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梅
(青島大港海關)
隨著我國自貿區政策的不斷推進,自貿區建設初具規模,已經簽署20個自由貿易區,正在談判的有12個,正在研究的有8個。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協定)在15個成員國范圍內正式簽署。RCEP簽署后,中國的自貿伙伴達到26個,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達到19個,在整合該區域現有貿易框架的基礎上,構建了兩組全新的自貿伙伴關系[1]。原產地證書作為自貿伙伴間相互減免關稅的憑證,俗稱國際貿易中的“紙黃金”,而進出口企業是自貿協定的直接受益者。優惠貿易協定項下簽證貨值逐年增加,為我國出口貨物在進口國享受關稅優惠提供助力,大大增強了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原產地管理工作主要是對貨物原產地的判定。但是目前出口企業在原材料原產地、生產企業以及原產地標準方面存在不如實申報的情況,導致海關無法對原產地進行準確判定,國外客戶不能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本文立足新海關職責,結合基層海關在原產地證簽證管理中材料審核、企業備案管理、現場審核驗證、退證查詢等方面的經驗,對出口產品原產地確定工作進行深入研究。
原產地證書可以證明貨物的最初來源地,即貨物的開采地、提取地、收獲地、生產地、制造地或加工地,貨物原產地具有唯一性。隨著國際分工與合作的發展,一項產品有時會在幾個國家或地區經過數道工序才能最終完成生產,所以判定一個產品的產地是有一定難度的。判定原產地的依據是原產地規則,我國現行的原產地規則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和《關于非優惠原產地規則中實質性改變標準的規定》、普惠制原產地規則和優惠原產地規則,其中,優惠原產地規則包括20個自貿協定和一個優惠貿易安排(亞太貿易協定)[2]。
優惠原產地規則主要依據自貿協定相關內容。原產地規則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正在使用的自貿協定有20個,不同協定的差別很大,每個協定的原產地規則要求也比較多。本文重點分析亞太貿易協定[3]和RCEP協定[4]。
亞太貿易協定的原產地規則有:原產貨物、完全獲得或者生產、微小加工、累計原產地規則、直接運輸。原產地標準填寫要求如下:
(1)完全原產品:此欄填寫字母“A”。
(2)含有進口成份的產品有四種填寫要求:①在一出口成員國境內最終制得或加工的產品,如果其使用的來自非成員國或不明原產地的原材料、零件或制品的總價值不超過該產品FOB價的55%,則填寫字母“B”+原產于非成員國或原產地不明的原料、部件或產品的總貨值占出口產品離岸價的百分比(例如“B”50%)。②只要使用了中國以外的任一成員國的原料,并應用原產地累計標準進行判定:最終產品中成員國成分合計不低于其FOB價的60%,填寫字母“C”+原產于成員國領土內的累計含量的總值與出口產品離岸價的百分比(例如“C”60%)。③只要使用了中國以外的任一成員國的原料,并符合特定產品原產地規則的,在第8欄中填寫字母“E”,在字母“E”的后面填上原產地標準(例如“E”CTH)。④最不發達成員國的產品符合特定原產地標準的,填字母“D”。
RCEP判定貨物原產地的主要原產地規則有:原產貨物、完全獲得或者生產的貨物、區域價值成分。補充規則有:累積、微小加工和處理、微小含量、包裝、包裝材料和容器的處理、附件、備件和工具、間接材料、可互換貨物或材料、生產用材料、標準單元、對特定貨物的待遇。原產地標準填寫要求如下:
(1)該貨物在中國完全獲得或生產,填“WO”。
(2)該貨物由已獲得中國原產資格的原材料生產,填“PE”。
(3)使用了兩個及兩個以上締約方的原材料生產的貨物,填“PE ACU”。
(4)如該貨物使用了非原產原材料,且滿足《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所規定的稅則歸類改變,填“CTC”;使用了累積規則,填“CTC ACU”;如果還使用了微小含量規則,則填“CTC ACU DMI”。
(5)如該貨物使用了非原產原材料,且滿足《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所規定的區域價值成分不低于40%的條件,填“RVC”。如使用了累積規則,則填“RVC ACU”。
