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長兵
(六安市裕安區農業農村局,安徽 六安 237000)
皖西白鵝原產于安徽省六安市,是我國優良的中型鵝種。皖西白鵝具有較強的覓食能力,且耐寒耐熱,能夠適應多種環境,對飼養地域的環境條件容忍度較高。皖西白鵝生長速度比一般品種快,且出肉率高,肉質鮮美的同時羽絨品質優異,是能夠同時提供禽肉和禽羽的優良品種。六安市裕安區群眾有飼養皖西白鵝的傳統和經驗,養鵝基礎好、飼養量大、覆蓋面廣。《中國皖西白鵝產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裕安區皖西白鵝種鵝存欄量有30萬只,擁有規模養殖場86家。但隨著規模養殖比例增大和水域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推進,不少地方散養皖西白鵝的條件受限,同時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強制免疫和小鵝瘟、鵝副黏病毒的常態化免疫條件下,防治細菌性疫病成為皖西白鵝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是規模養殖場種鵝繁育過程中易發生的卵黃性腹膜炎,已嚴重威脅皖西白鵝健康和生產性能。
卵黃性腹膜炎是由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稱“蛋子瘟”,是產蛋鵝的常見疾病。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病特征是鵝臍部區域腹壁發生水腫和炎癥。受感染的皖西白鵝卵黃囊腫大、充血,并含有棕色或黃色凝固的卵黃。對患病白鵝進行病理解剖,可在病鵝腹腔中見到淡黃色液體,液體為卵黃物質的殘留,氣味腥臭;部分液體內可見硬塊或碎片,對硬塊或碎片進一步解剖,可見其切面呈現出層狀。
費奕強等[1]研究表明,在皖西白鵝孵化過程中,可穿透蛋殼的埃希氏大腸桿菌通過蛋白的抗菌作用留存在卵囊下;孵化前,卵囊被吸入腹腔,埃希氏大腸桿菌沿著臍管傳播并穿透卵黃囊;此后,因為溫度太低而不飲水的雛鵝或者因為溫度太高而脫水的雛鵝,將憑借卵囊滿足它們的水分需求,但此時卵囊逐漸濃縮并且不能被進一步吸收。研究顯示,鏡檢可見病鵝輸卵管表面上皮變性、脫屑,各區域炎癥細胞尤其是嗜異性細胞和淋巴細胞中度至明顯浸潤,管腔內有血清纖維蛋白滲出物,炎癥性和脫屑的上皮細胞有細菌微集落。
敖元樹[2]通過使用ESBL特異性引物的聚合酶鏈式反應,發現導致皖西白鵝卵黃性腹膜炎的埃希氏大腸桿菌是一種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菌株,攜帶抗生素抗性基因TEM、CTX-M-1和CTX-M-9。研究顯示,無論是由于蛋的損壞或過度污染,還是孵化器和育雛器的衛生條件差,在感染的情況下,對病死白鵝剖檢時常見的都是綠色卵黃囊內容物。雖然這有時與感染和自溶的卵黃囊有關,但也可能發生在未感染的卵黃囊中,如當膽汁色素通過卵黃腸管進入未感染的卵黃囊時,卵黃囊也會變成綠色。這一研究結果對應受影響禽類的剖檢顯示腹腔中存在無定形或濃縮的蛋黃物質,卵巢、輸卵管和腸道有炎癥變化。在受感染的皖西白鵝中,這被認為是由于腸道內容物的異常運動引發的。
1.2.1 病原微生物侵染引發卵黃性腹膜炎。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卵黃性腹膜炎通常在母鵝產蛋期間發生,會導致養鵝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引起卵黃性腹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以大腸桿菌為主,副傷寒桿菌和白痢桿菌也能引起該病。受影響鵝群的主要癥狀是泄殖腔和生殖道出現炎癥,產卵量減少和胚胎致死率增加。此外,低致病性禽流感H9常并發引起產蛋鵝卵泡壞死脫落進入腹腔,導致產蛋鵝發生卵黃性腹膜炎病。
1.2.2 產蛋鵝機械性損傷引發卵黃性腹膜炎。產蛋鵝養殖密度過大,相互擠壓;運動場坡度過陡,鵝爬坡后腹部卵巢、輸卵管受壓等引起生殖系統發生炎癥。特別是輸卵管充血、出血或有過量分泌物,炎癥產物粘連輸卵管傘部,漏斗的喇叭口在排卵時打不開,卵子跌入腹腔,引發卵黃性腹膜炎。
