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勇
(綏寧縣融媒體中心,湖南 邵陽 422600)
廣播是政府宣傳政策方針的一種重要工具,已經成為黨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紐帶,能夠及時傳達、貫徹黨制定的各項政策,在推動社會和諧發展、防災救災等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廣播系統具有實時收聽的功能。這和其他類型的媒體相比具有巨大的優勢。這些年以來,我國政府對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大力推進縣級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借此提高縣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的應急能力,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應急廣播系統具有高效、及時等優勢,這種廣播系統的預警功能對于救災減災工作的順利推進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的研究重點針對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建設開展探討,并對“村村響”系統的建設進行深入的分析,旨在幫助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工作能夠順利推進,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的推廣。
應急廣播系統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及時高效的信息傳輸渠道,尤其是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在農村地區防范自然災害、應對社會公共突發事件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凸顯,能夠及時有效地將政府制定的政策方針與災害信息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從而使他們能夠及時做好應對的準備,通過應急廣播系統可以指導群眾進行避險,盡可能降低人們的財產損失,充分保障群眾的生命安全。2018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縣級應急廣播系統技術規范》(GD/J088—2018),這項規范成為我國縣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標準,有效提升了規范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影響也在逐漸變大,因此應急廣播的覆蓋形式也要更為多樣、提高應急狀態下廣播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基于此,本文所提出的縣級應急廣播技術方案中也應用了一些新媒體技術,借此來提升技術方案設計的可行性。[1]
為了能夠充分滿足國家應急搶險救災工作以及縣級廣播體系建設的需求,在開展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及廣播電視網絡,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揮應急廣播在搶險救災、傳達政府政策方針、引導輿論等方面的作用,逐漸建成縣、鎮、村各級聯動、能夠及時有效傳遞信息的新型應急廣播系統。當發生突發公共安全事件、自然災害時,確保應急廣播系統能夠在第一時間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實現系統在各個鄉鎮與村莊的全覆蓋。播控權限要進行分級管理,縣播控中心的應急信息屬于第1等級,而鄉鎮的機房屬于第2等級,村廣播室屬于第3等級:在平時應急廣播主要播放縣播控中心的節目內容,當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中斷縣播控中心的節目,播放應急信息。就目前來看,從縣市到鄉鎮地區的廣播信號通常都是選擇使用電視信號,也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使用光纜進行傳輸,這種傳輸方式能夠降低信號傳輸的成本,而且信號相對來說更為穩定,能夠節約維護費用。除此之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通信網絡,并新增一些IP網絡適配器,但是在信息傳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網絡延遲,所以這個設計方案可以作為備選。縣播控中心機至鎮播控中心的信號傳輸可以使用自動尋址編碼廣播技術,通過使用這項技術能夠使縣播控中心控制鎮廣播系統。目前,我國有很多村莊開通了有線電視,對于這些村莊,鄉鎮播控中心的信號可以通過雙通道尋址技術傳輸至村廣播室,即運用調頻廣播與有線電視信號一起傳輸。通過這種系統可以使鄉鎮級廣播對下屬的各個行政村廣播室進行尋址控制,這個設計方案自身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穩定性也比較高。另外,對于那些通信網絡相對比較發達的村莊,在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還可以使用IP廣播信號。根據上面的這種設計方案,縣城里的播控中心可以實現對村鎮廣播設備音量的大小進行控制。而且還可以將信息傳達給指定的幾個鄉鎮,控制鄉鎮廣播設備的開關。平時全縣各級播控室的終端設備都處于時刻待機狀態,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立即開機工作。在普通的廣播階段,下級設備在有需求的情況下可以中斷上級設備的控制,播放下級播控室傳達的信息;在特殊時段,上級播控中心的優先等級更高,可以強制中斷當前正在播放的內容,播報應急信息。全縣每一個鄉鎮以及村莊都需要設置廣播室,平時可以播放自辦節目,行政村可以通過無線調頻的方式接收信號,采用這種方式實現信號的全覆蓋。為了確保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還可以設置電話應急廣播通道,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通過電話進行應急廣播。當遇到突發事件時,應急管理中心可以使用電話將信息及時傳達給鄉村地區的群眾。此外,系統還設有上級部門應急廣播接入端口。[2]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應急廣播系統必須要具備綜合管理、及時高效、高穩定性等特點,能夠實現區域控制管理。通常情況下,在對應急廣播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般都會使用上級設備優先的原則,對于那些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大多都是采用下級廣播設備優先。通訊命令的類型在應急廣播控制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傳輸使用0xB1-編碼器串口協議,通過該協議來實現對信息數據的編碼與解碼。該系統可以實現對每一個行政村的廣播終端進行編碼,而且還可以實現在不同地區播放不同的內容。控制指令從<paramname=“XXX”></param>開始執行,在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中,最多發送10條,如果未能接收到相應的回復信息,則判定為信息沒有成功發送,并回復False,當信息成功發送并收到回復時,則會自動返回True命令。利用控制管理功能可以對下級的信息傳輸系統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當遇到突發災害的情況下,通過GIS網絡服務能夠顯著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縣級播控中心的控制管理系統可以把GIS服務響應返回給有關部門,這樣可以使政府部門及時了解災害的情況,幫助他們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3]
