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祖平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成為鄉村建設的重要議題。在鄉村治理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務隊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鄉村治理和農村現代化既要充分調動本地居民積極參與,又要主動引進外部資源和專業力量。然而,志愿服務對于多數農村地區而言,是一個新鮮事物。在農村地區如何開始并迅速發展志愿服務?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下個人看法。
志愿服務隊伍如何組建?這個問題包含兩個子問題,一是誰來牽頭組建志愿服務隊伍?二是農村志愿服務隊伍的形成方式有哪些?
誰來牽頭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按照志愿者的來源不同,農村志愿服務隊伍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本土內生型志愿服務隊伍,另一類是外來專業型志愿服務隊伍。本土內生型志愿服務隊伍的牽頭人一般由本村的能人擔任。這類人要具有奉獻精神,社會參與熱情,一定的人際交往技能。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帶領志同道合的群眾開展服務、社區建設、社區管理活動。外來專業型志愿服務隊伍的負責人要么是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專業人員,要么是民間志愿服務組織的負責人。他們往往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比如醫學、建筑、音樂、繪畫等等。本土草根志愿服務隊伍是農村最重要的志愿服務隊伍,應該集中資源壯大這類志愿服務隊伍。但是草根志愿服務隊伍很難自發產生,在現階段應以外部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引導為主。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弘揚志愿服務文化,培養本地居民的志愿服務意識,遴選志愿服務骨干,培育本村志愿服務隊伍。
農村志愿服務隊伍的形成方式有哪些?一是由村干部牽頭發起,志愿服務隊伍人數由少到多,隊伍逐漸壯大。隊伍在村里開展比如幫助困難人群、清潔衛生等日常服務。村干部是農民中的優秀代表,有組織管理能力,有人際關系基礎,他們作為志愿服務隊伍的負責人,容易帶好隊伍。二是由村內能人發起成立。先細分人群,根據年齡、性別等標準分組,組建不同的興趣團隊,再把興趣團隊轉變為志愿服務隊伍。三是外來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培育。外來專業志愿服務組織通過招聘本村的志愿者,培養他們的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逐步培養出本村的志愿服務骨干。
在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的背景下,空心村普遍存在,缺乏年輕人的村莊,誰來做志愿者?誰來做志愿服務隊伍的負責人?這是農村志愿服務面臨的最大難題。農村志愿者來自三類人群,一是有行動能力的老年人,二是外出務工人員臨時返鄉做志愿者,三是留守婦女。針對農村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實際情況,讓有一定管理經驗、有威望、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做志愿者,既幫助了社區,又豐富了他們的情感生活,而且有助于村莊互助氛圍的形成。要讓老年志愿者獲得尊重感、價值感,邀請他們參加座談會,調動他們社會參與的積極性。
要大力宣傳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工站、青年中心、婦女之家的歷史價值和人民屬性,讓群眾對這些社會服務機構有親近感。要發揮這些機構對志愿服務項目的孵化作用和對志愿文化的培育作用,讓群眾輕松愉快地參與志愿服務、享受志愿服務。同時根據鄉村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需求,主動對接大學和企業資源,引進專業技術類志愿者,解決鄉村缺乏技術類服務的困境,通過技術志愿服務,加強城市對農村的引領。
志愿服務不是外力要求農村開展,而是人的基本需求和農村發展的內在要求。農村志愿服務沒有充分發展起來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者。縣域志愿服務聯合會、各級社工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要主動學習項目策劃方法,幫助新成立的志愿服務隊伍策劃志愿服務活動,有了好的活動,才能吸引志愿者,留住志愿者,保持志愿服務隊伍的穩定。
農村志愿服務的發展要基于農村的實際情況,要基于農民的實際需求。首先要調查農民真實而迫切的需求。了解所在地農村人口結構特征。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志愿服務的需求不同。老年人有健康需求,特別是上門健康服務的需求;勞動年齡人口有高質量就業的需求。要針對不同的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
要讓群眾接受志愿者。志愿者要對群眾真誠相待,真正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積累與群眾的信任關系。要放大項目的價值,群眾世界觀、價值觀的改變,有著遠大于項目本身的意義。在活動和項目的管理上,要增強項目的規范性、專業性、豐富性。規范性和專業性保證了項目的質量,豐富性保證了項目的吸引力。如果設計的志愿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和群眾的需求不完全一致,我們不能讓農村群眾適應項目,而應該根據他們的要求不斷調整項目內容,在動態調整中找到志愿服務供給和需求的平衡點。這些調整過程也是促進志愿服務隊伍走向成熟的過程。
要重點開展人力資本提升類志愿服務。建設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是頭等重要的因素。所以,迅速的持續增長便主要依靠向農民進行特殊投資,以使他們獲得必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成功地實現農業的經濟增長。但是有些農民不知道學什么,有些農民無力去投資人力資本,這就需要來自外部的力量主動引導和免費提供培訓,引領群眾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對農民的人力投資有幾種形式:教育、在職培訓以及提高健康水平。所以文化知識教育、技能培訓和健康教育是農村志愿服務項目的重點方向。除了開展普通的志愿服務外,農村志愿服務的類型要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重大發展戰略對接起來。要發揮志愿者的帶領作用,引領群眾提高思想和文化素質,帶動整片地區全面發展。
如何對農民開展有效教育?一是需要能人引領。具有管理、技術、市場銷售資源的能人,把農業和工業、商業打通,構筑起一個產業鏈,把農民納入現代生產體系,給予發展生產需要的技能培訓,帶領農民技能提升和增收致富。二是需要示范戶帶動。農民看到效益之前不會輕易信任新技術和新的種植養殖方法,這就需要有人帶頭示范。當其他農民看到示范戶成功后,他們就會積極跟進,主動學習運用新技術。而且示范戶運用新技術見到效果后,他們自身也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在示范戶的帶動下,在成果的激勵下,經過一段時間,整個村莊乃至整片區域都會跟進學習新技術,進而帶動整個村莊和區域發展,這就是外源推動下的內生發展。
在中國農村,引進人才下鄉是更可行更快捷的實現鄉村振興的路徑。例如,江蘇啟東市的“青農學堂”項目著眼于把優秀青年企業家發展成志愿者對接村莊,既帶動了村莊致富,又培養了鄉村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可以成為農村志愿服務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