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
出版是傳承、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國家,也是較早在世界上進行出版教育的國家。長期以來,廣大出版人在理論和實踐探索中接續耕耘,構筑起業界和學界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
當前,出版工作正迎來十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肩負著更加重要的文化使命。中宣部組織召開首屆全國出版學科共建工作會,為推動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培養高層次出版人才謀劃未來。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出版工作重要論述及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將為新時代新聞出版人才培養指引方向,為出版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出版業界和學界以共建工作為抓手,加強交流合作,進一步建強出版學科,將為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力量。雙方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實踐基地、科學研究、智庫建設等方面開展共建、形成合力,通過鮮活的出版實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有利于推動形成出版高等教育與出版業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新局面,推動出版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也有利于幫助師生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接受深入系統、扎實有效的鍛煉機會,構建出版人才培養新格局與新模式,推進出版人才培養與學科發展。
把共建工作做精,要在規劃設計上下功夫。壹引其綱,萬目皆張。首批參與共建的5所高校與相關管理部門、出版大型企業、行業社會組織之間加強政產學研用,力圖通過學科共建這一重大舉措推動出版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出版業界和學界要借助共建工作的良好契機,做好規劃,設計好任務清單,明確職責定位,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加強政、產、學、研、技之間的協同合作。
把共建工作做細,要在隊伍建設上下功夫。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建強中國特色出版學科,當務之急是大力提高隊伍建設,從師資隊伍建設入手,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擴大師資隊伍規模。建強建優中國特色出版學科師資隊伍,不僅需要各高校出版學科加強自身的師資隊伍主體建設,還需要充分整合出版業界力量作為師資補充。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背景下,各高校一方面可以聘請具有較高職業素養、業務能力和育人水平的出版業界專家擔任出版學科的兼職教師;另一方面可以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走出學界,走進出版行業,緊跟出版產業前沿,提升實踐能力,豐富實踐經驗,大力培育“雙師”型師資。以產教融合的師資團隊建設一流課程,將為出版人才的培養積累業界經驗和鮮活案例,確保出版人才的培養質量。
把共建工作做優,要在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在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推動下,出版新業態層出不窮,人工智能和流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社交媒體廣泛流行,短視頻和直播成為社會熱點,元宇宙概念漸進引入,出版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出版行業只有積極擁抱新技術,才能實現優質內容的傳播效果最大化。這對出版學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通過“政校聯合”“引企入教”,真正打開思路、突破約束、革除陳弊,引導社會大眾更新對于出版工作及出版學科的認知,創新工作體制、機制,探索新的人才培養路徑和方法,從而促進新興技術在出版行業的應用,帶動出版學科創新研究。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出版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扎根中國出版沃土,直面中國出版產業改革和發展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認真梳理出版學科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將中國特色出版學科體系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為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