(6)以制造加工工序標準(化學反應)獲得原產資格的,填“CR”如使用了累積規則,填“CR ACU”。
目前我國對原產地規則的研究還是非常多的,但各個證書審核人員對各種原產地規則的掌握不一,從而造成貨物原產地判定存在錯誤。審證人員即便對規則很熟悉,但對產品的加工流程以及使用的原材料卻不太熟悉,尤其是現在出口的產品種類非常多,在使用原產地規則時,由于專業限制,在判定是否符合原產地證要求時也會出現失誤。
目前仍存在貿易企業和生產企業在了解原產地證書的情況,通常是客戶提出需求才到海關或貿促會申請,很多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沒有專門的原產地證申領員。另外,很多公司人員流動較頻繁,公司內部管理缺失導致工作不交接,人員不培訓就上崗,使得企業無法正確申請原產地證書。
在海關進行產品備案的企業較少,已經備案的產品信息長時間未更新。很多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原材料受價格和客戶要求影響,國內原材料便宜就用國內原材料,進口原材料便宜就用進口原材料,而產品備案不變更就是與實際不符。即便是已備案的企業,也不能對本企業所有出口產品進行備案,海關關員在審核證書時只能靠企業的信譽和關員的經驗,而這種方式的可靠性是非常低的,錯誤時有發生。
隨著國際分工越來越細,貨物原材料的來源越來越多元化,原產地確定的技術難度越來越大,但是企業申報現狀和海關監管現狀都存在許多問題。
目前在申報出口原產地證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企業因各種原因在申請證書的過程中存在申報不實、申報不規范、故意弄虛作假騙證等情況。貿易公司對生產不了解,也不清楚原材料構成,導致不能如實申報原產地進口成分。市場采購不規范導致無法追溯生產企業,無法確定貨物的原產地,導致無法簽證,無法讓企業享受優惠。
當前海關的簽證模式是以企業申報為基礎,簽證機構審核電子信息,必要時結合書面調查或實地調查。各地海關對出口原產地證管理要求不統一,存在尺度不一的情況。
我國海關及相關部門對原產地產品預審研究比較少,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模式,而簽證人員注重對企業申請內容的審核和對多、雙邊協議的研究,對出口產品實際上是否符合原產地標準簽證要求、各類產品原材料構成、產品是否普遍含有進口原材料了解得不夠深入。雖然國內外學者對自貿協定政策、原產地規則及自貿協定對經濟影響等方面的研究頗為豐富,但很少關注原產地規則的實施,對于實施層面的研究也僅僅局限于簽證模式。
原產地確定的準確性不僅關系到簽證質量,也關系到進口國的稅收風險。以上問題導致出具的原產地證書屢次在國外遭退證處理,降低了海關出具證書的權威性,影響了中國海關的執法信譽。
針對原產地判定的難題,我們可以原產地確定風險管理為切入點來研究原產地規則的實施,對出口貨物原產地確定風險進行深入調研和數據分析,研究便捷有效的分級管理模式。通過出口產品原產地預審,對產品進行分級管理,提高簽證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企業簽證風險,提升通關速度,助力海關把關服務工作。
對簽證審核驗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匯總,梳理當前出口商品原產地證申領較為集中的前50類產品(以四位HS編碼為準),通過原產地申報系統統計轄區出證前50類產品,根據商品特性和加工工藝的研究,梳理產品原料的主要來源,列舉國內外常見的、認可的關鍵工藝類型,并通過書面調研對主要行業的代表性企業走訪交流、行業協會交流等形式,收集整理形成行業加工的一般模式,為簽證管理提供信息源。對這50類產品進行動態管理,每年進行調整,在持續的調查研究中了解掌握各類產品原材料構成,為原產地確定提供依據。
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級別、企業發生錯誤的概率情況、國外退證查詢情形,對申領企業、申請原產地證的產品、出口目的地進行分級,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降低退證風險。
