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才,李彧華
(崇左市左江治旱工程管理中心,廣西 崇左 532200)
20 世紀60 年代,煤炭行業質量標準化衍生出了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1]。經過工礦、交通、建筑等多個行業多年的踐行,2010年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概念從安全質量標準化中獨立出來,2011年水利行業開始施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2],增加了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以及水利工程項目法人等標準化建設主體,分為一、二、三級達標,形成了水利部負責一級達標、省級主管部門負責二、三級達標的評審工作機制。2018 年水利部頒發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中,項目法人評審標準由8個一級項目、28個二級項目和141個三級項目組成。
水利工程項目法人要全面負責工程的前期規劃、招標投標,對實施階段的進度、質量、安全、成本、合同等進行管理[4],它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起到統攬全局的核心領導作用[5],是協調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安全監測、材料供應商等單位的核心紐帶,更是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協調溝通的主要機構。提高項目法人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實現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水利安全管理發展的需要,也是水利行業發展的趨勢[6,7]。截至2022年1月底,水利部官網公布的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單位中,項目法人單位僅有47 家,而水利水電施工企業達451家,水利工程管理單位114家,農村水電站99家。項目法人一級達標通過數量少的原因之一是需協調的參建單位多,要求參建的施工、監理、設計單位的工程資料都滿足一級標準化要求,工作量大,專業性強。筆者通過研究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分細則,同時結合自身參與所在工程創建準化一級達標的經驗,根據各要素在標準化創建過程中起的作用效果,將標準化創建要點歸納為以下5個方面。
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前提。項目法人需根據法規要求,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或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度汛領導小組、安全生產標準化自評領導小組等,明確組織機構各層級職能,并以正式文件下發,同時要根據崗位人員變動情況進行實時更新。
組織機構的組長應由本單位最高管理者擔任,要強化領導的作用[8],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取決于領導的作用,領導的承諾是成功開展安全管理各項工作的關鍵;要建立適合本單位、本工程的安全管理方針政策,確保足夠的安全措施費用投入;要積極開展“一把手講安全”等活動,由單位“一把手”傳播安全知識,強化單位各層級人員安全意識,形成從上到下人人講安全、人人學安全的良好氛圍。
做好相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是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的關鍵。標準化創建過程的教育培訓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培養安全管理人才的培訓,二是各種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管理人才的培養是各種安全教育培訓的基本前提,培訓結束后需進行效果評估和改進。
(1)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需要投入一定數量的人員,且需要對其進行專業培訓。由于一般項目法人是由具有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組成,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能以及專業知識存在不足。因此,可聘請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第三方安全技術服務單位對本單位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從標準化評審標準項目按內容逐層開展,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項目法人安全管理人才。
(2)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水利行業相關導則等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訓體系[9],制定并嚴格執行培訓計劃。①培訓對象及時間。主要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新入職員工、在崗作業人員;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流程投入使用前相關管理、操作人員;相關方人員及外來人員。相關人員培訓時間由國家有關法規、行業導則規定。②培訓內容。具體培訓內容參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SL 721-2015),主要內容為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及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知識、安全生產技術等內容。其中,國家新出臺或新修訂的法律法規及規章標準需要進行重點培訓,要增強職工的法律意識、底線思維;其他內容應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開展培訓,切忌生搬照抄網絡知識內容。③培訓方式。在室內固定場所可利用多媒體系統并結合相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開展,并輔以提問、考試、展覽、發放手冊等方式強化培訓效果。在施工現場、工人宿舍等施工單位可采取“班前5分鐘”安全教育培訓等方式,在當日開工前,對所涉工序進行簡短安全培訓,提高一線工人的安全意識,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④效果評估。針對所開展的安全教育培訓,要對所開展的教育培訓內容的適宜性,培訓對象的態度、互動情況等方面開展培訓效果評估,并形成書面記錄,對培訓效果較差的進行原因分析,積極改進。
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內業資料。項目法人要根據標準化評審細則,來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內業資料管理制度,對內業資料進行科學化管理,且要定期審查。
(1)制度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目標管理制度等法規要求具備的制度,編制適合本單位工程實際的其他安全制度,形成制度匯編正式下發,并認真貫徹落實。
(2)現場管理。現場管理內業資料最多,因此需要進行臺賬化、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臺賬,實時更新檢查發現的隱患問題整改情況,確保整改資料閉環;要形成設備設施臺賬、安全教育臺賬;要積極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形成危險源臺賬,通過現場觀察、查閱有關數據、資料等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準確把握重大危險源并制定相關控制措施確保危險源可控,每月進行一次危險源辨識,保持危險源的動態辨識。
(3)應急管理。 建立并完善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以及各項專項應急預案,時刻更新組織機構成員及其聯系方式、應急機構成員及其聯系方式等,建立應急物資臺賬,確保應對突發事件時聯系得到人、找得到應急物資;按照要求開展綜合或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演練形成演練資料,進行演練效果評估。
水利工程具有施工地質條件復雜、施工工藝要求特殊、施工受氣候環境影響大等特點[10],且參建方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現場安全隱患多,因此現場管理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難點,也是重點和關鍵點。項目法人要加強對現場作業安全特別是高處作業、拆除爆破工程、水上作業、臨時用電、高大模板工程等危險性較大的施工工序的檢查,要監督檢查現場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警示標志的設置情況等;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重點突出對汛期前、中、后的檢查,注重排查防汛、防高溫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要確保安全隱患問題立行立改,隱患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并進行復查,要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相關方管理是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的難點。主要相關方為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項目法人不僅要督促相關方成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教育培訓等,還要根據不同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
(1)設計單位。確保設計單位有足夠數量的工程現場設計代表;在工程設計發生變更時充分考慮工藝的安全性能,提前做好規劃增加安全防護,落實安全防護措施“三同時”政策。
(2)監理單位。充分發揮監理單位職責,加強對現場的監督,增大現場巡查力度、廣度和深度;加強檔案資料管理,指定專人按照不同類別負責歸檔文件,使其規范化、科學化。
(3)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是工程建設的主體,標準化創建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單位。項目法人要全面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管理,杜絕違法分包、轉包;強化其內業資料和現場的管理,監督檢查職業健康安全狀況、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情況,督促其安全管理人員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要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明確如何獎懲,要獎勵先進、鞭策落后;要定期對安全生產目標和安全職責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情況進行通報。
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為項目法人提供了安全管理依據,因此能夠很好地指導項目法人開展安全工作。我國正大力推進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但一級達標對項目法人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創建過程中的人、財、物需持續有效投入,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通過總結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創建過程提出了標準化創建要點,但是由于不同水利項目建設環境不盡相同,且除本文提及內容外,安全目標、應急管理和事故管理等也是標準化創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法人在標準化創建時仍需參考水利部有關評審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