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甫 鄒景濤
作者單位: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民政局
近年來,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轉變思路、創新機制,奏響改革創新“五部曲”,打造殯葬領域“民心工程”,讓文明殯葬新風深入人心。
不斷加大綜合治理力度。一是強化黨政推動。縣委、縣政府將殯葬改革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主管副縣長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從試點鄉鎮入手,大力實施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等推進機制,保證各項工作落實落細。二是強化部門聯動。按照《文安縣殯葬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從遺體火化、公益性骨灰堂建設、殯葬市場集中管理、整治大操大辦風氣等方面入手,各負其責,協同推進。三是強化干部帶動。把殯葬改革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領導干部抓殯葬改革工作成績同政績考核相結合,干部職工執行殯葬改革政策同個人入黨、評優、提職相結合。
積極營造有利的內外環境。一是常規常態宣傳。縣、鄉兩級把傳統孝善文化宣傳教育與殯葬改革結合起來,通過會議傳達、發放宣傳單、組織召開群眾大會等多種形式,讓移風易俗真正深入人心。二是群眾現身說法。以試點鄉鎮村街為突破口,通過組織群眾參觀、試點村民現身說法,講述親身經歷的殯葬改革故事,靠真情打動群眾。三是執法與宣傳結合。縣民政局為4臺執法車輛安裝了殯葬法規宣傳設備,在各鄉鎮巡查時巡回播放,走家入戶發放文明殯葬宣傳冊1.5萬份,使殯葬改革相關政策家喻戶曉。
全力加快骨灰堂建設進度。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將鎮(村)級公益性骨灰堂建設與自然地貌、群眾意愿、地理環境與民俗相融合統籌謀劃,確保每處公益性骨灰堂都能達到環境美、設施全、配套好的標準。二是謀求試點引領。鎮村兩級按照“骨灰堂建設為主、公墓建設為輔”的整體思路,開展試點。三是加強指導協調。加大公益性骨灰堂建設督導力度,保證了骨灰堂生態化、園林化、人文化的既定標準。
大力倡樹文明殯葬新風。一是從鄉規民約建起。各鄉鎮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出臺了農村殯葬一律火化,明令禁止使用棺木、迷信活動和歌舞演出,對骨灰盒、酒席等的使用標準逐一明確上限的實施方案,提倡厚養薄葬,消除歪風陋習。喪葬辦理天數由原來的4~5天降至3天以內,費用支出由原來的6~7萬元降至2萬元以下。二是從黨員干部做起。縣委、縣政府向全縣黨員干部發出了倡議書,要黨員干部主動抵制浪費攀比,帶頭喪事從簡,為廣大群眾作出了表率。三是從執法隊伍抓起。縣民政局通過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法律知識考試等活動,不斷提升執法人員的法治意識和執法水平。
努力提高殯葬服務能力。一是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先后投資120余萬元,對殯儀館的硬件設施進行了更新和維護,提升了服務能力。二是提升服務質量。縣殯儀館從殯葬職工的崗位技能、殯葬禮儀和殯儀服務三方面入手,定期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活動,針對殯儀接待、遺體整容、遺體火化、骨灰寄存等環節實現大提升。三是落實惠民政策。殯儀館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在對全縣特困戶火化、遺體存放等四項基本費用全免,建檔立卡戶、低保戶和邊緣戶4項基本費用酌情減免的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政策保障范圍,減輕了困難群眾喪葬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