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王立春
作者單位:吉林省延吉市民政局
吉林省延吉市實施社工站建設“金達萊”計劃,確立“一年起步、兩年建成、五年提升”工作思路,積極推動社工站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整合各類資源,高標準提供“五社聯動”服務平臺。一是合理設置場地。各試點單位依托社會事務辦公室或社區工作辦公室成立社工站,對照社工站建設“五有”標準,整合配套設施資源,確保社工站建設“量質并舉”。二是擇優選配人員,要求駐站社工年齡40歲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保證社工站工作可持續發展。三是強化資金保障。市委、市政府出臺《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整合民政購買服務資金。民政局把社工站建設當作一把手工程,兩次組織試點單位到深圳培訓學習,并爭取資金110萬元購買社會服務。四是完善政策配套。在村鎮集體經濟富裕地區給予政策支持,鼓勵由村代會決定、村集體出資購買社工服務,服務于民。試點鄉鎮依蘭鎮通過自籌資金購買服務支持社工站建設,拓展延伸社工服務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
立足轄區特點,高站位謀劃“五社聯動”服務項目。一是制定特色項目。各社工站立足現有民政服務對象清單和重點服務人群檔案,按照“1+X+1”模式制定特色項目,推動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北山街道社工站設置了留守、單親、特困家庭兒童服務項目;公園街道社工站設置了“校社共建”、社區干部培養服務項目;進學街道社工站設置了“老兵之家”“幸福家園”服務項目;依蘭鎮社工站設置了低保家庭等弱勢群體服務項目。二是開展專業服務。各社工站突出需求導向和項目導向,探索建立供需對接、資源整合等機制,更好地統籌區域內各類服務資源,服務社區和居民。北山街道社工站建立困難兒童和留守兒童檔案136份,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開展各種關愛服務活動21場次;公園街道社工站聯合延邊大學組織開展社工和“微領袖”居民骨干培訓活動10次。三是推動項目落地。各社工站融合慈善資源參與基層治理和助推鄉村振興。組織開展“99公益日”網絡募捐活動,募集金額6.3萬元;啟動“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協助完成114個認領注冊工作,啟動74個互助項目共募集資金8.9萬元;推動“文養結合”試點,提供上門服務3659人次。四是促進志愿服務。調動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組織婚慶協會等257家社會組織融入街道社區,參與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300余次;組織醫療機構協會等23家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支持“黨愛超市”發放非處方藥品及慰問品,價值約13.58萬元。
深化社區治理,高質量完善“五社聯動”服務機制。以社工站建設為牽引,著力打造“3564”精準服務模式。3——“構建3級服務體系”,建立民政局社工總站、鄉鎮(街道)社工站、村(居)社工點3級服務體系,加強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供給;5——“融合5社聯動治理模式”,依托社工站加掛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牌匾,加強區域內各類資源整合和利用,大力推動“五社”聯動,將社工站打造為基本公共服務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堅強堡壘;6——“遵循社區治理6治工作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構建“六治”社區治理新發展格局,推動基層治理融合發力、實踐創新、轉型升級,提高社會治理水平;4——“打造4個社區”,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積極性,促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