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 楊揚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沙孟海、陸維釗等先生的倡導下,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于1979年正式招收書法篆刻碩士研究生,迄今書法碩士教育已歷經42個年頭。然書法專業碩士教育的起步卻較晚。近十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各領域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應用型專業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此,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專業型碩士”作為一種全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書法專業碩士也很好地把握住了這次機遇,迎來了大發展。然而就書法專業碩士人才培養而言,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目前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我們從事高校書法教育的工作者去深入研究,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途徑。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頒布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指出了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條就指出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深化,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需要扭轉,簡單套用學術學位發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方案》中提到的認識問題,在目前的書法專業碩士培養中的確客觀存在,通過筆者調研,很多學校、很多導師對書法專業碩士的學科定位很模糊,不能明確分清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導致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呈現趨同性。
陳寶生部長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的總結發言特別強調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要有區別,要“分類培養,精準培養”。目前我國書法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還很單一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混同,這也是由上述對專業碩士的認識度不夠和學科定位不準造成的。書法學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碩士要構建有差別的培養模式,這在人才選拔方式、課程設置、教材建構、實踐能力、學位論文的選題與評價等各個方面都要體現差異性,以達到學術學位向學術研究方向引導,專業學位向實踐能力引導的不同分類培養目標。其二,專業碩士各培養單位的培養模式趨同。通過筆者調研數所高校的書法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方案,發現他們在專業課程設置與教材選擇等重要領域基本雷同(可能課程名稱有一定的差異,但授課內容基本相同)。這樣趨同的培養模式必定會造就一大批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重復性”人才。所以,各大高校應該認真研究社會發展需求,把書法專業創作人才培養方案與相關交叉學科有機結合,增加其他學科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才能辦出特色,持續發展。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以服務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所以衡量專業碩士質量是否合格必須滿足兩個基本要求:其一,是否有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實踐研究能力;其二,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每個專業碩士領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質量評價體系與標準,書法專業碩士概莫能外。目前書法專業碩士質量評價體系還極度不完善,亟需建立符合專業特色與可持續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與標準。
經筆者廣泛調研,近5年書法專業碩士的就業渠道基本還局限在教育系統,如公私立學校、藝術培訓機構等。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領域都需要書法專業碩士這樣的應用型綜合人才。這就需要各大高校認真做好社會需求的調研工作,開設相關交叉學科課程并依學生興趣開設第二課堂,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培養做“拓展”,并以學校為主導,開展學校與文化機構、企業聯合的“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這些機構包括各地市博物館、公私立美術館、群眾藝術館、出版社、文聯書協、文旅公司、企業宣傳部門與工會,等等。堅持開放辦學,聘請相關的行業精英作為第二導師或職業規劃導師,有利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人盡其用”。