(1)產品分級。根據易含有進口成分的產品種類進行高、中、低三類分級。有些產品的原材料比較容易含進口原材料,如輪胎類,目前由于國內天然橡膠產量比較少,大部分從東南亞進口,所以一般的輪胎都會含有進口成分。如冷凍鱈魚片,基本都是來料加工或進料加工的。此外,保鮮水果和蔬菜含進口成分的卻幾乎為零,畢竟進口后再出口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因為保質期很短。但是目前出口的產品種類非常多,而簽證人員對大部分產品是否含有進口成分并不了解,需要我們不斷深入調查研究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2)企業分級。分別對生產型企業、長期穩定貿易型企業、臨時出口貿易型企業進行高、中、低三類分級。
貿易公司分級可以著重從管理和信用上分級,簽證機構可以通過實地或電話考察各企業管理人員和原產地證申領人對原產地業務的了解程度和重視程度去分級,將貿易公司分成高、中、低三種風險級別,對原產地業務非常了解且屬于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可以劃入低風險級別,這些企業可以放到系統白名單中,盡可能使用機器審單通過,減少人審次數,而對于那些對原產地規則不了解又不重視的企業,可以放到高風險級別中,在簽證過程中要加大轉人審比例和簽證調查。
生產型企業則要考慮產品、管理和信用三個方面。產品單一、管理人員和負責人熟悉掌握原產地規則和政策,信用等級屬于高級認證的企業就可以劃分到低風險類別中,減少簽證干涉,而那些產品復雜,管理人員和負責人以及操作人員不熟悉原產地規則和政策的企業,如果經過海關管理仍然不能改進的,則劃分到高風險類別中,無論是原產地產品預審還是平時的簽證管理,都要加強海關干涉和調查,保證出證符合原產地規則要求,通過海關管理已改進的,可以劃分到中風險級別中,設置適度的簽證調查和海關干涉管理。還可以通過企業證書被國外海關退證查詢的次數以及被海關審證退證的次數來確定貿易公司和生產企業的風險級別,次數越多,風險越高,次數越少,風險越低。
(3)目的地分級。根據國外審核嚴格程度和易發生退證國家的情況將出口目的國進行高、中、低三類分級,還可以根據國外海關退證查詢和調查的情況來劃分等級,退證查詢越多的國家,證書審核的風險級別越高,無退證查詢的國別,證書審核的風險級別越低。
目前,我國被退證查詢最多的證書種類是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其中退證最多的來自印度尼西亞,所以簽證人員在審核原產地證書時,要把出口到印度尼西亞的東盟證書放到最高風險級別。國外審核比較嚴格的還有巴基斯坦等國家,通過搜集各海關收到的國外海關退單和退證查詢,將這些國家排序,并劃分等級,提醒簽證人員加強審核,風險高的要減少機審比例,甚至全部設置人審,風險低的則可以減少人工干涉,加快證書審核速度,加快通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加強內外部電子數據聯網,逐步實現原產地證書電子數據同報關單、艙單、提單等內部電子數據的聯網比對,并探索與企業ERP系統電子數據進行聯網比對,提升原產地證書基礎信息填報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同時,強化外部溝通磋商,積極推進與相關國家或地區實現原產地證書電子數據聯網核查,實現系統自動校對[5]。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集成各關經驗和管理模式,形成一套系統、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時編制海關原產地證申報審核指南和企業原產地證申報指南,為一線簽證人員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從源頭提高企業原產地證書申報質量,加快簽證速度,提升簽證質量,更好地維護我國海關簽證信譽,讓出口企業在外貿交易中掌握主動權,促進我國外貿發展。
【相關鏈接】
青島大港海關籌建于2002年11月,2014年2月正式開關。是受青島海關直接領導的正處級隸屬海關。
全國文明單位,先后培樹“總署基層黨建培育品牌”“山東省工人先鋒號”“山東省青年文明號”“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省直機關最美家庭”“青島市十大最美書香家庭”等先優集體和個人。現有國家級青年文明號一個(綜合業務一科),省級青年文明號三個(查檢二科水產查檢崗、查檢四科機電查驗崗、查檢三科蔬菜查檢崗);旅檢科獲評“山東省工人先鋒號”,企業注冊備案科先后獲評“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海關總署基層黨建培育品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