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
近些年,“飯圈”“炫富”“吃播”等畸形消費理念在社交媒體的作用下不斷被放大,衍生出一些社會問題。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網絡傳播影響廣泛的大背景下,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不良消費觀出現蔓延態勢。享樂主義將物質性或生理性的需要與欲望的滿足視作人生的幸福,導致人們極端地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消費主義將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視為高品質生活的標志,甚至視為公民對國家和經濟繁榮的貢獻和責任[1]。西方消費主義在我國社會尤其是當代年輕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影響了大眾正確價值觀、消費觀的形成。消費主義認為“我買故我在”,營造出一種以消費為核心的意義幻象,使消費者被各種消費陷阱蒙蔽,并將各種畸形消費付諸日常的消費實踐。但由于消費觀念屬于非法治范疇,難以直接進行干預,如面子(人情)消費一般是出于人們的攀比心理,也難以通過官方正式手段直接干預,因此,加強對社會責任消費行為的綜合治理,引導與重塑正確的消費觀將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基于此,有必要加強對社會責任消費的引導與治理。社會責任消費是指個人將其消費對環境及多種社會問題帶來的影響納入獲取、使用和處置產品的決策中,并用購買權力實現對社會問題關注的消費行為[2]。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強調要“強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示范”“讓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成為廣東的金字招牌”[3]。將廣州建設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體現在消費數量和規模上,也要重視正確消費觀念的引導與合理消費結構的建設。為盡可能減少不當消費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使社會責任消費更廣泛深入地融入日常生活,已經刻不容緩。
在人們普遍關注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的當下,推行社會責任消費有助于讓消費者擔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消費過程中減少對他人利益的侵犯和干擾、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同時,也有助于促使消費者形成包括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等正確的消費觀念,促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是積極貫徹落實“雙碳”目標的具體舉措,也是從市場的視角引領科學綠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倡導社會責任消費,有利于激勵消費者積極響應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推動基于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的購買行為。一方面,對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社會責任消費強化了消費者對這些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傾向性選擇,從而進一步促使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某些逃避或忽視社會責任的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自覺抵制,可以進一步規范企業經營,督促企業妥善處理消費者的合理訴求,把一些關乎社會責任的消費矛盾化解在源頭,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022品牌強國先行工程以“中國品牌世界責任”為主題,在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地啟動。品牌的本質是信任,信任的背后就是責任和承諾。如果說企業的實力及產品的品質和性能能給企業帶來知名度的話,那么企業品牌的責任行為帶來的就是美譽度和由此形成的消費者忠誠度。推行社會責任消費,激勵品牌通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將包括公益活動在內的所有品牌營銷行為都聚焦在消費者身上,才能打造出消費者廣泛認可的品牌,助力品牌企業成為行業龍頭,使品牌資產不斷增值,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責任消費充實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涵,如志愿精神、公益實踐等,能使消費者將社會責任融入個體天然的行為動因,自發抵制不良風氣。在推動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進程中強調社會責任消費觀念的培育,可以讓市民深刻認識到千年商都廣州的特殊價值,讀懂市民生活,了解和保護廣州文化的根脈,自覺踐行消費道德。將社會責任消費深度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傳播社會責任消費新思想,引領社會責任消費新風尚,打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廣州樣本。
以社會責任消費提升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質量,一是要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的社會責任消費意識,營造社會責任消費的市場環境,使社會責任消費成為新風尚。二是開展社會責任消費時尚創建行動,從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環保共享、變廢為寶等方式入手,踐行社會責任消費生活方式,使公眾在參與中形成社會責任消費的慣性。三是建立社會責任消費激勵機制,強化節約型機關建設,逐步擴大政府行政的社會責任消費項目,在全社會做到率先垂范。四是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消費供給能力建設,規范資本經營管理,引導資本向社會責任消費領域傾斜。五是強化網絡輿情管理,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消費氛圍,減少和壓縮網絡炒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