。此外,結合企業安全生產的難點和痛點,創建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培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安全審計等十大安全服務品牌,專家服務足跡遍布全國。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減輕企業稅負等意見建議430余條,涵蓋皮革、樂器、家電、食品等20多個行業。其中,減免企業稅負等110多條意見建議被采納。
行業協會商會還積極助力開拓國際市場,為中外企業搭建交流溝通、貿易合作平臺,讓更多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愈加響亮的中國聲音。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每年組織國別市場投資環境說明會、聯合國采購培訓會、駐華外交官赴企業考察以及舉辦商務沙龍等服務企業的涉外交流對接活動50余場。組織企業代表赴波蘭、匈牙利等30多個重點國家,開展市場考察和投資合作項目對接。為電力、軌道交通等重點行業的600多個重大成套設備海外工程項目提供行業支持服務,涉及項目金額約1500億美元。
2021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組織800余家中國企業,與來自25個國家的1000多家海外采購商進行了5000余場的“一對一”對接會。同時,建立了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服務平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服務。
重整行裝再出發,錨定目標再超越。“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深化改革,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積極作用。”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行業協會商會正在壯闊的海域中開啟高質量發展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