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昕
(遼寧省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遼寧省基礎測繪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新時期背景,在地形圖測量工作開展環節,測量方法應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地形圖測量的整體效果。因此,在該項工作開展的階段中,想要提升地形圖的完整性,需要明確地形圖測量方法的要點,從而滿足地形圖繪制的要求。
2.1.1 測量原理
全站儀數字地形圖包含外業數據采集、內業數據處理、圖形輸出等結構部分。外業數據采集中又包含了控制測量以及碎部測量。根據不同的測量層次性數據信息,控制測量又可以分為基本控制測量與圖根控制測量;以測量方式的差異進行分類,控制測量主要是平面控制測量與高程控制測量。控制測量是應用GPS 測量、導線測量等方式來實現;碎部測量則是應用幾何水準測量、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等方式進行。碎部測量通常采用坐標法進行工作,同時也可以選擇應用前方交會、后方交會等方式開展工作。內業數據處理環節中,首先,將數據傳輸到計算機系統內,通過記事本打開DAT 文件,然后,檢查數據信息,將系統內控制網的數據信息合并處理,最后,結合外業草圖,通過數字化軟件處理,就可以根據地形圖的要求標示出地物符號。經地形圖復核檢查符合要求后,可直接輸出電子圖,或是通過外置設備打印紙質圖[1]。
2.1.2 精度控制
全站儀數字化測圖在精度控制中,可按照地形點平面位置精度與高程精度方式進行控制。平面位置精度是通過對待測點位的中誤差、水平距離中誤差、水平角中誤差幾個部分進行控制。高程選擇三角高程測量時,高程誤差主要從儀器中誤差、棱鏡高中誤差、豎直角高中誤差進行分析。因此,地形測量環節必須做好對中精度的控制,尤其是要保證棱鏡對中和棱鏡桿鉛錘的精度。同時,在精度控制環節還要保證待測點的偏心與測距長度符合要求。因此,在高程測量精度方面,需要保證誤差處于可控范圍內,且加強管理和控制,消除誤差的影響。
2.2.1 測量原理
GPS-RTK 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動態定位技術,該技術測量速度快、數據精度較特點,GPS-RTK 在應用時通過利用GPS載波相位直接觀測測量基站與流動站的數據信息,然后利用差分處理能夠將觀測后的數據誤差大部分消除,從而使得到的定位數據有較高的精度。該技術的關鍵點在于數據的傳輸處理。在測量的過程中,以WGS-84 坐標系測量高程作為大地高程,但是地形測量主要采取正常的測量高為標準,兩者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在異常高計算時選擇擬合法計算。另外,在測區首級控制網為GPS 網時,應當以WGS-84、BJZ5 系統坐標為基礎,按照測量控制的要求進行測量,如此方能提升測量精度。
2.2.2 精度控制
GPS-RTK 測量精度不僅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同時還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基站因素、觀測引起的誤差等。人為測量因素包括測量前初始化是否完善、手持桿是否垂直以及操作技巧是否成熟等相關因素。測量環境中如果存在強烈的電磁干擾、物體遮蓋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測量精度無法滿足要求。針對此類問題,操作時需要遠離高壓線、通信塔或者其他樹木等。同時,在基準站設置時,應該保證其控制點精度、信號強度符合要求[2]。此外,為了提升測量精度,在每日作業前后、作業時必須進行對比測量,保證測量數據更加精確。GPS 測量誤差的影響因素較多,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必要的處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從而保證測量精度。
無人機測量和傳統的測量技術相比,傳統測量技術飛行姿態控制方面并不靈活,控制效果相對較差,天氣環境的干擾和影響是比較大。所以在進行高程測量時,無人機的測量精度要超過傳統測量方式,無人機操作時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相機的角度以及重疊度。
在無人機精度控制的過程中,進行飛行方案的變化和調整非常重要。飛行方案制訂時必須設置合理的航速、航高等技術參數。一般情況下,航速調整為80 km/h 時航高就會受到測量目標以及基高比平衡的影響。此外,無人機測量之前,需要在測量范圍內布設控制網,控制點航向的寬度可以放寬,如1∶2 000 地形圖測量一般可以放寬到20~30 條基線,但是也要設置必要的檢查點,從而滿足測量需求[3]。