1.2.3 營養代謝因素繼發卵黃性腹膜炎。種鵝產蛋期需要大量營養,如果飼料營養不平衡,不僅影響母鵝產蛋和種蛋品質,種鵝自身健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例如,患有低鈣癥的母鵝骨骼支撐力不強,在公鵝交配按壓下,其內臟器官易受損,腹腔內卵黃、鵝蛋運行受阻,極易繼發卵黃性腹膜炎。
卵黃性腹膜炎常在產蛋母鵝中流行,一般是在母鵝產蛋初期零星發生,產蛋高峰期發病最多,隨著產蛋停止該病也逐漸停止感染。該病常造成母鵝群成批死亡,死亡率可超10%。公鵝也會感染該病致病菌,但一般不會引起死亡,可能表現為外生殖器發炎、潰爛。在繁殖季節,這些帶菌的公鵝與母鵝交配時,病菌迅速傳播擴散,導致該病的發生和流行。近年來,相當多的鵝卵黃性腹膜炎病例是由其他致病因子的混合作用或繼發感染引起。
通常,皖西白鵝卵黃性腹膜炎歷經3期變化:在患病初期,部分皖西白鵝出現食欲減退的現象,具體表現為離群索居、活動力下降并伴有精神不振;在患病中期,部分皖西白鵝的排泄物中出現小塊的卵黃狀物質,且肛門附近粘著大量排泄物,污穢發臭;在患病末期,部分皖西白鵝眼球凹陷,喙端發紺,羽毛干枯失水,最終衰弱而死。一般來說,3期變化會在2~7 d內完成,最終導致大量母鵝死亡,僅有少數病鵝自行痊愈,對皖西白鵝種群健康威脅極大。
剖檢病死鵝可見,其腹腔中存在無定形或濃縮的蛋黃物質,卵巢、輸卵管和腸道有炎癥變化;鏡檢可見輸卵管表面上皮變性、脫屑,各區域炎癥細胞尤其是嗜異性細胞和淋巴細胞中度至明顯浸潤,管腔內有血清纖維蛋白滲出物,炎癥性和脫屑的上皮細胞有細菌微集落,卵巢濾泡顯示充血、顆粒細胞變性和炎性細胞浸潤,腸道呈退行性、壞死和炎性病變。
通過卵黃性腹膜炎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剖檢病理變化可進行初步判斷,確診還需要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田薇薇[3]的研究提供了皖西白鵝卵黃性腹膜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步驟:首先通過灼燒對受影響器官的表面進行去污,其次使用無菌棉簽取出卵黃囊的內容物,在微需氧37 ℃條件下,經24~48 h分離,然后通過標準程序和生化測試進行鑒定,最后將所有分離株在腦心浸液(BHI)肉湯和20%甘油作為冷凍保護劑的條件下,置于-80 ℃環境下儲存,直到進一步分析驗證。
分析使用Ultraflextreme光譜儀和 MALDIBiotyper 3.0軟件,通過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法(MALDI-TOF MS)驗證鑒定。組織學檢查可見病鵝輸卵管、子宮部分有漿液性滲出物和固有層異嗜性粒細胞浸潤,主要在上皮層中檢測到嗜異性粒細胞的存在。有時,病鵝的峽部和枕骨大部也能觀察到粒細胞浸潤黏膜,輸卵管黏膜皺襞處可見血清膿性滲出物和嗜異性粒細胞。此外,在所有受感染的鵝的肝臟門脈血管周圍,記錄到彌漫性嗜異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
3.1.1 做好場址選擇。首先,養鵝場選址應符合國家《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例如,鵝場應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 m以上,距離種畜禽場1 000 m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 m以上,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之間距離不少于500 m。其次,為方便飼養皖西白鵝,所選鵝場最好靠近河流、水庫等水源地,在滿足皖西白鵝生活的同時,也方便水質管理。如果選址附近沒有流動水源,則需要在鵝場內附近建造人工水池,其中人工水池深度要在60 cm以上,且池面高于地面,防止水質受到污染。最后,鵝場選址要距離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 m以上,既避免鵝場所產糞污污染環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避免周圍人流過多,驚擾鵝群。
