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景云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傳媒業已進入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融媒體時代。媒體最關心的是什么?出版安全!受眾最關心的是什么?好的精神產品!
好的精神產品,起碼是質量過關。這就要求我們的審讀人員,必須具備很強的政治敏感度,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思考,保證新聞傳播一定要真實可靠。
自2013年以來,無論是在哈密日報社還是哈密市融媒體中心,我都在總編室工作,我的主要職責都是審讀,即對刊出的稿件進行“把關”,校正稿件中的各種差錯,不讓有錯誤的、不準確的、有可能引起讀者誤解的內容刊發出來。審稿具體由審讀、寫審讀報告兩部分組成,因此又稱審讀。
新聞產業是個必須天天面對的朝陽產業。當前,新媒體的興起讓新聞的傳播度更快,平時看起來循規蹈矩的人也可能在不經意間在互聯網上發表一些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匪夷所思的內容。這對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傳統媒體形成了嚴重挑戰、帶來了安全隱患。作為哈密的主流媒體,我們的使命就是為黨和人民所用,決不為錯誤思想張目,這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責任。
在我近十年的總編室工作生涯中,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掌握了些審讀的基本規律。就報紙而言,就是要對刊發的稿件從內容上、形式上、文字上、整體關系上做到“十看”。
一看稿件的宣傳口徑是否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政策界限是否清楚,特別是對重大政治問題、政策問題、理論問題的闡述是否準確無誤,對國內、國際重大問題的提法和態度是否符合黨的要求,絕不允許刊發出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示,要求相悖的內容。若干年前,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評論員文章,題目是“站在反分裂斗爭的前沿”,因為稿件編排,感覺橫放不如豎排好看,在倒騰中,丟了個關鍵字,成了“站在分裂斗爭的前沿”。這個錯誤很嚴重,做檢查、換崗位沒得說。
二看稿件中闡述的觀點是否全面、辯證,防止稿件出現片面性、絕對化的內容,以免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還要看稿件中是否有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內容。比如,2019年,審讀人員在處理的幾期廣告詞中,看到某某某月餅團購優惠七折,還搞了熱線。公款送月餅是明令禁止的。團購肯定非個人行為。有和政府、政策對著干之嫌,刪去,寧肯經濟受損失,不能政治犯錯誤。又一期房地產的廣告,有這樣的廣告詞,講該地段房產必漲無疑,這和大形勢是相悖的,況且黨報登出來,那還得了。黨報的名譽不能受損。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三看稿件的適宜性,要嚴格掌握對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大問題、重大事件的刊發時機,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保持一致。要注意宣傳紀律和宣傳策略,注意宣傳效果。防止不聽招呼,搶先刊發的錯誤做法。
四看稿件內容是否涉密,凡是涉密內容均應進行符合保密要求的技術處理,要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機密。
五看稿件的內容是否合乎情理,時間有無矛盾,提法是否科學,有無移花接木、合理想象、張冠李戴等現象,稿件中發現類似問題,要及時加以糾正。比如本報一記者在采寫稿件中,由于筆誤,將一上世紀50年代自內地來疆的文藝愛好者來哈時間寫成“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好在審稿時審讀人員發現,并加以糾正,否則哈密恐怕會出現一個和哈密瓜一樣有名的概念。因為哈密橫空出了位近200歲的活人。
六看稿件中的基本事實是否清楚。要檢查人名、地名是否寫顛倒了、是否寫漏了字、是否寫成了同音不同形的字或形狀相近的錯字。作為審讀人員常會看到記者稿件中出現的人名、地名及事物交代不清楚的現象。特別是有的稿子為了節省文字,常常使用簡稱,如“小張”“老李”等,第一次出現應寫出全稱。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某部門一名通訊員一次給我打電話,說他采寫的稿子怎么變成伊吾縣的稿件了。我仔細調閱原稿,確實是巴里坤的稿件,確實讓編輯改成伊吾了。因為他自己在五要素上交代不清楚,他寫的是縣某部門,如果說他要寫自治縣,編輯怎么也套不上伊吾縣。其次,還要檢查文中涉及的人物職務名稱是否準確、是正職還是副職,職務名稱是否張冠李戴、是否用得恰當、是否已經變動。2019 年1 月21 日,《哈密日報》2版刊發的消息《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兵團第十三師春晚精彩上演》一文第二段中,錯將哈密市黨組成員、副市長李某銀姓名打成了“劉某銀”。作為相關責任人,我們一天收到幾個電話,只能寫檢查、挨批評。此外,還要認真檢查組織機構名稱是否準確,尤其是國名、地名是否正確。前不久,融媒體一記者就在稿件中將廣東、廣西、湖南、四川并列稱為四省區,但因為廣西是壯族自治區,記者就犯了常識性的錯誤。與此同時,還要檢查時間和各種數據是否無誤,要逐項加以核對。特別是在年初、年未,月初、月未的時侯,要防止在今年、明年、上月、下月、本月等時間概念上出差錯。檢查數據后要注意核算、分析、對比,心中要明白有數。