想要書法專業碩士培養質量得到保障,各大高校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好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考核機制。在此,筆者不揣淺陋,試擬了一份人才培養方案與考核細則,以供參考。需要指出的是,本細則雖是筆者對書法專業碩士培養作出的思考,但為了比較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之間在各培養環節的差異性,故把學術碩士一并列舉作為參照。
學術碩士:培養具有一定創作能力的書法理論研究型人才。專業碩士:培養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書法創作型人才。
學術碩士 :“中國哲學史綱”“中國美學史綱”“中國文化思想史與文化思潮”“中國歷史研究法”“文化遺產概論”“文字學”“古代漢語”“文獻學概論”“金石學”“中國美術史與研究方法”“中國書法文化學”“中國書法史與理論”“中國篆刻史與理論”“書法史論專題研究與論文寫作”。
專業碩士:“中國書法史與風格史”“中國書法技法演變史”“書論選讀”“古代碑帖選釋”“書法的形式構成與造型藝術”“文字學”“古代漢語”“書法風格與技法理論專題研究與論文寫作”。
學術碩士:“篆書臨摹與創作(大篆、小篆任選一家進行臨摹與筆法演繹)”“楷書臨摹與創作(大楷、中楷、小楷任選一種進行臨摹與筆法演繹)”“行草書‘二王’體系臨摹與創作”“篆刻臨摹與創作”。
專業碩士:“大篆系列經典碑帖臨摹與創作”“小篆臨摹與創作”“魏晉小楷臨摹與創作”“南北朝隋唐大楷臨摹與創作”“魏晉行草臨摹與創作”“宋元明清行草臨摹與創作”“古璽漢印臨摹與創作”“明清流派印臨摹與創作”。
學術碩士:“社會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中國文化生成史與中西文化比較”“書法的國際傳播(文化學意義與中西文化對話)”“博物館學與藝術史”等。
專業碩士:“書法的國際傳播(形式與方法)”“博物館學與書畫鑒定”“美術館學與展覽策劃”“裝裱技藝”“書法與工藝設計”。
學術碩士:一、根據本校書法學術碩士培養特色,結合本校教師的理論研究方向,規劃幾本具有本校辦學特色的校本教材;二、本校教師與他校教師合作編著教材,資源共享。
專業碩士:一、根據本校書法專業碩士培養特色,結合本校教師創作與研究方向,規劃幾本具有本校辦學特色的校本教材;二、本校教師與相關行業精英合作編纂教材,資源共享。
學術碩士:真、草、隸、篆、行,任選兩體創作3—5幅作品,集體展示。要求:一、思想積極向上,無錯別字;二、作品筆法依據一家或者一個時代進行演繹,能看出取法痕跡;三、筆法熟練,章法安排自然得體。有篆刻興趣的同學可以展示篆刻作品。
專業碩士:真、草、隸、篆、行,任選四體創作15幅作品,集體展示,鼓勵有條件的同學舉辦個展。要求:一、思想積極向上,無錯別字;二、作品既能顯現一定的個性特色,又有過硬的傳統功夫;三、筆法純熟,作品風格具有一定創新性、探索性。篆刻創作不低于20方。要求:一、刀法熟練、篆法準確、章法安排自然;二、具有一定的個人風格特點。鼓勵有一定量的中國畫和刻字作品展示。
學術碩士:學術論文。選題范圍:一、中國哲學、美學視野下的中國書法觀念研究;二、中西文化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書法文化研究;三、中國文化視野下的書法觀念研究;四、中國書法通史視野下的書法斷代史研究;五、博物館學視野下的公私收藏研究;六、書法家、理論家、收藏家個案研究(生平、年譜、作品、觀念);七、文字學視野下的書法諸問題研究;八、社會學、傳播學視野下的書法現象研究;九、學科交叉探索性研究。要求與標準:一、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二、觀點明確,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三、語言通順,能圍繞觀點層層深入地論述,材料充實,邏輯結構合理;四、符合學術規范 ;五、最低不少于30000字。
專業碩士:創作報告、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學術論文等。創作報告:針對自己的創作從創作立意、創作構思、技法應用、材料選擇、作品風格、作者情趣表達等各方面去立體闡述作品創作全過程。要求與標準:一、創作報告不能只是簡單的陳述,而是要對創作過程中的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結合古代書史與書論闡釋自己的觀點;二、具有一定的學術性與實踐借鑒意義;三、語言通順,材料充實,邏輯結構合理;四、符合學術規范;五、最低不少于8000字。調研報告:可以針對某些書法創作群體現象、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等做調研,撰寫調研報告。要求與標準:一、需要對現象的社會動因、現狀、未來發展、措施等做闡述、剖析、思考,尋求解決辦法;二、具有一定的學術性與實踐借鑒意義;三、語言通順,邏輯合理;四、符合學術規范;五、最低不少于8000字。案例分析:對某些創作個案、展覽等進行分析,撰寫分析報告。要求與標準:一、對案例對象做有深度的分析,并做學理思考;二、具有一定的學術性與實踐借鑒意義;三、語言通順,邏輯合理;四、符合學術規范;五、最低不少于8000字。學術論文:書法專業碩士也可以緊扣自己的臨摹與創作實踐,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做思考、闡釋,分析學理依據,形成學術論文。選題范圍:一、對書法歷史發展進程中風格嬗變的研究;二、對取法書家藝術風格形成、分期與自己學習取舍的研究;三、結合文字學對自己取法的篆書、隸書、篆刻作品做文字學分析;四、書論與書法創作關系的研究;五、從實踐角度對傳本碑帖真偽的鑒定與風格解讀;六、書法技法研究;七、書法與相關藝術跨學科研究。要求與標準:一、緊扣自己的臨摹創作實踐,做學理分析;二、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有一定的個人見解,對創作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三、語言通順,邏輯合理;四、符合學術規范;五、最低不少于8000字。
學術碩士:繼續攻讀學術博士或擔任教師,或任職于文化研究機構、出版社,等等。
