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碩琦
隨著全球經濟貿易的飛速發展,各國間貿易往來變得日益密切,我國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也顯得愈發重要。但由于目前我國運輸企業的裝卸設備落后、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不完善、運輸團隊專業化水平低、國標集裝箱數量與質量均有所欠缺等因素,導致我國發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困難重重。基于此,本文對當前我國鐵路集裝箱在開展多式聯運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優化建議與解決措施。
多式聯運指的是一種新型的綜合連貫運輸方式,通過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相銜接,實現貨物的地域性轉移的運輸活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是一種以集裝箱為單一媒介的鐵路運輸方式[1],目前廣泛應用于國際市場。作為專用于貨物運輸的大型裝貨容器,在集裝箱的規格與強度等方面都有著明確規定,由于密封性良好,幾乎不受惡劣天氣影響,對貨物的保密性與保護性能良好;而且因其大小規格一致,在裝卸過程中可使用統一的機器設備進行操作,減少貨物搬運等待時間、簡化中間流程,從而提高了貨物運輸流程的整體工作效率。因此,通過開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可以更加迅速地推動我國鐵路運輸事業向前發展,進而提高鐵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相結合的整體運作效益,更好的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所以,應在具體的聯合運輸推廣實踐過程中發現該領域當前所存在的具體問題,找出制約其發展的癥結所在,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產業技術革新以及運輸配套設施的優化升級,實現我國鐵路集裝箱運輸在多式聯運領域中新的飛躍。
隨著我國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物流運輸貨物的附加值也在逐年攀升。為了提高物流運輸效率、實現物流資源利用的合理化與集約化,我國的鐵路貨物運輸方式正積極地向以集裝箱運輸為核心的多種方式聯合運輸的方向轉型升級。在我國,由于可供選擇的交通運輸方式多種多樣,航空運輸、水路運輸以及公路運輸都在各自的領域實現快速發展,這也使得鐵路集裝箱聯合運輸的方式開展進程較為緩慢;同時,由于受到我國地域遼闊、地勢復雜,運輸資源分布不均衡,運輸運力在各個地區也有所不同等因素的影響,鐵路集裝箱貨運日益上升的運輸需求仍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除此之外,由于集裝箱運輸的特殊性,鐵路集裝箱運輸的總體運價普遍高于公路運輸和水路運輸,在價格上也不具備競爭優勢,“單向貨流”的時常存在也使得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運輸成本上升,較高的運輸成本也極易導致有車無貨的現象存在。相關部門政策制定的不合理性,也導致了我國鐵路集裝箱聯合運輸的總體效率低下。雖然,在“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倡議下,中歐班列的運行已覆蓋了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但相比較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多式聯運總量還達不到全社會總貨運量之和的百分之三,與發達國家間仍存在著較大差距[2]。
(一)設施設備現代化水平不高,集裝箱種類單一。我國當前鐵路集裝箱運輸所使用的設施設備現代化水平不高,諸如用于裝卸的機器設備、專用車輛等基礎設施的欠缺[3],沒有使用標準化的裝卸設備進行貨物運輸極易造成集裝箱在搬運過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不僅大大增加了貨物的運輸成本,集裝箱裝卸的速度和效率也會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由于我國的鐵路集裝箱種類十分單一,因此無法對品質要求較高的貨物進行運輸,從而局限了其他運輸方式的選擇,與鐵路開展多式聯運的合作也受到抑制。(二)運輸管理系統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時。目前由于我國對于鐵路集裝箱運輸管理的信息系統還不夠完善,并未實現與其他運輸方式信息網絡的聯通,從而導致貨物的物流信息更新效率較低,無法及時準確的將物流信息實施向客戶反饋,這也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發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產生了消極影響。(三)管理缺乏自主權與主導性,集裝箱運輸缺乏特殊性。在開展鐵路集裝箱聯合運輸過程中,我國相關物流運輸企業對于多式聯運的管理缺乏自主權和主導性,沒有形成聯合信息網絡來對物流運輸企業進行集中組織與統一協調,而僅僅是將裝卸貨物的站場作為臨時作業點;同時,在運輸過程中,多數企業為節省運輸成本,都選擇將集裝箱貨物與普通貨物堆放在一起等待集中運輸,這也使得集裝箱貨物需要經歷比原本所需更多的中間環節,過長的運輸時間不僅影響了下一種運輸方式的接貨時間,還使得貨物品質無法得到保障,集裝箱貨物的特殊性無法得以顯現。因此,多式聯運的整體運輸效率被拉低,終端客戶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客源也隨之流失。(四)運輸技術條件較低,國際通用集裝箱數量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上包括國內近年來對于物流行業的運輸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市場上需要運輸的大宗商品對于物流的新標準也日益嚴苛。然而,當前我國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技術條件較低,暫未實現現代化技術運用全覆蓋,無法滿足目標客戶的運輸需要,進而影響到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所承運的貨源質量;除此之外,我國正在使用的國際通用集裝箱箱體數量較少[4],要想盡快與國際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接軌,還需要更新大量貨運集裝箱,以滿足當下的發展要求。
