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日常生活中誘發肩關節周圍疼痛及活動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肩關節本身病變及其他部位病變誘發的放射/牽涉痛等。下面我們就系統總結常見引發肩痛的疾病,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肩痛疾病以肩峰下撞擊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肩部外展時疼痛及因疼痛引發的活動受限,肩關節外展到60°~120°時疼痛明顯(痛弧征),疼痛通常以肩峰周圍為主。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減少上肢運動量)、局部理療(如烤燈、微波、手法按摩、針灸、艾灸、熱敷等)、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肩關節肩峰下局部封閉注射(少量激素及局麻藥)以及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峰減壓、成形術)。
肩袖損傷是誘發肩痛的第二常見疾病,涉及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等至少一處肌腱損傷。其發生與肩關節撞擊、勞損、外傷等相關,常見于中老年人,年輕運動員及外傷者亦可見。表現為肩及上臂外側疼痛,肩峰下、大結節處壓痛。伴有肩撞擊的患者,可有疼痛弧征及撞擊征。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同前)、局部理療(同前)、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肩袖損傷達到撕裂的患者,依據損傷類別和程度,可采用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縫合、肩袖補片修復,上關節囊重建、反式肩關節置換等術式)。
這是排名第三的誘發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的疾病,但卻是被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引發肩痛的疾病。它有很多名稱,如肩周炎、肩關節囊粘連、凍結肩、五十肩等。
主要治療方式
①急性發作期:上肢休息(同前)、局部理療(可考慮冷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肩關節局部封閉注射(少量激素及局麻藥)。
②凍結期:以康復功能訓練(參見前文)、局部理療(參見前文)、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及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解、肩關節鏡手術治療。
③解凍期:以康復功能訓練(參見前文)、局部理療(參見前文)、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及麻醉下肩關節手法松解、肩關節鏡手術治療(適于存在殘留癥狀的患者)。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肌腱退變、慢性炎癥、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因素有關。可分為鈣化前期、鈣化期、鈣化后期三個時期。鈣化前期和鈣化期患者可無任何臨床癥狀;鈣化后期病灶軟化,鈣鹽開始吸收,空腔由肉芽組織填充。此期可出現肩部極度疼痛,夜間可痛醒。常于肱骨大結節處壓痛明顯。患肢無力,手臂上舉困難。
主要治療方式鈣化后期治療為上肢休息、局部理療(疼痛嚴重時可選用冷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局麻下經超聲或X線透視引導下病變組織抽吸、肩關節鏡手術治療(清除鈣化灶后修復受損的肩袖組織)。
依據其病因,又可細分為單純性滑膜炎;代謝性滑膜炎如痛風性滑膜炎;自身免疫疾病性滑膜炎如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感染性滑膜炎如化膿性、結核性等;特殊類型性滑膜炎如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等。表現為肩關節腫脹、疼痛,各向活動受限。依據不同病因可伴隨其他癥狀如發熱等。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局部理療(疼痛急性發作時可選用冷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對癥鎮痛、治療原發疾病(如抗生素控制感染、藥物控制自身免疫疾病、降尿酸治療等),肩關節積液抽吸及藥物灌注、肩關節鏡手術治療(清理病變組織)。
如肩鎖關節炎、肩鎖關節脫位等。常由于外傷、慢性勞損所致。主要表現為肩鎖關節局部壓痛,肩關節內收痛。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局部理療(急性發作時可選冷療,慢性期可考慮熱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對癥鎮痛、手術治療(如肩鎖關節成形、鎖骨遠端部分切除、肩鎖關節脫位修復術等)。
依據損傷累及不同部位的盂唇,可分為上方(如SLAP損傷)、前下方(如Bankart損傷)、后下方(反Bankart損傷)等損傷。常見于肩關節脫位后損傷以及運動員如投擲類運動損傷。可表現為肩關節疼痛、關節不穩、肩關節絞鎖及彈響。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局部理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對癥鎮痛。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考慮關節鏡下盂唇修復術。
可分為肱二頭肌長頭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近端損傷、撕裂等。病因多為外傷、磨損等原因引起肌腱及腱鞘的炎癥、損傷。常見于老年人和上肢應用較多的運動員、體力勞作者。在做抗阻曲肘及前臂外旋時疼痛,痛點位于肩前方肱骨結節間溝處。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局部理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對癥鎮痛等。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考慮關節鏡下肱二頭肌長頭腱切斷或修復固定術。
即肩關節各向脫位,可為前脫位、后脫位、下脫位等;亦可表現為單次或反復性脫位。脫位后常伴發不同程度的關節盂損傷、肩袖損傷乃至臂叢神經損傷等。可由外傷、暴力、電擊、癲癇發作等誘發。表現為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特殊體位及動作恐懼感,脫位發作時可存在肩關節畸形。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或懸吊固定制動、局部理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對癥鎮痛等。反復脫位或存在關節盂損傷等時,需考慮關節鏡手術治療。
表現為肩胛骨后方疼痛,聳肩擴胸活動肩胛骨時疼痛、彈響。常與慢性勞損相關。
主要治療方式上肢休息(必要時懸吊固定制動)、局部理療、口服外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及中醫藥對癥鎮痛、肩胛胸壁關節局部封閉注射(少量激素及局麻藥)等。反復發作和保守治療無效者,需考慮關節鏡手術治療。
構成肩關節諸骨在外傷、暴力作用下均可產生骨折,進而誘發疼痛及活動受限。依據骨折類別及程度,選擇手術或保守治療。
可見于肩關節骨折后或肩關節滑膜軟骨瘤病等。可表現為肩關節交鎖、活動受限。常需進行手術治療,取出游離體。
在引發肩關節疼痛的病因中,肩關節腫瘤較為少見。包括原發于肩關節的腫瘤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等及繼發腫瘤如各類轉移腫瘤。治療方面需綜合考慮局部及原發病手術、放化療及生物靶向治療等。
除以上肩關節本身的病變外,還有神經源性肩關節疼痛,包括神經根型頸椎病、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等所致的肩關節間歇性疼痛及活動受限。肌電圖檢查可提示神經源性損傷,解除原發性神經卡壓及損傷后可獲得良好效果。內臟源性肩關節痛可見于肝膽或胰腺疾病、肺尖部腫瘤及心源性疾病如冠心病等,癥狀出現比較緩慢,表現為鈍痛或不適感,不完全符合神經走向,疼痛區域模糊,不伴外傷及活動受限。治療方面以診療原發病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