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朝輝
小麥是邢臺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提升小麥的總產量,能夠進一步的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使種植小麥的農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農民的生活質量也會提高。小麥對于種植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在小麥栽培與田間管理中,要創造良好的種植與生長環境,實現小麥的增產增收。小麥種植戶要加強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做好病蟲害防治,保障小麥的茁壯生長,提升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
近幾年,在現代化農業的推廣下,農業生產模式轉變,促進了小麥種植業的發展。小麥種植中選擇合適的品種是提升小麥產量與質量的前提。選好種后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處理,均勻播種,同時也要使用精量播種技術,彌補小麥種植技術上的不足,提升小麥的抗病性與抗倒伏能力。經過對調查資料的整理得出,優質的播種法在地勢高、水資源豐富的地方普遍采用,而精量播種法可以提高產量,降低播種量和生產費用。所以,精量播種法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運用,有利于小麥栽培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選用優良的播種法應注重:首先采用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測定土地的肥力。在正常條件下,要根據作物生長需要,施用化肥,以確保氮、磷的均衡,并通過調節活土層的深度,提高通氣和保水能力。搞好土地整理,改善現有的土地狀況,提高麥田品質。其次選擇麥粒大、麥穗多的小麥品種。在播種之前使用藥液浸泡種子,這樣不僅能夠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同時能夠提升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控制小麥的播種數量,避免由于種植密度過大對小麥的正常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化學防治是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使用化學藥物防治。例如在小麥播種前,使用藥物浸泡種子,能夠有效的預防蠐螬等害蟲,同時能夠為小麥種子在出芽階段或生長階段提供保護。每畝小麥田使用25%鐵銹寧可濕性粉劑對水50克對小麥進行噴灑,能有效預防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發生銹病與白粉病。
但需要注意使用化學藥劑時,要嚴格控制用量,提升防治效果,避免化學藥劑過量對農作物造成損傷。例如在小麥的返青期,紋枯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為防止農藥對小麥的品質和收成產生不良影響,可以采用無公害的農藥,將稀釋好的農藥灑在小麥根部,15個小時內,充分的發揮出藥效。吸漿蟲是小麥返青期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蟲害,吸漿蟲會吸取小麥的汁液,若未及時的控制,將會對小麥造成大面積的危害??蓪⒓谆惲兹楦鄧姙⒌睫r田地表,防止吸漿蟲幼蟲的危害。
一般在小麥播種前期采取藥劑拌種方式,提升小麥的病蟲害預防能力。藥劑拌種防治技術簡單、高效、成本低,當前在小麥的種植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項數據表明藥劑拌種防治技術的通過對病害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減少病害的發病率。尤其是對某些高感染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控制作用。
在選用拌種子的農藥時,應盡可能地避免用具有活性的化學物質,這樣能夠有效的保證小麥品質。選擇市場中綠色環保無公害的藥劑,既能起到病蟲害預防效果,同時能夠提升小麥的產量與質量。
伴隨著現代化、機械化農業的發展,在小麥種植中也要加強先進種植技術的使用,以助于小麥產量的提高,同時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這就要求小麥種植者要掌握先進的栽培技術,熟悉栽培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結合當前小麥的種植情況來看,一些種植人員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對現代化種植技術不夠了解,在實際的種植中無法充分地發揮出先進種植技術的效果,這對農業種植的現代化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職能,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對鄉村中的先進農業技術的普及,派遣技術骨干到基層去培訓,指導和組織農戶到麥田生產示范基地參觀新型種植技術,了解優質小麥品種,使其意識到通過優化與改進種植技術能夠提升經濟效益。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升基層農民隊伍的素質,進一步推動我國現代化農業種植發展,為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提供助力,同時提升小麥的種植技術水平。
除此之外,圍繞小麥新品種、新技術、新業態進行培訓工作,通過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轉變農民觀念,提高農民的先進技術運用水平,為實現小麥持續穩定增收和增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麥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決定了糧食儲備以及經濟發展。雖然我國當前的小麥種植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為了進一步實現小麥的高質、高產,需要不斷的優化與改進小麥栽培技術,并且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升小麥帶來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