應急廣播系統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時地將信息傳遞給人民群眾,因此信息發布功能屬于該系統最基礎的一項功能。在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地利用有線與無線網絡來實現全覆蓋。縣級應急廣播系統不僅要在遇到突發緊急情況的時候承擔應急廣播任務,而且在日常中還需要播放一些應急知識、法律法規、政府政策方針等方面的內容。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定期開展廣播系統演練,檢查廣播系統是否能在緊急狀態下完成信息發布任務,保證可以及時傳輸音頻以及圖像信息。
應急廣播系統需要具備實時監控功能,為了實現這一功能需要制定高效的應急措施。另外,還需要確保數據通信的及時性與穩定性,通過利用JavaScript等技術可以使應急廣播系統具備實時視頻監控的功能,另外,在進行系統設計的過程中采用HTTP通信協議,可以實現視頻巡視功能,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應急管理部門實時掌握現場的基本情況。系統可以將獲取到的信息傳輸到系統平臺,然后對災害的嚴重程度做出正確的判斷,結合實際情況決定選擇日常廣播還是應急廣播。實時監控系統在災害防范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與生命安全。在系統功能實現的時候可以將緊急事件與損失情況輸入參數,然后系統對事件的嚴重等級進行分類處理,根據系統的處理結果來判斷所需的應急服務,結合實際情況及時向消防、醫院以及應急管理等單位傳達災害信息。此外,通過應急廣播系統可以幫助人民群眾防范自然災害,引導人們進行緊急避險,盡可能將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4]
縣級廣播電視臺設立應急廣播指揮中心廣播信號,并通過光纜傳遞到下屬的各個鄉村廣播站,平時每天都會定時播放日常廣播。當遇到突發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時,應急廣播指揮中心可以強制停止鄉鎮廣播站播放的內容,并轉播應急指揮中心發布的信息,從而將自然災害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縣級播控中心主要由以下設備與系統組成,尋址播出管理系統、音頻節目資源、調音設備以及遠程播控調制設備等,通過該系統可以實現對鄉鎮廣播站的有效控制,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優先播放縣級播控中心發布的信息,而且還可以在不同地區播放不同的節目內容,調節鄉鎮廣播站終端設備的音量大小和開關機。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在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雙通道廣播技術,該技術可以把縣級播控中心的音頻信號進行調制后傳送至鄉鎮地區,鄉鎮的終端接收設備可以解碼這些信息,然后通過播放器進行播放。與此同時,縣播控機房屬于應急廣播系統的最高優先級,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利用話筒或者電話對鄉鎮以及各個行政村進行應急播報,從而使自然災害或者緊急突發事件信息及時地傳達給群眾,并引導他們及時地防范,盡可能將損失降至最低。在進行應急廣播的過程中,縣級播控中心可以直接終止正在播放的鄉鎮自辦節目,使鄉鎮與各個行政村的廣播設備播放應急內容。當需要電話進行遠程播報時,需要進行密碼驗證,當確認請求具有播報權限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廣播,從而有效保證電報播報信息的安全性。[5]
在建設鄉鎮廣播系統平臺時,需要分別設置轉發設備與分控設備,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各個行政村的廣播設備,這里所指的廣播設備主要包括調頻音箱或者高音收音機。與此同時,鄉鎮也需要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在平時可以播放一些自辦節目或者網絡上的一些節目資源。當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或者突發應急事件時,鄉鎮指揮中心就可以根據災害的實際情況發布應急信息,引導人民群眾進行及時應對。鄉鎮播控室需要有以下幾種設備:尋址編碼控制器、調頻設備、智能收轉控制設備以及發射機等。如果有一部分鄉鎮未能覆蓋調頻信號,此時就需要配備IP網絡適配器等設備,這樣就可以通過IP信號傳輸信息,鄉鎮的這些應急廣播設備需要時刻處于待機狀態,當發生緊急情況時要及時響應上級設備發送的播報請求。智能調頻調制器在應急廣播系統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可以對音頻信號進行混合調制,經過調制后的信息可以通過無線或者有線網絡傳輸到各個村莊的廣播終端設備。對于那些還未覆蓋有線電視信號的村莊,鄉鎮可以利用IP網絡或者互聯網等方式實現信息的傳遞。[6]
對于縣級應急廣播系統來說,必須要能夠確保安全播出,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系統安全就顯得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技術方案中在對應急廣播系統進行設計的時候重點考慮了系統的安全性,同時這也是本設計的難點。為了能夠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在技術方案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一是在系統中安裝了防火墻,以應對網絡攻擊,防火墻可以實時對廣播信息數據進行監控,攔截網絡攻擊信息。對于那些在廣播系統中用不到的設備端口,要全部關閉;另外,系統僅響應指定IP通訊地址發送的信息指令,如果發現未知IP發送訪問請求要進行及時攔截,防止系統遭受黑客的攻擊。二是安裝軟件防火墻,對軟件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如果發現有異常數據,及時提醒網絡安全管理員,排除那些不安全的通訊信息。三要構建虛擬網絡,確保通訊過程中一些安全信息不發生泄漏,隔離重要的廣播設備。四是積極使用數字證書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對通訊信息進行加密,并采用較為復雜的校驗方式,加強信息傳輸過程中的用戶認證管理,只有合法、符合協議規則的通訊設備才被允許接入系統。五是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利用加密認證技術提高信息傳輸過程中安全性、完整性,保證節目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通過加密技術可以有效防止廣播信息被惡意篡改。六是設計應急廣播系統時采用了數字簽名技術,借此來確保信息的合法性,信息傳播的源頭可以追溯,防止終端廣播設備播放不合規的內容。[7]
綜上所述,在設計縣級應急廣播系統技術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一是經濟性,系統設計需要符合當地的實際需求,優先使用地區原有的網絡實施,從而幫助節省大量的系統建設費用;二是安全性,不僅要保證廣播信息的安全,同時也要確保應急廣播系統能夠安全、平穩地運行,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該系統在特殊時期發揮傳播應急信息的作用,要為系統設備配備UPS電源;三是兼容性,當有需要的情況下,縣級應急廣播系統可以直接接入省市應急廣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