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霞,楊麗芬,李梅華,任朝鳳,趙婭琳,劉 芬
(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甘美醫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臨床診斷學是教授臨床醫學生臨床技能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歷年來執業醫師、住培醫師考核的重點、難點內容。然而傳統的被動教學模式具有繁瑣、可重復性差等諸多弊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微視頻成為了如今傳播知識及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微視頻具有精煉度高、參與性廣、目的性強、使用便捷等特點,在教學活動中立足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其獨特的優勢廣泛獲得學生的認可。
本研究以醫學臨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肺部體格檢查為切入點,通過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臨床醫學生肺部體格檢查進行臨床教學,采用理論考試結合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微視頻結合傳統教學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實驗數據將為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及探索新型教學方法提供資料。
本研究隨機選擇昆明醫科大學2016 級、2017 級臨床系五年制本科生共80 人為對照組,2018 級、2019 級臨床系五年制本科生共82 人為試驗組。授課教師均為同一人,教材均為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九版《診斷學》,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均參照昆明醫科大學教學大綱進行,并在規定課時內完成肺部體格檢查的理論授課及實踐授課,兩組授課學時均相同。
教師以人教版第9 版《診斷學》教材為指導,結合昆明醫科大學教學大綱及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核要求,統一對研究對象進行肺部體格檢查操作示范及教學,具體實驗各組見表1,微視頻內容見表2。

表1 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分組情況及內容Tab.1 The grouping and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micro video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表2 微視頻教學內容Tab.2 Micro video Teaching Content
臨床教學課程結束后通過操作考核及問卷調查對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如下:臨床操作考核:研究對象在肺部體格檢查理論課及實踐課結束后進行肺部體格檢查的操作考核,考核標準均參照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核要求,試卷內容均相同,本研究老師不參與監考,滿分100 分。問卷調查:教學問卷調查采用問卷匿名收集,內容包括6 項:直觀性與理解性、易掌握性、易記憶性、課后練習可參照性、老師反饋及時性、老師反饋收獲性,每項滿分10 分。
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描述,組間比較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以n(%)描述,組間比較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學生測試成績(83.16±8.80)分高于對照組(79.13±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肺部體格檢查操作實踐考核成績比較[/n(%)]Tab.3 Comparison of examination results of lung physical examination operation practi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肺部體格檢查操作實踐考核成績比較[/n(%)]Tab.3 Comparison of examination results of lung physical examination operation practi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82 份調查問卷均有效收回,每項滿分10 分。
實驗組(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組)和對照組(傳統教學組)的各項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直觀性和理解性得分對照組(8.09±1.94)低于實驗組(8.96±1.36);易掌握性得分對照組(8.21±1.80)低于實驗組(8.74±1.58);易記憶性得分對照組(4.60±0.89)低于實驗組(8.41±1.85);練習可參照性得分對照組(7.76±2.03)低于實驗組(9.05±1.62);老師反饋及時性得分對照組(8.35±1.90)低于實驗組(9.29±1.16);老師反饋收獲性得分對照組(8.49±1.69)低于實驗組(9.26±1.30),見表4。
表4 傳統教學和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各項得分情況的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teaching models combi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micro video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表4 傳統教學和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各項得分情況的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teaching models combin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micro video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82 份調查問卷均有效收回,對比2 種教學方法滿意度對比。很滿意賦值為100 分,滿意賦值為80 分,基本滿意賦值為60 分,不太滿意賦值為30 分,不滿意賦值為0 分,見表5。

表5 傳統教學和微視頻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滿意度調查[n(%)]Tab.5 Satisfaction Survey 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Micro video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n(%)]
規范的體格檢查是臨床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以往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偏重理論,弱化實踐操作能力[1-3],由于學習內容抽象,學生難以完全掌握所學內容,且授課教師無法及時發現、指導和糾正學生錯誤,學習效果不理想,最終導致醫學生臨床技能生疏及在工作中易造成不良事件發生。因此改革目前的臨床技能培訓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醫學生更加有效、熟練的掌握臨床技能及更好的開展醫療工作有著重要意義。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以微視頻為媒介的新型教育模式已在醫療教學外的各個鄰域廣泛應用,其及時、高效及可重復性的優點得到了廣大學生及老師的認可。因此本研究選用診斷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肺部體格檢查為切入點,探索傳統教學與微視頻錄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診斷學中的應用,評價其效果及可實施性,對于探索新型醫學生臨床技能培養模式有著一定意義。
研究發現,通過微視頻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較,微視頻教學組學生測試成績(83.16±8.80)高于傳統教學組(79.13±8.00)學生測試成績(79.02±9.12),且微視頻組的學生考試合格率亦高于傳統教育模式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的認知一般經過感知-模仿-總結-掌握四個階段,而微視頻教學模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因此便于學生理解及掌握;進一步對微視頻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通過直觀和理解性、課后練習可參照性及老師反饋及時性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微視頻教學模式均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尤其是易記憶性及課后練習可參照性。微視頻播放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學生在課后可利用片段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查缺補漏,極大的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的短板。在錄制微視頻前,學生需反復訓練,從而增加了實踐操作的練習時間和次數;微視頻錄制過程中,學生可相互提醒、相互糾錯,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再學習。微視頻錄制后,學生可對照自己的實踐操作視頻和教師的標準規范視頻、糾錯視頻,并結合教師的書面反饋,進一步總結、歸納,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對某些疑惑難解的問題,學生可通過截圖,發送給教師尋求幫助。而教師亦可通過截圖,對學生錯誤、不規范的操作和標準規范的操作進行對比,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幫助學生熟練、系統、規范、精準掌握肺部體格檢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果,學生滿意程度高[4-8]。這與其它研究結果一致[9-16]。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微視頻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對學生來說:學生反饋的調查問卷分析表仍有極少數學生不太滿意微視頻教學。分析可能原因與錄制微視頻需要額外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錄制的合作伙伴,錄制場地、效果、質量,操作的準確、規范性,諸多問題均會增加學生的壓力。(2)對教師來說:為了減少成本,微視頻的錄制均由教師完成,錄制效果參差不齊,觀看得愉悅性和舒適性無法保障,直接影響學生的觀看時間及觀看態度。如何提高錄制水平、增加視頻的觀賞性,是教師面臨的巨大的挑戰。
由于研究經費及實驗條件限制,本課題仍有部分不足,如實驗對象的樣本量偏小,微視頻教學拍攝效果不佳及是否能夠增加微視頻互動性等問題均未解決,這也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與微視頻錄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極大程度的延伸了課堂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實踐操作中直觀性差、內容抽象等缺點,解決了實踐操作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改進教學質量,值得在診斷學教學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