3.1.2 加強臨床排查。傳染性卵黃性腹膜炎多感染產蛋母鵝的卵巢、輸卵管和公鵝生殖器官。卵黃性腹膜炎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會造成種鵝的產蛋率、出雛率降低,病鵝在病愈后也失去了種用價值。因此,養殖戶要加強臨床排查,尤其是在母鵝產蛋前對種群進行集中檢測,凡是陰莖紅腫的公鵝或者肛門潮濕的母鵝,應立即淘汰,確保不會因不健康的鵝導致卵黃性腹膜炎發生。
3.1.3 加強飼養管理。養殖戶應科學調整飼養密度,保持鵝舍通風良好、空氣新鮮,做到冬暖夏涼。尤其炎熱夏季,養殖戶應在皖西白鵝圈舍頂部和朝陽面、運動場、飲水槽上方搭建遮陽網或遮陽棚等,減少日光直射,降低整體環境溫度。此外,養殖戶應堅持每天清除糞便并用“千毒除”消毒1次,每年對鵝體內外驅蟲2次;在晴朗的中午,鵝圈適當通風換氣,以提高空氣質量、減少灰塵和有害氣體;在飼料中加入多種益生菌,多喂青綠飼料,以提高鵝群抵抗力。
3.1.4 強化消毒滅原。引發卵黃性腹膜炎的埃希氏大腸桿菌可通過空氣、水、部分害蟲(蒼蠅)和人員流動傳播,并且可以在土壤或有機材料中存活數周甚至數月。因此,為了防止卵黃性腹膜炎發生,皖西白鵝養殖戶須意識到,許多病原體不一定需要動物之間直接接觸才能發生傳播,加強消毒滅原至關重要。在具體實踐中,針對空氣傳播,鵝場要定期進行空氣消殺,可使用50%雙季胺廣譜消毒劑10 000~20 000倍液噴灑。通常,皖西白鵝在淺而臟的水池、水塘里交配時,環境中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容易侵入其生殖系統,導致白鵝感染卵黃性腹膜炎。因此,養殖戶要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消滅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體和致病菌。例如,養殖戶需要根據水質情況,每立方米水中加5~20 g漂白粉。此外,養殖戶可連續5 d對鵝舍地面撒生石灰粉或噴百毒殺進行消毒,并對鵝舍范圍內因下雨而存在的死水等問題水源通過撒施明礬等進行消殺。針對害蟲等造成的傳播,養殖戶需要對鵝舍內的糞便進行堆積發酵,對死鵝全部做無害化處理,避免蚊蠅聚集導致卵黃性腹膜炎大面積傳播。針對頻繁的動物運輸或農場之間的人員流動帶入的傳播,鵝場要嚴格控制動物運輸或人員出入,并對出入鵝場的動物或人員進行全身噴灑消毒殺菌藥液。
3.1.5 適時接種疫苗。劉旭[4]研究顯示,鵝腸道的細菌會易位進入腹膜腔或泄殖腔,大腸桿菌會進入輸卵管,這些細菌通過輸卵管上升到輸卵管漏斗部并進入腹膜腔后,將導致卵黃性腹膜炎發生。因此,疫苗的接種要在這些細菌通過輸卵管上升到輸卵管漏斗部并進入腹膜腔之前(即種鵝產蛋前)進行。例如,在種鵝產蛋前及時注射鵝傳染性卵黃性腹膜炎氫氧化鋁滅活疫苗,可以預防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此外,養殖戶應定期從健康的鵝群中取樣以檢測鵝群的健康狀況,同時為鵝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強制免疫和H9禽流感、小鵝瘟等基礎免疫,嚴格按程序免疫,確保免疫質量。
秦海濤[5]研究表明,在卵黃性腹膜炎發生初期,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對于已經感染的皖西白鵝,可以使用慶大霉素或20%磺胺噻唑鈉治療。養殖戶可將病鵝及疑似病鵝全部隔離飼養,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通常皖西白鵝卵黃性腹膜炎的治療方法有2種:每只病鵝肌內注射慶大霉素8萬~1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 d;每只病鵝肌內注射20%磺胺噻唑鈉3~4 mL,每天1次,連用3 d。
卵黃性腹膜炎是一種嚴重威脅皖西白鵝健康和生產性能的常見疫病,多發于冬春季產蛋期。加強禽舍及周圍環境和設備的清潔和消毒,對于防止卵黃性腹膜炎傳播到新的禽群至關重要。為防治卵黃性腹膜炎,養殖戶應了解卵黃性腹膜炎的病理和感染因素,及時清除禽舍糞便,并做好消毒;針對已經感染的皖西白鵝,養殖戶可使用慶大霉素、磺胺噻唑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