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強|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圍繞安全生產,西安軌道交通經過多年建設運營的實踐,摸索建立了一套適合于西安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管理安全風險特點的風險預防預控及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構建了高效實用的西安軌道交通應急管理體系,并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評價指標系統。
西安軌道交通自2011年9月16日首條地鐵建成通車以來,通過多年建設運營安全質量管理的總結與積累,不斷探索安全質量管理與建設運營現狀相適應的有效模式和創新方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雙控機制保安全、標準施工控質量、智慧創新促管理”的新思路,不斷夯實軌道交通安全質量第一責任,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西安軌道交通堅持“把風險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挺在事故前面”的理念,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積極推行雙預控機制建設,集團各部門、相關單位排查風險點及各類隱患,借助各參建主體單位、第三方安全咨詢服務等相關專家和技術力量,結合西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管控系統平臺,嚴密組織,科學辨識、超前預判、分類分級、綜合決策,準確把握施工安全特點,實現風險預控、關口前移,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推進事故預防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實現把安全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之前,切實防范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
持續改進風險管控機制。針對西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各階段特點,完善風險管理配套制度,適應新體制、新機構、新模式。明確各參建單位風險管理職責,豐富了管控內容及方法,為風險管控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2017年編制出臺陜西省《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風險管理技術規范》地方標準,使風險管控更加規范、科學。
全過程實施風險管控。按照風險矩陣法等進行風險分級,在項目規劃、工可、設計、招投標、施工和綜合聯調各階段,采用4T、4L風險控制方法,把握各階段風險控制重點,為風險管理提供保障。
分階段控制風險。在規劃階段采取專題研究、綜合分析等方法使線網規避重特大風險;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通過邊界條件分析和安全預評價等降低無法規避的風險;在初步設計階段堅持開展逐站、逐區間的風險辨識、評估,形成風險設計專冊,針對不同等級風險采取相應的設計方案;在施工階段主要通過針對性措施、風險監控、動態巡視、現場風險咨詢等,控制施工風險;在調試階段開展專項驗收,進行初期運營前安全評價和條件驗收評估,取得階段性評價和初期運營開通意見,積極整改存在問題,確保初期運營安全。
西安軌道交通通過“一項法則(海因里希安全法則)、兩個頑疾(隱患排查不徹底,隱患治理不及時)、三查制度(日巡查、周檢查、月督查)、四不原則(隱患根源沒有查清不放過,造成隱患的責任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隱患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消除不徹底閉環不及時不放過)、五項落實(隱患整改的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消除)”的隱患排查治理實踐,在法則中找準關鍵,確定治理機制,遵循對應的原則,落實到位。
完善體系落實責任。編制并下發《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質量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辦法》,規定參建各單位要結合生產實際,編制隱患排查項目清單,制定隱患排查計劃,采用綜合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日常檢查等不同方式進行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按等級進行治理,建立隱患數據庫,形成層級清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隱患管理體系。
“互聯網+”實現數智化。探索互聯網與質量安全管理的融合,實現隱患消除高效化,建立了西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與管控系統信息平臺,實現了隱患在排查、治理、消項各階段的實時共享,并通過互聯網使建設方、監理方、施工方利用電腦或手機輕松實現隱患管理,基本消除監管盲點。
按月考核,強化實施。依據系統每月統計隱患排治情況,及時分析各施工單位隱患工作薄弱環節,研究制定針對性措施,通過排查、治理、考核等工作的有效運行,基本達到了隱患徹底排查并及時消除之目的。
西安軌道交通按照“制度先行,樣板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推行”的原則,從管理制度、現場管理、質量控制三個方面實施標準化工作,強化質量終身責任制落實,以實現質量行為規范化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程序化、管理標準化。
制度先行。嚴格執行國家、住建部等相關規定和標準,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標準化管理技術指南》,按照《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結合西安軌道交通實際,落實“體系健全、制度完備、責任明確”要求,各參建單位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管理制度,明確了實施流程和達標要求。
樣板引路。施工現場管理按照《西安地鐵建設工地現場標準化實施手冊(試行本)》規范了在建工地實現封閉式管理,大力推行首件驗收,示范觀摩等,如自動在線監測噴淋降塵設施、地裂縫施工工序、盾構管片生產等標準化。
全面推廣。落實“施工質量樣板化、技術交底可視化、操作過程規范化”,通過樣板引路,推廣了原材料管理、鋼筋加工及安裝裝修、暗挖隧道初期支護質量控制等10余類質量控制標準化作業,實現了行為符合標準,標準成為習慣的目的,有力提高了工程質量。
