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岳
(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惠州工務段,廣東惠州 516000)
近年來,隨著設備升級改造的提速,每年換軌大修成為設備升級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工務設備單位每年都需要或多或少地進行換軌施工工作,例如,成段換軌大修、更換側磨軌等工作。如何充分高效利用天窗,減少天窗數量,做到省時省力,并且減少對行車組織的干擾,成為相關作業人員需要深思和探討的問題。本文是結合漳龍線換軌大修施工組織經驗對換軌一體化施工的思考。
漳龍線地處粵東山區,原為P50 軌普通線路,線路設備等級低,現逐年推進P60 跨區間無縫線路改造,如2021 年,某段自行組織更換無縫線路62 km,按每天施工1 km,無施工延點、無司機報晃車等不良反應,實現了安全生產。該段的平行作業法是:在封鎖區間內,前面進行人工換軌,后面進行大機(即搗固車)搗固及回收軌料;在天窗點內,大機與軌道車聯掛進入封鎖區間分別進行大機搗固及軌道車收軌;天窗點結束前,大機再與收軌后的軌道車聯掛返回指定站內。下面以更換兩對500 m 長軌合計1 km 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封鎖給點180 min,進行更換長軌、大機搗固及軌道車收料等工作。封鎖開通后,施工地段第一列放行列車限速45 km/h,第二列起限速60 km/h 至次日天窗點開始時止,慢行長度2 000 m,實行滾動限速。
1)更換長軌1 km:天窗點開始時,松開扣件,撥出舊軌,撥進新軌,調整軌距,上緊扣件并對龍口鋼軌進行焊聯。
2)大機搗固:對前一日新更換長軌地段,按設計資料進行全面搗固并做好螺栓加力等工作。
3)軌道車收卸料:軌道車與大機聯掛,在天窗點開始時進入封鎖區段,摘掛后跟在大機后面進行軌料回收。
施工總體組織是工務段,施工前期組織各相關車間、單位進行聯合調查、技術交底,制訂《施工組織方案》《施工人身安全監控方案》《施工行車安全監控方案》,確保施工過程有序可控。
組織一支約200 人的隊伍,具體分項目組織如下:
1)更換長軌1 km 計172 人。(1)扣件組10 組,每組10人,約100 人,主要負責拆卸扣件、涂油、調整軌距、上緊扣件等工作,如遇短軌線路,扣件組還負責將短軌放倒并撥至道心,便于進軌組撥進新軌;(2)進出軌組2 組,每組24 人,計48 人,每組負責一對500 m 長軌的進出及下道軌的吊運工作;(3)焊聯組2 組,每組6 人,共計12 人,負責鋼軌焊聯及拉伸工作;(4)撞軌組2 組,每組4 人,共計8 人,負責鋼軌拉伸時的撞軌工作;(5)錨固組1 組,共計4 人,負責作業過程中混凝土螺栓折斷后的鑿錨工作。
2)大機搗固約20 人,用工務段自備大機對前一天的換軌地段進行大機搗固,改善平縱斷面,消除空吊,提高線路平順性,均勻鋼軌應力。
3)軌道車收卸軌料約8 人,回收前期更換下道的舊軌料。
換軌施工主要為人工換軌,大機搗固、軌道車收卸路料,作業地段有動力運行。施工機具多,如螺絲機、平板車、吊軌車、焊聯設備等,施工前,所有作業小車必須放置在指定位置,經過施工負責人下達命令后方可安排上道作業。開通前施工負責人務必確認所有工機具撤離到安全地點后方可下達開通的命令。
1)工務段指派的施工盯控領導全面負責施工安全、質量及協調工作。在施工過程中檢查防護設置是否有效、作業方法是否正確,并檢查作業完畢后線路是否能達到開通條件。
2)施工負責人負責盯控施工作業各組質量及施工安全,巡視各組作業進度,開通前確認線路條件、工機具及人員下道撤離情況。
3)開通線路放行列車前,必須組織專人對線路設備和現場的各種料具進行全面檢查,使其符合安全規范的相關規定及施工安全防護設施已撤除,經檢查簽認后,施工方負責人能通知聯絡員登記解除封鎖,開通設備使用,放行列車。
4)備齊各種防護備品,例如,減速牌、地點標、停車牌、信號旗、喇叭等,保證各種物品齊全,字跡正確、醒目;備品有效,顏色明顯。
5)駐站聯絡員要隨時與現場防護員保持聯系,每隔3~5 min 通話一次,掌握作車運行情況和施工進度,沒有施工負責人的同意不得擅離工作崗位或提前撤除防護。
6)施工點上的防護人員如在防護中發現不明情況,危及行車安全或危及人身安全險情時,要及時報告施工負責人并發出緊急停工或停車信號,以確保行車安全和人身安全。
7)車機聯控時,嚴格按照TB/T 30003—2020《鐵路車機聯控作業》[1]要求,做好車機聯控,聯控中被呼叫人對行車信息有疑問時,須確認清楚后方可動車。
