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朝陽區為幫助望京街道南湖西里等社區解決物業管理難題,以社區治理相關理論專家、實務人員、社會組織為基礎組建伙伴團隊,實施“社區成長伙伴計劃”,為社區提供“一對一”“多對一”專業化、系統化、陪伴式指導,幫助社區“兩委”練“內功”,為解決物業管理難題開“藥方”,成功破解了多年老大難問題。
系統設計,構建社區成長“責任鏈”。一是制定計劃,長期推進。制定《朝陽區“社區成長伙伴計劃”三年行動方案(2019年—2021年)》,對“社區成長伙伴計劃”進行整體設計。二是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成立“朝陽區社區成長創新中心”,提供應用研究、治理診斷、決策支持、工具研發、能力建設、品牌培育等指導。由相關部門組成6個小組,每組均配備理論專家、實務人員和社會組織。區委社工委、區民政局協調相關高校、研究機構組成“理論專家團隊”負責理論指導;由優秀社區書記、主任代表組成“實務人員團隊”負責實踐經驗傳授;由社會組織組成“社會專業團隊”參與項目策劃、設計、實施。同時,還組織50名街鄉干部組成“社區協調員團隊”負責協調工作。街鄉黨(工)委、社區黨委負責統籌領導和工作落實,共同為樣本社區提供服務。三是選擇樣本,科學試點。按照商品房小區、老舊小區、保障房小區,潛力社區、提升社區“三類兩級”標準,選出50個樣本小區作為試點,圍繞物業管理、環境衛生、居民參與等問題,幫助社區“兩委”把脈開方,找準病因。
健全制度,構建社區成長“機制鏈”。一是建立會商診斷制度。由樣本社區“兩委”根據工作需要,組織理論專家、實務人員、社會組織和社區協調員,采取專項會診、綜合會診等形式,幫助社區發現優勢、尋找短板,研究改進方案。二是建立聯合指導制度。針對社區存在的綜合性、系統性難題,由區委社工委、區民政局牽頭,組織多個伙伴團隊開展聯合指導。三是建立培訓交流制度。定期組織試點鄉鎮(街道)分管負責同志、樣本社區書記進行培訓,開展研討交流,分享試點成果。四是建立監測評估制度。由“社區成長創新中心”制定社區成長指標,對樣本社區進行全程跟蹤,對診斷前后的基線評估與事后評估,協助社區提高治理效能。
陪伴指導,構建社區成長“服務鏈”。一是把脈診斷。伙伴團隊深入社區開展調研,圍繞工作理念、方法、機制、路徑等要素,為社區提供專業政策建議。二是方案設計。根據伙伴團隊所提出的政策建議,由社區“兩委”確定具體工作思路,由伙伴團隊協助制定實施的具體方案。三是過程指導。伙伴團隊采取經驗交流、教育培訓、主題研討、實務訓練等方式,經常性地為樣本社區的社區工作者提供實戰性的咨詢建議,幫助社區在實踐中提高能力。四是總結提煉。充分發揮伙伴團隊優勢,全面梳理總結樣本社區在實踐中形成的有效經驗做法,為其他社區提供借鑒,先后總結形成“五氣聯通”“同心社區”“六化六提升”等經驗做法,擴大了“社區成長伙伴計劃”的影響力。
專家點評
破解超大城市社區治理難題是首都北京必須答好的“時代考題”。朝陽區的創新實踐啟示我們:要探尋社區真實需求,提供更精準、更精細化的服務;要注重社會力量的有效參與,實現既有資源的有效整合;要注重制度建設,以形成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運行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