借助云平臺、大數據分析,西安軌道交通不斷探索、強化數智化、信息化管理,2014年建成的安全生產監管智能化平臺,為安全生產、質量控制提供信息化支撐,實現軌道集團和參建各單位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高效、實時、準確的安全管控工作。
工程建設安全管控平臺。西安軌道交通在2014年建成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基礎上,2017年升級為西安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管控平臺,包括“1+3”系統,即1個門戶系統,3個子系統,即工程建設安全管控門戶系統,視頻監控子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子系統、隱患排查與治理系統(既有)。遠期預留“1+N”系統的擴展空間,初步形成“互聯網”安全信息化管理模式。按照“全員參與、分層、分級管控”原則,利用電腦端和手機APP登錄實現了參建各方協同處置工程風險管理、隱患排查和現場的可視化管理,達到了施工全面覆蓋、全過程管控,使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工作標準化、流程化,規范人員行為,將責任落實到人,并使管理行為得到量化。通過安全管控系統,基本實現了“管控不及時,系統有提示;隱患不排查,系統能覺察;整改不到位,系統會反饋;應用不盡責,系統來考核”的具體目標。
智慧工地。西安軌道交通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試點安全生產“AI智慧工地”系統,利用AI對工地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24小時無死角監控分析,對人、機、物的安全狀態進行識別,并自動發現風險和隱患預警,如對實名制人臉識別、不配帶安全帽和不穿防護服,車站鋼支撐上行走,吊車作業半徑內站人等事故隱患準確識別,是“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的又一項新技術。各在建線路推廣VR安全體驗館,通過VR設備,令施工人員身處VR實體體驗區虛擬場景,高度逼真的視覺沖擊和感官感受,令體驗者如同身臨其境。結合現場作業內容和施工人員“親身”體驗現場突發事件等情況,切身體會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對潛在的安全威脅更加警覺,進而在真實的施工中避免這些危險,促使施工人員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
BIM技術應用。利用BIM+GIS建立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模型,利用城市模型信息更為準確地進行線網規劃,并隨著城市模型中信息變化對線網規劃進行修編。西安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項目多、線路長、換乘站點多、周邊環境復雜以及設計單位眾多等情況,從施工圖階段開始采取“業主主導、BIM咨詢單位管理、各參與方實施”的一體化BIM技術應用模式。西安軌道交通BIM協同工作平臺主要覆蓋了軌道交通工程全壽命周期,包括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運維和資產管理五個階段,對西安軌道交通施工過程安全、質量、進度、成本等進行管理,大大降低了前期管線遷改、交叉施工等的安全風險。
提升運營應急管理能力。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一種綜合的、動態的博弈過程。除了及時有效準確的信息,充足的應急資源等之外,高效的管理機制是保障各個系統協同運作,從而保障應急管理體系順利運行的必備條件。應急管理機制是應急管理組織機構在遇到突發事件后有效運轉的機理性制度,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外地鐵運營災害事故的不完全統計和分析,針對主要災害(地震、火災、水災和洪災、爆炸、列車相撞和脫軌事故、毒氣災害、停電事故等),必須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通過管理模式研究,對應急管理現狀進行梳理,建立統一應對地鐵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以集團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各分管領導擔任副總指揮,各相關部門、分(子)公司為應急指揮部成員。通過專題研究,不斷完善運營管理重大災害處置。
1.針對七大災害的應對措施
一是針對地鐵地震災害應對措施,主要與地震部門加強聯系,建立聯動機制;作好應急預案,地震發生時果斷關停運營線路及車站,提前疏散相關人員。
二是針對地鐵火災災害的應對措施。除加強日常線路巡檢,易燃物品定期巡檢、消防設備到位并有效外,加強對進站人員的檢測及巡視;制定完善的應急救援方案,特別是可靠、高效的調度指揮系統等,做好預防措施。
三是針對地鐵水災洪災的應對措施。及時安裝防淹擋板;與地鐵接口的商業、物業應按照地鐵安全要求及時關閉防淹門;現場出入口、風亭、區間風井等處備足防洪物資(如砂袋、水泵及附件)并存放在低洼地段車站或場段,保證設備完好附件齊全;運營重點場站應備一些大型吸水設備。
四是針對地鐵爆炸的應對措施,改善地鐵監控設施,提高地鐵監控能力;加強實戰演習,提高快速處置能力;開展乘客安全教育,提高乘客自救能力;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安全教育及培訓。
五是針對地鐵防撞脫軌的應對措施,提高運營人員的敬業責任與專業素質教育;推進技術裝備安全標準化和數字化平臺建設;加強對設備產品的試驗、檢測和認證工作;加快對老舊地鐵列車控制系統的更新換代與改造;加強日常對軌道、車輛的檢查、檢修。
六是針對地鐵毒氣災害的應對措施。加強監測、預警環節的工作,加強車站重要設施(風井、出入口等)防護措施,預防潛在威脅;加強車站的安檢工作,增加安檢設備、安檢處置及防護器材等;完善毒氣襲擊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相關人員演練。
七是針對地鐵停電災害的應對措施。通過應急廣播及應急通信進行疏散指引,站務人員在現場進行有序的疏導。
2.應急資源的協調管理
全面掌握城市軌道交通所轄范圍內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指揮組織、應急隊伍、應急物資及設備、應急通道、專項資金等,了解應急段落與其他鄰近單位的應急資源情況;掌握各類社會應急單位聯系電話,包括消防、公安、醫院、交通等社會救援保障,也包括電力、自來水、燃氣、排水等產權單位,建立轄區內應急響應和救援協助機制,與鄰近單位簽訂應急互救協議,并建立長效協助機制。開展應急救援指揮和協調超出應急能力需協調社會力量進行救援的,應移交指揮和協調權力。
3.應急企地聯動保障機制
西安軌道交通集團與所轄各單位建立應急聯動保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應急救援工作會議和對接會,信息共享、資源互通。借助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數據和信息共享平臺,及時發布預警和應急情況通報,實現數智化管理。集團公司的應急體系并入市級大應急體系中,參與社會層面的綜合應急演練,與社會各界應急力量進行溝通對接,建立互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