施工負責人每天施工前必須開工前會,安排好分組情況、防護人員、具體施工里程、施工內容、施工要求及施工質量標準、施工防護要求以及安全注意事項。施工封鎖結束后,施工負責人必須召開完工會,確認當日完成量、施工質量,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并在以后施工中進行完善。
防護體系的各防護員作業時執行實名制呼叫制度。各防護系統如出現中斷,應立即組織人員下道,待通信恢復后,確認無車的情況下方可上道繼續作業。
1)封鎖施工點前60 min 到達信號樓進行要點登記。
2)進入信號樓前穿好防護服,帶齊日計劃、上崗證、工務專用電話等備品。
3)收到值班員的封鎖施工命令后,將命令內容匯報給工地施工負責人,并認真核對施工負責人復述的命令內容。
4)封鎖施工中,每10 min 通報一次距天窗開通剩余時間;天窗開通前20 min 每5 min 通報一次開通距開通剩余時間,并了解施工進度。
5)天窗開通前10 min,與工地1 號防護員確認人員、機具、材料、舊軌料下道情況,確認兩端短路銅線、停車牌拆除情況,確認限速牌、限速地點標志插設及換牌、接車人員情況。
7)接到施工負責人通知后方可登記解除封鎖,開通設備使用。
1)上班前檢查是否帶齊《施工組織》《開工報告》《電報》《日計劃》《大修施工卡控表》《施工日志》等相關表簿以及軌溫表、防護備品。
2)規范使用防護用語。
3)隨時與駐站聯絡員進行防護聯絡。
4)傳達施工負責人的命令,收集各施工作業小組防護員的相關防護信息并及時向施工負責人進行匯報。
5)規范填寫相關表簿。
6)和工地施工小組防護員進行防護互控。
7)下班后,短路銅線、回流線、停車牌必須帶回駐地。
1)上班前檢查對講機、喇叭、電筒、防護記錄本、上崗證、防護繩等防護用品,檢查對講機、電筒電量是否充足,喇叭發聲是否良好、反光停車牌是否清晰。
2)進入施工現場后,負責本施工作業小組范圍內的人身、行車安全控制。
3)正確使用防護用語,正確發出防護信號。
4)保持和工地1 號防護員通信暢通和聯系,及時通報施工進度。
5)根據施工負責人的命令設置、撤除停車牌、短路銅線,并與工地1 號防護員、駐站聯絡員、施工負責人進行相互確認。
6)與其他防護員進行互控。
1)上班前檢查對講機、喇叭、電筒、防護記錄本、上崗證等防護用品,檢查對講機、電筒電量是否充足。檢查限速牌數量是否齊全,反光限速標示是否清晰。
2)規范使用防護用語。
3)施工前30 min 到達指定地點,及時通報列車運行情況。
4)根據施工負責人的命令按規定設置、撤除作業標,并與工地1 號防護員、施工負責人進行相互確認。
5)根據施工負責人的命令按規定設置、更換、撤除限速牌,并與工地1 號防護員、駐站聯絡員、施工負責人進行相互確認。
6)與其他防護員進行安全互控。
1)軌道車及大機編組必須由駐站聯絡員確認施工區間封鎖命令已下達并憑車站安排的行車信號及施工負責人的同意后,方能進入作業區間在施工日計劃確定的軌道車作業范圍內進行大機搗固、收卸料作業。
2)施工命令下達后,在大機與前方換軌作業區段間增設專職防護員進行隔離防護,并在線上增設移動停車信號牌進行區段隔離。作業車司機及添乘人員必須明確當天作業的具體范圍并加強前方瞭望,保持與前方隔離防護的安全距離。
3)大機進入區間作業過程中應該隨時保持與駐站聯絡員的聯絡,明確施工封鎖的剩余時間,預留充足的時間在封鎖結束前收機并整列返回到站內。整列到達站內后及時向駐站聯絡員及施工負責人反饋作業及返回情況。
為確保施工作業質量,在換軌作業完成后,利用軌檢小車對當日換軌地段進行全面檢查。線路保養人員對軌檢小車檢查,并對發現的超限處所在施工天窗關閉前處理完畢,確保線路設備達到安全開通條件。線路開通第一趟列車通過后軌檢小車第二次上道,對當日施工地段再進行一次壓車后的檢查,檢查發現的超限處所利用列車慢行條件立即組織消除,以確保線路質量達到正常行車速度要求。
當日封鎖施工點下達后利用軌檢小車及人工結合對前日施工地段(根據施工進度滾動推移)進行全面檢查。線路保養組跟車作業,對軌檢小車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及線路補強,確保施工地段線路設備質量完全恢復正常狀態。
如何在有限的天窗時間內,統籌兼顧,高效合理安排好天窗時間,減少要點頻次,平衡好給點與行車的矛盾,是鐵路工作者們經常思索的問題。平行作業法換軌的推行較為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廣大工務工作者們的好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