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偉蔚
高速公路與國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國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山區高速公路的施工過程中高速公路路線設計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與普通區域的高速公路建設不同,山區高速公路因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方案處理。就當前而言,我國山區中所存在的高速公路都會因使用時間長或者其他原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這與當前社會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因而需要企業加強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
公路建設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為促進山區經濟發展,需全面推進山區公路建設。但山區公路建設面臨著地形復雜、環境惡劣等問題,大幅增加公路路線設計的難度。因此,如何克服地形、地質、坡度等影響,設計出安全性高、環保性優、經濟性好相統一的公路線路,成為公路路線設計的重要研究問題。
通常情況下,無論是山區還是尋常地區,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過程中始終要遵循著路線最大的規定,尤其是在進行橋梁部分、隧道部分的施工過程中,都要根據線路進行相應的設計與施工。正因如此,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不僅要對路基橫截面所要承受的實際應力進行計算,還要對不同部分材料進行較為合理的選擇,并根據山區的實際地貌形狀不同適時改變所建隧道的類型與長度,將洞口的朝向是否符合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需求的概念加以考慮。
2.1 地形。地形復雜是山區高速公路建設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路線需要橫跨高山、峽谷等地形,大幅增加了線路的設計和施工難度。通常,山區高速公路橫波比例大于1∶4,甚至在部分特殊路段比例可達1∶1。復雜路段地基設計過程中,需先進行寬平臺設計,并通過實施路線路基加筋、支擋等措施提升路基的穩定性。因此,在山區公路路線設計過程中,對較陡的橫向地形,應盡量選擇繞行,以降低工程施工難度。若無法實現繞行的路段,則必須做好路基或橋梁的合理設計。
2.2 不良地質。山區公路建設往往會遇到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情況,尤其是在碎片化地質結構的山區路段。地質問題主要出現在工程施工階段,為施工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選擇線路時必須全面、充分地勘查好線路的走廊帶地質情況。線路在經過地質比較復雜的路段時,既會增加路線設計、施工難度,還會大幅提高項目成本,更會影響公路的運營安全性。因此,需要在設計路線過程中,以繞開不良地質作為設計的第一準則。對無法繞行的路段,需要盡可能縮短復雜地質路段距離,在確保施工和運營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項目造價控制。
2.3 環保因素。山區地形復雜,土壤質量差,部分線路路段的植被較少。在施工過程中,開挖時會將大量泥土覆蓋在植被上,從而破壞原始地表植被。若無法做好植被的保護工作,將受到重力、水、風等因素影響,加劇沿線植被的破壞。公路建設會帶來嚴重的粉塵、噪聲污染,對線路沿線的人和動物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山區公路路線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結合線路走向及沿線地形地質情況進行考慮,在確保不影響駕駛員視線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
2.4 規劃因素。山區公路線路規劃時,需把道路功能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如該路段在整個道路線路網中能發揮重要的經濟作用,則需將其作為促進周邊經濟發展的關鍵路段。所以,在確保道路建設合理的情況下,盡可能與城鎮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在不影響出行的同時,促進周邊經濟的發展。鑒于道路運營中產生的噪聲會對人民生活造成影響,對部分經過住宅區的路段,需要合理設置聲屏障,以盡可能減輕噪聲影響。此外,對經過軍事基地、自然保護區等路段,則需要做好各方之間的溝通,以采用最優化的整體規劃設計。
2.5 工程方案和造價因素。不同的公路路線設計方案,其項目建設成本也完全不同。在山區高速公路施工中,往往需要建設高架橋,包括路堤、隧道、橋梁等建設,需要的成本比在平原區更高。在復雜地質、地形的路段建設,不僅施工難度更高,而且工程造價更高。因此,在公路路線設計中,在保證線路安全的基礎上,需從工程造價方面考慮做好線路總體設計。
3.1 地質問題。在當前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過程中,地質問題是需要施工企業重視的。我國土地遼闊,即便是同一座山區也會出現不同的地貌,地形無比復雜,低谷與高峰之間海拔距離相對較大,正因如此,為確保山區高速公路能夠順利施工并且滿足人們當前的出行需要,施工企業要在進行路線設計的過程中對實地進行深入勘測,以此來降低高速公路對行駛車輛的影響,從而提高山區高速公路的安全性。由于山區的地貌較為復雜,不同區域的土質在硬度、粘黏性以及含水性等方面也會有所不同,軟土一類的土壤土質顯然無法滿足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要求,以至于高速公路的施工工程無法順利進行,對最終質量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在進行高速公路施工的過程中還要對附近山體的土質以及環境因素進行調查,避免因暴雨等惡劣天氣出現山體滑坡等情況出現,對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
