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探索社區“近鄰家園”新模式,形成了社區治理共同體,實現了“黨群關系零距離、服務群眾零障礙、化解矛盾零死角”。
創新治理模式,打造近鄰家園。一是優化“千戶訪”精準服務機制,黨群關系零距離。推行“千戶訪”機制,改變以往任務式入戶的方法,通過柔性的情感式入戶、常態的串門式入戶、精準的分類式入戶,密切黨群聯系,建立需求、資源和民情清單,推動實現供需精準對接。二是創立“百事幫”鄰里互助隊伍,服務群眾零障礙。在小區成立“百事幫”服務隊,由黨員帶隊,吸納小區能人和熱心居民擔任志愿者,通過線上線下預約,提供互助便民服務。舉辦“鄰里百家宴”“尋味百家村”等特色鄰里文化節活動,帶動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形成新型熟人社區。三是搭設“萬家和”糾紛調解平臺,化解矛盾零死角。充分發揮小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由小區調解骨干、社區網格員、司法所、律師等共同配合,組成“萬家和”調解服務隊伍,實行逐級分流調解機制,促進糾紛線索的快接快處快調,實現調解服務機制化、全覆蓋。
升級服務空間,營造幸福家園。一是打破空間界限,鄰里樂享多彩文化生活。通過打造社交休閑類、老人康養類、兒童育教類、便民服務類等4類“近鄰”小空間,合理設置近鄰小廣場,添置跳繩、足球、毽子、瑜伽墊等公共器材,高效利用近鄰活動室,融合活動室、排練室、音樂室、書法室、大講堂、生日會、市民學校等功能,滿足回應居民精神文化、養老扶幼、便民服務、協調議事等方面需求和關切,讓居民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二是凝聚黨員組織力量,為“一老一小”筑起溫馨港灣。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力量,充分利用在職黨員“雙報到”等機制,實現服務群眾“無假日”“不斷崗”。在健康小屋設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點,引入專業社會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助老服務。打造“近鄰”小書吧,鏈接愛心志愿服務組織及大學志愿者資源,通過開辦公益“四點半課堂”等多種形式,完善社區托幼服務。三是組建黨建“大家庭”,讓居民事有地說怨有人解。積極打造“近鄰平安朋友圈”,吸收社區調委會、調解志愿者、社區法律顧問等,打造便民服務平臺,讓小區居民事有地說、難有人幫、怨有人解。充分發動轄區派出所民警、協警參與網格化綜合治理,盯準社情民意,打牢社區治安防控根基,不斷提升居民居住安全感。
專家點評
“近鄰社區”是我國廣大城鄉社區治理新生態的一種有效創新實踐。在日常社區工作生活中,只有破除了鄰里之間相互疏遠、隔閡的壁壘,才能夠真正構建起“鄰里守望”的新型熟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