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規范與轉崗并舉、薪酬與監管并進,社區工作者崗位設立工作全面深入落實,邁出了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建設重要一步。
強化高位統籌能力,夯實工作基礎。一是堅持黨政領導,主官主抓。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支持,做到“四個納入”,即:納入全市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內容、納入鄉科級領導班子考核范圍、納入市委市政府督查體系、納入書記一號工程項目,確保社區工作者崗位設立工作有序推進。二是堅持部門聯動,聚力攻堅。牽頭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真正形成民政部門具體負責,組織、財政、人社等部門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確保社區工作者崗位設立工作快速進展。三是堅持機構銜接,步調一致。協調組織市和相關鄉鎮、街道、社區成立由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任務圖、措施清單,層層銜接,責權一體,確保社區工作者崗位設立工作嚴格落實。
強化頂層設計能力,明確工作標準。一是深入調研,摸清底數。對全市31個社區逐個進行集中走訪調研,切實摸清了272名社區“兩委”成員的底數,逐一核對了工作年限、學歷和職務等相關信息,為社區工作者崗位人員設立提供了重要依據。二是明確標準,確定基數。以社區人口數為基準設置社區工作者崗位數量,對超出3000戶的社區,每超出500戶增設1個社區工作者崗位。同時,以正職十級社區工作者崗位每月4700元為基數,確立了薪酬核定標準線。三是固化方案,防止變數。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并配套了社區專職工作者《暫行管理辦法》《績效考核辦法》《薪酬分配辦法 》等3個文件,確保整個社區工作者崗位設立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強化問題化解能力,排除工作障礙。一是宣教并舉,化解輿論壓力。全面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闡明社區的重要地位、服務職能和關鍵作用,實現了社會各界對社區工作者崗位薪酬從“抵觸”到“支持”的徹底轉變。二是財政傾斜,化解薪酬壓力。確立“經費再少不能少基層、財政再難不能難社區”的工作思路,爭取市財政每年再增加1000余萬元的財政預算,專門用于社區工作者崗位薪酬增支。三是堅持原則,化解穩控壓力。確立“兩個一律”的準則:不在社區工作的人員一律不得轉入、不符合標準條件的人員一律不得轉入,為社區工作者崗位設立工作掃清了障礙。去年,分兩個批次將本市26個城市社區和5個鄉鎮社區的272名“兩委”成員全部轉入社區工作者崗位,實現了公平公正、同工同酬、地位待遇統一。
專家點評
琿春市通過建立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社會認同,調動了社區工作者積極性,契合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區韌性能力建設的要求,對推動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