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麗蕓
農業作為保障我國社會穩定發展,促進我國經濟水平提升的重要行業,無論是對社會還是人民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農業技術的推廣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朝著智能化、高效化、現代化的方向邁進,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而在鄉村振興的視角下,農業技術推廣也需要進行調整,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找出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及相關內容,引起了我國農業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其主要內容主要針對經濟、生產水平較為落后的地區農業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促進農業產業興旺,實現共同富裕。
農業技術在推廣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當地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策因素、人員素質等情況的影響,導致推廣過程不順利,很難實現預期目標。這些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完善的制度。例如:由于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缺乏較為健全的農業機械設備的管理機制,導致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難以開展,農業生產效率受到極大的限制,或者農業技術推廣的運行機制陳舊,方法與實際的生產情況結合不緊密等等。
由于農業生產環節漫長且復雜,需要在不同的季節、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的農業生產的操作,所以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當地政府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做到。同時,也需要出臺相應的財政管理機制,保證資金能夠使用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之中。
從相關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農業生產科技成果雖然極為豐富,但是能夠實際應用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技術占比卻較低。也就是說,我國雖然在農業生產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針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農業技術的應用受到限制,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力量不足,沒有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帶入到農村的生產活動之中,使得當地的農業生產存在較為嚴重的滯后性。同時,農業技術推廣需要工作人員走到田間地頭,給老鄉們說明、講透技術要點,改變老鄉們固有的思想觀念,這對推廣人員體力和時間都有很高的要求,部分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薪資待遇較差,吸引力相對較低,導致工作人員在實際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著負面情緒,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工作崗位,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成效不高。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選擇進城務工,留守農民的年齡普遍偏大。而這類人群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落后,對先進的農業技術不感興趣且不愿意增加資金投入,這使得農技推廣阻力重重。
首先,需要各地政府部門正確的認識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運行管理機制,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其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所負責的工作內容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積極的走入田間地頭,為老鄉們帶去實實在在、可用可操作的農業技術。最后,還需要根據農民的農業生產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推廣活動,強化推廣活動的實際效果。
農業技術的推廣活動需要長期進行,相關部門需要保障推廣活動所需的資金,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增大資金的投入。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建立起相應的監管機構,確保這一部分資金能夠切切實實的用在農業技術推廣上。同時,還要加大技術開發及創新的資金投入,保證先進農業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
由于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團隊一直以來都缺乏專業的人才資源,所以相關單位在進行人員招聘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保證應聘人員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具備應用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團隊內部工作人員的培訓,并通過一定的獎勵或者福利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團隊內部人員的專業能力。
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綜合其他方面的技術才能實現,例如信息化技術、網絡技術、種植養殖技術等等,所以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可與其他行業進行聯合發展。除此之外,相關單位要拓寬眼界,轉變以往的固化思想,加強自身的合作精神,以此來推動農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農業技術也在不斷改善,以此來有效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希望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有越來越多的農業技術被研發出來,彌補傳統農業生產的不足,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越來越多的農技推廣人員能夠投入到農技推廣工作中去,將更多地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帶給種植戶,幫助他們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