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平
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實力的帶動下,電子商務實現了快速發展,有效促進了電子商務對于市場的開拓,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該領域專家要掌握好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同時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把握好未來的發展趨勢,使我國的電子商務能夠迎合時代發展潮流,進而得到更好地發展,最終滿足人們對于社會生產和消費的需求。
當前,我國對電子商務十分重視,并且還出臺了和該領域有關的發展政策。根據調查了解到,從2012年至今,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從7萬億元人民幣已經上升到了27.7萬億元人民幣,這充分顯示出了這些年我國電子商務規模龐大,發展迅猛的特點。《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出,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為5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網絡交易金額為15億人民幣,參與電子商務工作的工作人員就有6000萬人。同時還發現,在2016年時,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22.36萬億元人民幣,和之前的幾年有了明顯的進步,據統計增長率為25%。而到了2021年,總金額已為26.36億元。通過這些數據能夠明顯看出,這些年我國電子商務始終處于快速發展的勢頭,完成“十三五”目標只是短時間內的問題。
伴隨科技的發展,網絡實現了普及應用,目前已被視作制造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實現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顯著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且具有主導性,符合各領域的發展需求。所以對制造業進行升級轉型勢在必行,同時也是大勢所趨。利用互聯網技術,不僅能夠使交易更加方便,并且制造業在使用互聯網之后,能夠完成信息共享,對于加強制造業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騰訊云聯合重工業,打造工業云平臺,實質上就是利用騰訊云把各地方的設備和平臺相連,進而時刻獲取數以萬計的運行參數,并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管理各項設備,最終達到緩解庫存的效果。從這一實例能夠看出,“互聯網”是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渠道。
中小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可實現快速發展,并且還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爭取到貿易,特別是從第三方電子商務的角度上來講,中小企業可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市場當中,和大企業實現公平競爭。目前的中小企業利用第三方平臺開展跨省市營銷的商品有很多,這是以往的市場所無法比擬的。另外,電子商務能夠進行廣泛的信息傳播,可讓中小企業盡快地增加社會影響力。
網絡銷售所獲取的金額占據了社會消費品總額的大部分比例,其實在2016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3億的網購者。網購的產品不僅有實體店中的所有商品,并且還包括大量的虛擬產品。在網絡銷售所獲取到的經濟收入當中,有一半是受網絡的影響而贏取來的用戶,而且是以三四線城市的用戶為主。同時,網絡營銷就業崗位比較豐富,為提高社會就業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盡管我國電子商務已經有了10多年的發展歷程,也經歷和度過了種種困難,到目前為止還具有不完善之處。所以應在發展電子商務期間,針對相關問題予以合理地解決。對制度予以完善,保證電子商務的各項工作都能夠實現有法可依、有理可循,進而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個合適的政策環境,實現對電子商務的有效管理。總之,只有給電子商務提供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才會使電子商務在未來實現穩步的發展。
電子商務應該由政府進行扶持,并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其中,進而建立一個完善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同時創建完善的信用機制,并實施公平合理的信用評價方式。另外,還要把企業的信用數據存儲到電子商務信用數據庫中,做到信息共享;對第三方信用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嚴厲打擊以電子商務的形式售賣虛假產品的情況,并做好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由此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網絡銷售公司要打造一條完善的營銷鏈,加強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拓寬網絡銷售的途徑,并改善服務形式。各大商貿、連鎖公司要充分結合電子商務的特點與優勢,完善線上線下服務,并做好協調發展。另外,網絡營銷公司要與流通企業加強合作,共同開辟新的網絡營銷途徑,特別是要更多地開展線上營銷。
作為全新的營銷方式,電子商務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未對其設定行政管理范圍,導致在發生售賣假貨等違法現象以后,沒有合理的法律法規對犯罪人員進行懲罰,最終導致電子商務逐漸失去了民眾的信任和支持。
目前,電子商務人員還處于稀缺的狀態,特別是高級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就拿通信行業來講,不僅寬帶不足,且需要花取較多的費用,更為嚴重的是信息不具備安全性;同時,社會信用機制尚不完善,并未針對失信企業制定懲罰制度;而且缺乏倉儲設備,物流配送形式過于單一。