地形圖測圖比例的設定也非常重要。地形圖測量時需要以設計方案為基礎,選取合適的測量方法,保證地形圖測量的技術參數符合設定要求。一般而言,1∶5 000 可以在總體規劃、可行性研究等初步設計環節中應用;1∶2 000 則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地質災害及城鎮規劃中應用;1∶000、1∶500 通常在施工圖設計與初步設計中應用。
結合不同的測量區域要求,主要有一般地區、城鎮、工業礦區、水域等,選擇合適的測量方式,如全站儀、GPS-RTK、平板測圖等方式,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多種方法聯合的測圖方式,以滿足數據精度要求。
數字地形圖軟件的選擇也極為重要,要根據測量圖精度需求進行選擇,綜合考慮功能、操作界面等問題,從而滿足測量結果規范化、精確性的要求。
外業測量完成之后,根據需要進行內業檢查,全面對照,做好實測檢測,實際檢測工作量應該不少于測量圖的10%。
圖根平面控制與高程控制測量,結合實際工作需要進行同時或者分別測量以滿足數據應用標準。圖根點在相鄰等級控制時,針對點誤差控制,需要確保誤差控制在0.1mm 以內,高程中誤差控制在基本等高距的1/10 以內。如果測量區域比較小,圖根測量時需要進入現場進行準確測量,確定合適的測量區域,明確相應的測量方案,以滿足實際測量要求。
工程測量作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地形圖測量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有些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在地形圖測量時沒有按照規范的程序開展工作,或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意篡改數據,使得測量數據不符合實際或者不滿足精度要求。
測量儀器設備也是影響測量精度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將健全的設備維護方案構建出來,嚴格按照維護方法做好設備的維護與調節。
地形圖測量中,環境、天氣的變化也會對測量結果造成影響。若在陰天進行測量,由于光線不足,可視距離變短,測量出來的數據就會存在偏差,因此,在地形圖測量時需要考慮環境天氣問題,選擇陽光明媚的天氣進行測量作業[4]。
加強測量團隊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管理者如果不重視人員管理,工作程序存有缺陷,容易導致測量結果不精確。因此,測繪單位必須加大力度進行人員與儀器的管理,統一調配使用,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全面消除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才能保證測量數據的精確度。
在地形圖測量工作開展前,需要根據工程項目的需求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在資料收集過程中還需要進入現場做好實地勘查,確保相關的點位以及數據具備可行性以及科學性。
在進行控制網布設階段,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控制網加密。一般來說,定位測量選點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1)選擇的點位必須要能夠滿足觀測條件。
2)選擇的點位要與發射源保持一定距離,一般來說,要超過200 m。同時,還需要對發射源以及電磁波的影響進行全面分析,將相關的資料參數標注在系統上。
3)選點時需要避開多路徑環境產生的影響,例如,高大建筑產生的影響、樹冠產生的影響以及近處水面產生的影響。
在進行外業觀測時,GPS 控制網的布設可以采取靜態以及快速靜態的兩種模式開展。由于快速靜態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觀測基線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在選擇時需要按照實際需求合理選用,并且在每次觀測的時候要對相關的參數進行核對,如此才能夠提高測量的精確度[5]。
綜上所述,在地形圖測量的過程中,影響測量精度的因素有很多種,不僅包含了環境影響、設備影響,同時還有人員操作影響以及數據處理影響。因此,在地形圖測量中,需要按照實際需求做好測量方法的選擇,且在無人機航測中還要對飛行路線進行科學分析,保證飛行航線的完整性。同時,在測量時還需做好數據誤差控制,通過更新方法、更新技術,做好各個流程監督與管理工作,為測量技術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