七看版面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特別是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有大事發生時就顯得更為重要。黨和國家完成換屆任務,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作為地市媒體如何排版、如何用稿,頗費心思,我們是沒搞夜班制,但為了讓次日一上班大家都能看到最新時政新聞,我們是加版、加班又加點,等稿到深夜,一版該登什么、哪些圖片該上、怎么擺放,都要等新華社錄稿,和新疆日報對版,否則就會發生錯誤。
八看稿件的次序安排是否得當。首先,看確定的頭條和二三條是否得當,是否將最新最重要的新聞放在了頭條,如果頭三條重要性相近,應將短稿放前面、長稿放后面。審看新聞,既要注意“正常情況”,更要隨時注意新情況、新變化,果斷進行靈活調整,同時還要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及時調整安排新聞的次序問題。
九看稿件的語言文字是否規范,包括提法是否妥當,結構是否合理,文句是否通順。用語是否準確,詞語搭配是否恰當,是否合乎邏輯,是否合乎語法要求,在審讀或稿件時,對這些方面都要認真加以推蔽,務必使稿件明白曉暢,生動自然。要將長句改成短句,將復句改成單句,將倒裝句改成陳述句,將歐化句式改成我們習慣句式,將稿件敘述中的不連貫、不清楚的句子改過來,要仔細琢磨稿件中的標題,加以校正和修改。
十看報紙版面的整體效果,要將所有版面進行比較,看是否有重稿,是否有矛盾,是否有不協調的地方,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糾正。2021年12月3日出版的《哈密日報》一版報眼刊登了新華社稿件《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于近期進行》,就與四版上刊登的新華社稿件重稿。編輯、編輯部主任、審讀、總編輯一一受罰。
在長期的工作中,我們發現報上許多差錯是很低級的,如果能多看一眼,就能避免差錯的發生。比如:《哈密日報》1版曾刊發《興文化之風 建魅力警營 ——巴里坤縣三塘湖邊防派出所文化建設紀實》一稿,因采編審校各環節把關不嚴,一路綠燈,將副標題“邊防派出所”的“邊”字漏寫,導致出現標題差錯。接到讀者提示的總編輯通知到相關部室采編人員及審讀同志,要求對存在差錯問題深刻反思,并進行經濟處罰。比如,2021年1月15日本報漢文正報3版出現差錯,圖片新聞《冬日游升溫》的圖說中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縣應該為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區和縣一字之差,讓當天審報的一干人教訓深刻。如果多看一看,我們的版面上就不會出現“只見一股人流擁(應為‘涌’)動,由遠而近;他此時浮想聯翩,文思奔踴(應為‘涌’)”等等。
在出報環節中,要像過濾器一樣,把“雜質”(差錯)一絲不茍地“濾”(改)掉。在審讀工作中,會碰到很多難以認定的差錯,在不能準確認定的情形下,需要查找工具書或上正規網站查詢。如“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中的“屬”字,憑印象是“囑”,“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中的“溯”和“渺”字,自我感覺是“朔”“緲”,但通過查工具書就可糾正自己的錯誤。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有些審讀人員免不了會產生一種疲勞,這種疲勞的出現,使得報刊差錯不斷。如何避免審稿疲勞呢?
作為編審人員,經常一干工作就挪不了“窩”,短則幾小時長則十幾個小時,不注意鍛煉身體,就會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有關臨床研究發現,一個人若長期處于疲勞的狀態,其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疾病就會不招自來。比如常見的頸椎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都和缺少運動有關。長期亞健康的狀態,就會導致工作效率低、出錯多。
注重健康,加強鍛煉。保持良好的體質。一是要保持心態良好,培養自己為新聞事業獻身的精神;二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三是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四是要積極參加各種戶外運動,鍛煉身體,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