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王玉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組織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加強,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社會組織活力全面激發,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取得顯著進展。
● 2012 年8 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訂案,首次確立公益訴訟制度,明確社會組織的公益訴訟主體資格。
● 2013 年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對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 2013 年9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填補了我國政府向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政策領域的空白。
● 2015 年6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對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進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 2015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群團工作提供范例。
● 2015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首次從整體上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作出頂層設計。
● 2015 年12 月民政部辦公廳印發《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實施方案(試行)》,按照《國務院關于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要求,推動實施社會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 2016 年2 月國務院修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
● 2016 年4 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填補了我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在境內活動管理的立法空白。
● 2016 年8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首次提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為中國社會組織明確了實踐指引、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
● 2016 年12 月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 部門聯合印發了《行業協會商會綜合監管辦法(試行)》,構建了黨建工作機構、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多維度的立體監管框架。
● 2017 年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 2017 年11 月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管理的意見》,切實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
● 2017 年11 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通知》,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
● 2017 年12 月民政部印發《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提出了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總體要求,推動我國社區社會組織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 2018 年1 月民政部制定《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推進社會組織信用體系建設。
● 2018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工商聯所屬商會改革和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完善商會職能作用、規范商會自身建設、改進對商會的聯系服務方式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2019 年3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制定行政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過程中充分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的通知》,保障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在制度建設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 2019 年6 月發展改革委、民政部、中央組織部等10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實施意見》,按照“應脫盡脫”原則全面推開脫鉤改革。
● 2020 年5 月財政部、稅務總局、民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對社會組織取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提出了明確條件要求。
● 2020 年5 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了社會組織的法人地位,為走好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奠定了重要的法治基礎。
● 2020 年6 月民政部、全國工商聯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鄉鎮、街道商會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就依法開展鄉鎮、街道商會登記管理工作作出明確規定,對于完善基層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推動鄉鎮、街道商會健康有序發展,更好發揮商會在黨的統戰工作和經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 2020 年7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
● 2020 年12 月民政部辦公廳印發《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 年)》,提出從2021 年起,用3 年時間,開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中更好發揮作用。
● 2021 年3 月民政部會同21 部門印發《關于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的通知》,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凈化社會組織發展的生態空間。
● 2021 年9 月民政部公布新修訂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的行政處罰行為,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 2021 年9 月民政部印發《“十四五”社會組織發展規劃》,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主線,科學規劃社會組織發展路徑,明確了8 方面主要任務,設置了4 項預期性發展指標,實行積極引導發展與嚴格依法管理并重,推動社會組織發展從注重數量增長、規模擴張向能力提升、作用發揮轉型。
● 2021 年12 月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外籍科技人才加入我國科技類社會組織有關政策,為引導和規范外籍科技人才加入我國科技類社會團體,促進我國科技類社會團體健康有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 2021 年12 月民政部印發《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章程示范文本》,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對協會商會內部治理和外部行為的指導,推動各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強化規則意識,依章程辦事,按章程要求開展活動。
● 2022 年5 月國家鄉村振興局、民政部印發《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進一步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2022 年7 月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社會組織進一步助力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的通知》,引導社會組織發揮動員社會力量、鏈接各方資源、提供專業服務等方面優勢,助力開發就業崗位、拓展就業空間、提供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