3.2 環境問題。通常情況下,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的施工過程中,會將工程經濟效益放在首位,通過減少相關的施工成本預算與支出來最大化提升工程單位利潤。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單位往往會忽略在建設山區高速公路時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這是由于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施工的過程中,路橋單位所要進行預測思考相對復雜,在實際施工時也要面對極大的難題,因此需要通過不同程度的操作手段來降低山區高速公路的施工難度。盡管山區高速公路的施工效率會以此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時也難免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影響與危害,比如說在進行施工過程中將線路上的樹木進行砍伐或者對土壤進行挖掘,都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在施工結束后,周圍環境需要較長時間進行生態修復,當發生洪澇災害或者泥石流等情況時,高速公路附近缺乏足夠的森林防護帶,進而對過往的行駛車輛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3.3 設計問題。與平原地區不同,山區的地形地貌相對復雜,人們對于尋常高速公路的設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山區的建設需求。對平原地區的高速公路設計建設而言,不需要過多考慮地形所帶來的問題與影響,只需要遵循相應的路線設計即可,但山區在這方面卻有較為明顯的不同,無論是土質還是地形走向,在路線設計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會對其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如果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時還一味地使用常規的高速公路建設框架,便會使整個山區高速公路的施工因各種因素無法順利進行,即便最終竣工后,山區高速公路的質量也無法滿足相關要求,嚴重還會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出現塌陷等問題,對國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
4.1 根據地質進行選線。路橋單位要想確保山區高速公路的最終質量不會受到影響,就要在進行路線設計階段根據當地的土地質量進行合理的線路規劃。在進行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對所要施工的山體區域進行深入勘探,明確并掌握相應的地質條件,以此為基礎再進行山區高速公路路線的設計。地質條件是山區高速公路的施工過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決定了山區高速公路質量能否符合相關設計要求,是國民生活出行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設計人員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避開土質糟糕或者周圍環境相對惡劣的區域,選擇地質條件較為優質或穩定的區域,以此來提高山區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4.2 減少對環境的破壞?,F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環境保護也缺乏重視,在這種環境下,施工單位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的路線設計以及施工的過程中,要將環境保護放在工作重心,以此來響應國家的相關號召與政策。在進行路線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有意避開相關的電路網絡設施,并對其做好充足的防護準備,以此來確保山區附近生活的人們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的材料選擇以及采購過程中,需要選擇低污染的綠色材料,以此來減少因公路建設而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現象。另外,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確保周圍的土質地貌不會因此受到大幅度的影響,所造成的污染處于環境修復的可承受范圍內,極大程度上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等情況的發生。
4.3 線路設計符合相關要求。據統計,山區高速公路上所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大于平原區域的高速公路,這是由于山區高速公路因環境原因需要進行大量的彎道設計,加之有山體進行遮擋,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人們無法察覺到另一邊的情況。正因如此,路橋單位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相應要求,確保高速公路彎道與山區的實際情況相契合,并設立較為合理的限速標識,確保國民在行駛過程中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從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
綜上所述,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受到地形、地質、環保、規劃、造價等因素的影響,需要考慮駕駛視距、坡長坡度、豎曲線等設計問題,其設計難度非常高。因此,在路線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影響因素及設計問題,采取視距合理控制、坡長坡度控制、道路線形優化等方案,以提高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及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