自從我國進入改革開放以后,經濟中心就轉移到了沿海城市,所以這些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更為迅速,也更加完善。而相對的中西部的電子商務發展則不是很理想,甚至部分地區還沒有意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存在差異,所以對于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也有所不同,這就決定了各地之間,尤其是沿海城市和中西部地區之間差異過于明顯,從而不利于我國電子商務的總體發展。
這些年以來,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秩序實現了進一步的優化,不過還是具有不完善之處:一是假貨和侵犯知識產權的情況頻繁出現,給商家,特別是消費者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二是通過虛假交易提升信用等級的行為屢禁不止,使得電子商務的信用逐步喪失,同時這也造成了統計監管數據不夠精準,后果便是難以讓企業正確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三是始終具有不公平競爭的情況,比如觸犯不規則交易的底線,開展網絡攻擊等。
為此,商務部要聯合相關部門對電子商業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創建迎合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的監管制度。加大各部門、各區域的配合力度,從簡單的區域監管延伸到跨區域、跨部門監管,打造一條完善的監管鏈條,對于所出現的侵犯消費者權利的行為予以堅決的打擊。采用先進的監督管理技術,對所發生的違法情況做到早發現、早收集,以此加強監管效果。
電子商務企業要重視對內部的管理。制定健全的內部交易制度,打造信用評價體系,使商家和平臺能夠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讓行業組織之間能夠實現協同發展,調動媒體、民眾的積極性,來共同參與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監督工作,由此構建成以政府、企業、民眾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
這些年來,我國很多地區的銷售企業發生了大面積倒閉的情況,其中以百貨、超市等為主。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消費能力低、經營成本高,外加網購所形成的沖擊。近幾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消費增速有所下滑。據統計,最近5年內,商品銷售金額上漲速度由17.1%降低到了10.4%,但是經營成本卻始終處于上升的狀態,這對線下營銷造成了較大的沖擊。
所以,這就需要開展“互聯網+流通”的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鼓勵實體店結合網絡、大數據進行營銷,進而順應營銷市場的全新趨勢。線上線下進行資源分享,突破過往營銷渠道所具有的局限性,通過數據的互通性,在用戶和客服之間建立直接溝通的渠道,以保證能夠在第一時間解決消費者的消費問題,提升消費者對于購物和服務的滿意度。建立適用于線上線下的制度,實現對線上線下的統一管理。總之,要通過完善的信息技術來改善實體店所面臨的難題,刺激實體的流通性,并實現線上線下協同發展,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的飛速發展。
商務部應加大和相關部門的合作力度,充分掌握電子商務的最新動態,并堅決遵照“三個堅持”的理念,做到依法行政,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嚴厲打擊網絡犯罪的行為,進而實現電子商務領域的快速發展。
電子商務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要堅持開創全新的發展模式,進而創造出全新的市場主體。不過傳統法規的不完善,造成這些新模式無法可依。采用以往的行業準入標準和管理理念去衡量新主體,會嚴重限制新經濟的發展。
作為規模最為完善的新主體,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不但可給電子商務提供服務項目,同時還可對平臺起到監管的作用。第三方平臺容納了商品交易的所有信息,并有資格對各種制度進行制定,所以其決定著電子商務能否順利開展。為此如何定位第三方平臺和對其劃分權責就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為此,商務部要和相關部門依據《電子商務法》,打造符合新主體建設的法律法規。根據新主體的具體要求,以法律法規、市場行情、稅收政策等為切入點,掃除發展過程中所有可能面臨的阻礙,進而創建出最為合理的政策。開展負面清單管理,以為電子商務新主體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全面對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的責任和義務進行完善。首先要通過第三方平臺促進市場建設,并和政府共同對市場進行監管;其次不可限制第三方平臺進行市場創新的權利和積極性。總體來講,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要盡量讓平臺承擔先行賠償;而從商家的角度上來講,平臺要對其加大監管力度,以避免違法亂紀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發生。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伴隨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實現了普及應用。而作為能夠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電子商務領域來講,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引入電子化、信息化技術,建立與電子商務發展相符的體系,進而滿足人們對于社會生產生活和消費的要求,最終實現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