(一)引進現代化設施設備,豐富集裝箱種類。針對目前我國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運輸過程中,設施設備現代化水平不高的問題,相關物流運輸企業應當加大資金投入,購置新型運輸設備以滿足其更新換代的現實需求。通過新設備的引進,實現新老設備的交替,比如使用具有現代化特色的集裝箱跨運車來代替集裝箱龍門吊等裝卸設備,用靈活高效的機器代替效率低下的人力[2];對于種類單一的集裝箱,也可以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篩選,不僅需要購置符合國際標準的通用集裝箱,同時還可以結合市場的特色需求選擇其它合適的多式聯運專用運輸箱,以滿足不同運輸方式下的運輸需求,更好地適應瞬息萬變的國際國內貨物運輸市場。(二)完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物流信息互通。我國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是否能順利推廣,關鍵還是要依賴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是否實現了信息的互通有無。因此,相關物流運輸企業均需要盡快完善各運輸方式的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物流信息的透明化與可視化;通過加強各運輸站點的聯系實現物流信息共享,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自動化信息采集平臺,保證物流信息在平臺上的快速流通;還需建立與客戶關聯的客戶服務系統與客戶端,以保障客戶所運輸貨物的物流信息能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客戶,滿足客戶實時查看了解貨物物流信息的需求,進一步推動我國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三)優化運輸站場布局,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要想解決當下僅僅將裝卸貨物的站場作為集中作業點的現狀,有關企業應積極完善對運輸站場的布局,擴大集裝箱運輸的實際吞吐能力;又由于在當地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事業可以有效帶動周邊區域的協同發展,從而形成相關產業鏈以實現規模效益。因此,相關物流運輸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的運輸管理技術與基礎設施設備打造專業化的集裝箱物流中心,使之成為具有極大影響力的現代化鐵路集裝箱運輸辦理站,通過對站內設施設備及專業技術水平的不斷強化與提高,進一步促進我國鐵路多式聯運的運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四)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了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步伐,我國的相關運輸管理部門應該對本國的鐵路多式聯運的運輸方案進行修改與優化,以此滿足當下市場大環境對于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新需求,使其更快更好地與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要求接軌。有關物流運輸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與海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他國先進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管理辦法,汲取其他國家優秀的發展經驗[5],再結合自身國家的實際發展特點不斷完善,對于實際運用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優化調整,以保證我國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世界。除此之外,還可以對我國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運輸方式進行合作創新,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我國地勢種類復雜多樣的特點,因地制宜、擇優選擇,立足當地實際的發展需求,選擇該地區具有較大發展潛力與經濟優勢的運輸方式,再與鐵路運輸完美結合起來實現多種方式的聯合運輸一體化發展。在對多種運輸方式聯合管理的強化階段中,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將物流運輸企業的戰略化發展作為前提,重視港口碼頭、公路等與鐵路運輸方式的協同化管理,通過對聯合管理方式的優化創新,進而促進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的運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環節整體發展,也更有可能實現各部門的資本融合[6]。在客戶管理方面,可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管理機制,通過對集裝箱運輸市場的需求調查,開發差異化的集裝箱運輸產品,以滿足不同種類客戶的運輸需求,比如針對運輸量大的客戶在確保安全快速的前提下,提供定制化鐵路運輸方案,推動集裝箱多式聯運向個性化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在發展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與阻礙,但從總體發展趨勢上說,我國多式聯運的運輸業務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向上發展和完善的。隨著我國高速鐵路不斷建設、信息化水平持續提高,我國的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擁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