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美娟
我國的玉米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玉米播種面積逐年增長,但產量呈小幅波動狀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至今我國玉米產量增速不明顯,不穩定因素仍較多。其中2016~2018年增長緩慢,產量不斷下降,2018年跌落至幾年中最低值,為25717萬噸;2019年雖然玉米產量回升達到26078萬噸,但是到2020年又呈現下降趨勢,玉米產量相比2019年同比下降0.04%,2021年我國玉米的總產量為27255萬噸,同比增長4.56%。玉米增速的不穩定也暴露出玉米生產中存在的諸多隱形問題,這都會不同程度影響玉米產量提高,甚至威脅農業經濟發展。
目前市場上玉米品種多且雜,新品種研發速度慢,同一地區難以形成主導品種,不僅影響玉米單產的提高,更會對玉米的整體增產造成拖累。一些商家和不法經營者出售的玉米種子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導致市場上種子質量參差不齊,部分種子根本達不到單粒播種的要求,極易造成玉米缺苗斷壟。同時,由于部分農戶播種水平不高,致使種子發芽高低不齊,苗期大小不一,不僅影響玉米的整齊度,玉米種子也會因不合理的播種密度造成出苗率低下。
受知識水平和自身素質的限制,大多數農民種植玉米僅靠過往經驗,具體施肥多少往往都是比較隨意,且選購肥料沒有標準,更不會詳細了解化肥的有效成分含量和配比,施肥過程中重氮肥,輕有機肥、鉀肥以及微肥,后期施肥又重施底肥,少施或者根本不施種肥、追肥、葉肥的情況十分普遍。據了解,大多數農民在玉米播種期將肥料一次性施入,澆一遍水,此后幾乎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且施肥過程也是采用表面撒施,肥料利用率低,很容易造成缺肥少水。這種盲目施肥導致土壤養分投入不平衡,玉米后期缺肥現象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提高。
病蟲害一旦防控不及時,極易造成玉米減產。我國玉米種植中常見的蟲害有玉米螟、棉鈴蟲、二代黏蟲、玉米蚜蟲、二點委夜蛾、草地貪夜蛾、薊馬、紅蜘蛛等;常見的病害主要是莖腐病、南方銹病、葉斑病、穗腐病等。任何一種病蟲害的發生最終都會影響玉米的結實,倘若播苗前后沒有及時防治病蟲害,后期由于玉米植株較高不便作業,放任不管,病蟲害防治率大大降低,這種情況更會阻礙玉米生長,造成玉米減產。
雖然我國是玉米種植大國,但是玉米的種植技術仍然較落后,農民多憑借代代相傳的經驗,對于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理念并不掌握,甚至受傳統思維影響,排斥一些農業技術人員及專家的建議,在實際種植中依然我行我素,致使新型的玉米高產栽培種植技術很難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廣。另外,對玉米研究投入的人、財、物力都遠遠不夠,加上技術裝備落后,致使玉米生產各個環節都會運作不暢,這些都制約著玉米科研的發展速度和先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速度,不同程度上都影響了玉米的生產。
一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規范種子市場統一經營,加大執法部門種子監管力度,杜絕假冒偽劣種子流入市場,同時提高農民的防范意識以及辨別真假種子的能力,選擇正規的公司和廠家購買種子,從源頭上杜絕劣質種子的危害。二是做好玉米選種的種前工作,科學選種,選用的優良品種要通過國家或省審定,具備熟期適宜、抗逆穩產、適宜機械化作業且適應當地氣候和生產條件的優點。三是適期播種,一般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以上開始播種。播種時要保證足夠的土壤墑情,確保種子盡快萌發和出苗。推行機械化精量點播技術,提高幼苗田間均勻度和出苗整齊度。四是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如高產田的標準可掌握在4500~5000株/畝,中產田則適宜在4000~4500株/畝。甜糯玉米一般需控制在3500~4000株/畝,同時播種密度應比預計收獲密度增加10%左右,各種類型的玉米一般采用60厘米等行距方式種植。
要根據土壤墑情、地力條件以及不同玉米的品種特性,綜合運用秸稈還田、秋季土壤深松、增施有機肥和分層施肥等新技術。結合耕地作業,在播種前施足底肥,底肥主要以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并輔以部分氮肥,一般將40%的氮肥作為底肥施入,而剩余的氮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或拔節后一次性追施。追肥時要注意開溝深施,在澆水或降雨期進行追肥。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中耕施肥機械作業或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
同時要把握氮肥、磷肥和鉀肥的配比,進行科學平衡施肥。在施用底肥或種肥時,一般優先選用深松多層施肥和定位施肥精播機械,隨播種帶狀足量施用。帶施底肥要側重深施,防止出現燒種和燒苗的情況。
防治病蟲草害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尤為關鍵,要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及時殺蟲除草,大力推廣一噴多防技術,提高玉米的全苗率。在玉米生長到4~5葉期時,要注意預治褐斑病,一般采用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多菌靈進行葉面噴霧;在根腐病和大小斑病發病時一般可每畝用30%醚菌酯20毫升對水45千克治療;而一些蟲害如灰飛虱、甜菜夜蛾、棉鈴蟲等,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玉米螟采用殺蟲燈或性誘劑誘殺等生物防治方法;對于紅蜘蛛則要選擇在高溫干旱季節之前及時防治,多使用藥物混合噴霧防治,一般建議連續使用2天,間隔7~10天。
對于草害防控,要時刻注意防止玉米受到雜草侵襲,及時進行藥物噴施,藥劑使用情況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或咨詢相關技術專家,謹防出現盲目噴施藥物造成藥害的情況發生。
玉米收獲一定要掌握時機,不易太早收割,適期晚收有助于提高玉米單產。一般情況下,在不影響下茬小麥適期播種的狀態下,適當推遲玉米收獲時間,不僅可以延長籽粒灌漿、提高粒重,而且使農民實現增產增收。此外,加大玉米科技投入,改變玉米育種傳統認知,推廣優良玉米雜交種的選育,加強技術理論研究也是提高玉米單產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基層農技推廣技術,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培育一批農業技術專業人才開展科技下鄉,提高農民科技知識和科學種田水平,將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到戶,讓農民掌握更多先進的種植要點和管理技術,引導傳統農戶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