專業碩士:繼續攻讀專業博士或擔任教師,或任職于博物館創作展覽部、出版社、畫院、美術館、文化宮、文旅公司、企業宣傳部門與工會、藝術培訓機構,或自主創業,等等。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
一、本細則列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內容,只是筆者認為重要的可以體現差異與特色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對一些共性部分不做列舉。
二、本細則的學術碩士與專業碩士核心課程、拓展課程設置是在對日本、韓國,及我國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調研的基礎上綜合而成。
三、本細則所列專業碩士核心課程、拓展課程設置并不代表全部,僅供各大高校參考,各大高??筛鶕拘5霓k學特色與教師知識結構進行增加與刪減。
四、本細則所列舉的學術論文、創作報告、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的要求、標準由于篇幅所限,并不能全部概括,僅供參考。各大高校、各位導師可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與學生的學術基礎靈活選題。
五、本細則只是筆者的初步整理與思考,難免有遺漏、重復或不規范之處,需要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繼續優化。
上一節探討書法專業碩士培養的中心環節: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然而,這并不是人才培養的全部,筆者認為,人才培養必須還要做好首尾的兩個環節。
本科階段是研究生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在持續抓好本科教育的基礎上,要創新人才選拔機制,堅持寧缺毋濫、優中選優原則,把真正有學術潛質、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愛讀書、愿讀書、德才兼備的好苗子選出來繼續攻讀碩士。全國開設書法學專業的高校,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一、具有書法學本科生與研究生兩個階段教學,又具有研究生推免資格的高校,如四川大學、暨南大學等綜合性大學。這類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相對靈活,在人才選拔上可以把那些愛讀書、熱衷科研的學生向學術碩士上引導,而把那些讀書興趣不濃而熱衷書法創作的同學向專業碩士方向引導。二、具有書法學本科生與研究生兩個階段教學,但不具備研究生推免資格的高校,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研究生考試,如四川美術學院等美術與藝術類專業院校。在本科教學階段,發現科研類與創作類德才兼備的好苗子,教師要加強分類引導,帶領他們參與自己的科研與實踐,增強他們持續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科研與實踐創新,為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礎,做好鋪墊。三、有本科階段教學沒有碩士階段教學的高校,如一些地方性院校。專任教師要認真研究各碩士招生單位的不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予以考前指導,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聯合有碩士招生資格的單位聯合培養。
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與考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或者說重要的指標,就是人才的社會適應度和職業發展情況。即便是培養過程再合理,人才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再熟練,如果專業人才不適應社會需求,那人才的培養也是不成功的。書法專業碩士雖然專業性很強,但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相對不夠緊密,換言之,書法專業碩士并不太能直接服務于社會。這就需要培養單位找準專業與社會需求的銜接點,讓專業碩士一專多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單位要對所培養的人才進行3至5年的跟蹤調查,調研人才社會適應度與職業發展狀況,建立人才檔案,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人才發展長效機制。
書法專業碩士想要穩健可持續發展,必不能故步自封。各大高校必須努力開拓,充分利用本校和校外資源,探索“學科交叉”的可能性與“科教、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培養真正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皩W科交叉”方面,如綜合性大學,可以嘗試:書法學與對外漢語的學科交叉,為孔子學院等培養書法師資;書法學與社區管理服務專業交叉,培養為基層服務的書法專業人才;書法學與計算機專業的交叉,培養書法資料數據庫建設與字庫開發等領域的專業性人才,等等。如專業性美術、藝術院校,可以探索:書法學與設計學交叉,培養能設計具有書法或中國文化元素文創產品的專業人才;書法學與工藝美術交叉(如陶瓷藝術、裝飾藝術),培養一專多能的工藝美術人才,等等?!翱平倘诤稀薄爱a教融合”方面,各大高??梢愿鶕诔鞘谢蛑苓叧鞘袑嶋H情況,以高校為主導,邀請其他單位共同培養書法專業碩士,如博物館、出版社、畫院、書法家協會、美術館、文化館、文旅公司、大型企業等。要創新教學模式,就要敢于“送出去、請進來”,定期把學生送到這些單位跟蹤學習,把這些單位的業界精英請進來,聘為校外導師,安排一定量的教學任務和培訓講座??傊?,作為高校管理人員,一定要對社會需求做深度調研,秉著對學科負責、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努力探索,敢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