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海鋒孟娟
邯鄲市雞澤縣是2021年全省15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之一。開展試點建設以來,雞澤縣按照上級安排部署,緊密結合全縣農民合作社發展實際,以“三個三”工作思路為指導,以強引導、促規范、提能力、創模式為主要舉措,全力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了全縣合作社綜合發展質量和水平。
為促進質量提升試點建設扎實開展,雞澤縣及時成立了由主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農協辦主任為副組長,各鄉鎮分管領導干部為成員的縣、鄉一體合作社規范化建設領導小組,確定了以規范新合作社組建、加強現有合作社監管為重點,健全完善了綜合管控措施,形成了合作社質量提升一體化工作局面。
(一)幫扶前置,杜絕源頭問題。針對過來新辦合作社容易出現的基礎性問題,在明確人員、資產、經營場所等硬性條件基礎上,推行三級核驗認證、主管部門推薦和審批部門核準于一體的新建合作社前置幫扶綜合措施,確保了新辦合作社規范組建。同時,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新辦合作社操作流程》《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要求》等相關政策、知識需要,組織各鄉鎮利用集市、農村公開欄等多種機會和載體,廣泛開展宣傳單發放、政策知識張貼等多形式宣傳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規范化建設氛圍。今年以來,新辦合作社10家,吸收成員762戶,流轉土地2400多畝,全部達到組織健全、資產真實、經營規范的規范化標準。
(二)服務指導,規范內部管理。針對現有合作社存在的重經營、輕管理的普遍問題,要求合作社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章程規范運行,并執行市農協總會提出的“三會”、“三賬”、掛牌經營、設立監督電話等規范化建設要求,并實行了建檔立卡與定時監督、隨機抽查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指導措施,確保了合作社規范經營、正常發展。今年3月份,在全縣組織開展了合作社成員代表大會召開巡回指導觀摩評比活動,進一步強化了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收到了明顯實效。
(三)典型示范,帶動整體提升。以“做大做強一批、規范提升一批、啟動發展一批”為思路梯次推進,積極開展典型創建活動,以組織機構、經營情況、帶動能力和信用程度等主要指標為參考,培樹了一批制度健全、運行規范的優秀合作社典型,創建了一批達標合作社,提升了全縣合作社建設水平。之后,依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示范社評定指標體系,扎實推進國家、省、市、縣級示范社四級聯創,申報成功國家示范社2家、省級示范社6家、市級示范社4家、縣級示范社4家,產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帶動了全縣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整體提升。
為構建促進合作社發展的優良環境,雞澤縣堅持以產業培育、聯合拓展和模式創新為重點,推進實施合作社經營發展全方位倍增計劃,促進了合作社內外潛力整合,提升了經營穩定性,進一步激發了全縣合作社發展活力。
(一)融入新產業,提升經營穩定性。通過組織舉辦雞澤縣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和育種科技培訓等活動,為合作社圍繞全縣農業發展重點,融入新產業培育,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之后,通過引導合作社積極參與新興產業培育,服務優質麥繁種工作,通過開展土地流轉,在全縣創建了3.2萬畝高標準優質麥繁種基地;之后,依托中國農大雞澤實驗站和制種龍頭企業開展訂單合作,形成了“院校+龍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育繁種業一體化組織帶動模式,進一步拓展了合作社發展空間。2022年全縣合作社繁育的農大753、農大761等優質麥新品種產量突破600萬斤,實現畝均增收200多元;培育成功蕾椒一號、美鈴椒等多個三系品種,成為全國唯一掌握辣椒不育系資源的地區,有效促進了合作社經營穩定提升。
(二)促進大聯合,增強發展活躍度。通過引導多維度合作,以聯合社建設、合作社依托企業辦公司等方式,全力促進同類型或跨產業、跨行業聯合,在全縣構建了多業態、多形式的發展態勢。以產業為分類標準,圍繞辣椒特色產業和小麥育種產業,引導14家合作社組建了3家聯合社;以主體性質劃分,引導合作社辦公司或與企業聯合,創建部級合作社辦公司觀察點1家,市級2家,產業化聯合體5家;按地域劃分,輻射區域由雞澤拓展到周邊5縣,組織帶動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8月21日,農業農村部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辦公司規范發展專題培訓活動上,雞澤縣萬畝紅辣椒專業合作社辦公司的做法和成效,作為典型案例被農業農村部經合司領導和管理干部學院專家分別介紹,受到了部領導肯定。
(三)探索新模式,激發發展內生力。通過引導合作社以整合資源、深度挖潛、延伸領域為方向,積極探索農業新型經營模式創新,形成了一批新模式,產生了良好效果,激發了合作社經營發展內生力。引導雞澤縣紅滿天合作社以發展綠色循環農業為方向,以2000多畝耕地為基礎,探索形成了豆糧復合種植、大豆加工銷售、廢棄物利用、肉牛繁殖、糞便還田相結合的高效生產模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2022年6月8日,在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專題培訓活動上,紅滿天合作社經營模式作為河北省典型案例,被省廳領導發言引用。引導雞澤縣依迪合作社以閑散土地整合為基礎,探索特色立體種植模式,先后流轉、平整三個村撂荒坑地220多畝,建設了鮮桃采摘休閑園,形成了桃樹、花生、紅薯和金銀花套種間作模式,最大限度利用了土地資源和農作物生長空間,畝綜合收入突破萬元,創造了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的成功典型。
為促進合作社發展質量優化提升,雞澤縣堅持從行政引導、科技支持、金融服務等方面入手,通過整合資源、綜合使用,有效提升了保障力,推動合作經濟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一)加強服務指導,促進良好運行。通過吸收鄉鎮農經干部和縣農業技術人員,組建了覆蓋全縣的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并依托骨干合作社組建了縣農民合作社綜合服務中心,為合作社開展登記注冊、民主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指導服務。通過加大了對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引導合作社承擔財政支持的社會化服務、農技推廣等各類小型項目,拓展合作社經營服務范圍。通過招商引資,引入阿里巴巴產地倉、美團直供等電商平臺,充分發揮合作社集中銷售農產品的功能,大力實施農產品電商銷售等行動,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促進了合作社發展。
(二)加大科教支持,促進高質量發展。通過與中國農大雞澤實驗站合作,開展科技轉化工程,請中國農大20余名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與我縣參與小麥繁種的合作社,以特聘科技輔導員形式建立了服務關系,提升了合作社科技應用水平。通過與河北工程大學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學生綜合實習基地,與河北工程大學專家教授長期進行蔬菜、林果種植管理技術開展互動合作,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提升了合作社發展質量。建設了合作社視頻培訓基地,并借助中國農大雞澤實驗站師資和縣內農技專家力量,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經常開展多內容、多形式培訓,提高了合作社和廣大社員應用新科技的能力。今年以來,已開展規范化建設培訓、科技輔導員培訓、新型農業技術應用現場觀摩交流等5場活動,受訓合作社農技人員達到1200多人次。
(三)加大金融保障,解決實際難題。協調農業銀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探索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評價新體系和新模式,為合作社發展新經營項目、開展新業態構建等工作提供支持,為合作社經營發展提供了信貸保障。積極協調人保財險、太平洋保險公司到縣組織召開了新型保險對接會,共同創造條件開發了針對特色作物、大棚等新險種,滿足了合作社多層次、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降低了合作社經營風險。今年以來,已有4家合作社從各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5家合作社參加了大棚保險,實現了農民合作社貸款、投保的“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