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芬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發展已經全面智能化,機械制造類企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為了緊跟社會發展,同步開啟了“智能轉型”,這一時代背景同樣還引發了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在人才培養路徑上,以“工匠精神”為引領,打造具有湖南省本土特色的“芙蓉工匠”精神,培育一批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以此更好地服務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要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就需要隨時關注社會發展、企業動態、用人標準等,便于靈活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從課程體系構建、師資隊伍組建、“產學研一體”、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案創設等方面開創“芙蓉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為社會發展和企業的升級轉型提供人才保障。
機械制造類的升級轉型是順應科技與產業發展,縱觀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歷程,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小規模,純粹依靠手工的生產;第二階段是較大規模的,以電氣化、流水線式的標準化生產;第三階段則是現如今的信息化生產,不僅許多崗位被智能電子所替換,且保留下的人工崗位,對智能、技術方面的操作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三個不同的階段中,我們不難發現,機械制造類的職業教育會隨著每一次的產業升級,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作出同步的轉型。譬如在第一階段中,機械制造類教育主要是以學徒制為主;第二階段由于出現了大量的機器以及大規模的廠房,機械制造類的職業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冒出,技術型人才與日俱增;到第三階段,就業崗位更加智能化,企業對人才的數量更加精簡,對人才的質量要求更高,以往的人工化制造、機械化制造、程式化制造,都極有可能被智能化制造所取代,因此,“芙蓉工匠”的催生正是對應現階段產業“智能轉型”所提出的高標準、高要求做出的對策[1]?!败饺毓そ场痹瓰楹鲜〖o委秘書長劉顯澤為推動湖南制造業發展所提出,自此,“芙蓉工匠”也成為當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大品牌建設?!败饺毓そ场彼癸@的是湖南人特有的精神品質——“吃的苦,霸得蠻,耐得煩”,這一精神像種子一樣撒遍在湖湘土壤中的每一個領域中,在湖南人的世代傳承中,涌現出了許多具有“芙蓉精神”的工匠人,如蔡倫、黃永玉。而縱觀湖南省各產業領域的發展,都依賴于一批又一批“芙蓉工匠”的支撐。
(一)機械制造“智能轉型”的特點。機械制造“智能轉型”是在原來的技術基礎上糅合人工智能技術、云技術、大數據平臺、信息通信技術等,且深度貫通于機械制造的每一個環節中,讓機械制造能夠自我完成指令、自我生產、自我切換、自我決策,簡化以往繁瑣的人工制造環節,優化參數,提高生產效率,這也是制造技術的先進化的一種表現[2]。
(二)機械制造企業的現狀分析。通過實地走訪湖南省的各大、中、小型機械制造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恒天九五重工、遠大集團等),可以得出一些結論。第一,機械制造企業在生產方式上,沿用傳統制造方式的企業仍然占多數,尤其在小型制造企業中尤為普遍,啟用智能化生產的企業基本為幾個大型機械制造企業,且在機械生產的整體環節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第二,通過調訪企業未廣泛實行智能化生產的原因時發現,“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簡而言之,高職機械制造院?,F如今所輸出的人才從專業技術上來看,只能適應企業中的部分普通崗位,但是從企業空缺的所有崗位來看,還有許多高端和智能型崗位沒有對應的人才來操控,如工業機器人的裝調與維護、智能生產線的管理、對大數據的統籌和分析、PLC編程與調試、MES管理系統和各類生產加工軟件的編寫與維護等;再者,這些崗位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較高,要具有吃苦耐勞、一絲不茍、踏實勤懇的精神和態度,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自我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等。由此可以看出,智能型的專業技能人才的短缺不僅是機械制造企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同樣也將是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時所需要做出的靈活轉變。
(三)“智能轉型”背景下高職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從業崗位需求分析。根據機械制造企業的現狀分析可以推測出,這種傳統與智能交替的生產狀態絕不僅存于湖南省的機械制造企業,它所代表的極有可能是全國機械制造業所呈現出的狀態,這同時還意味著,機械制造企業的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逐漸由單一型趨向復合型,即學生既需要有夯實的傳統工業技術,同時還要具備各種先進的智能技術,讓更多學生在從業時能夠精準對應到企業所空缺的智能型崗位。
(一)打造“芙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課程體系?!败饺毓そ场本竦拇蛟炀褪且凇肮そ尘瘛钡幕A上糅合到湖湘精神,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標簽,讓湖湘人才更具有標識性,能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高職機械制造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首先可以從教材著手,將“芙蓉工匠”精神融入到教材內容中,同時聘任和邀請機械制造業內的專家、企業資深技術大師等共同參與其中,組建一支科學的教材編寫隊伍,在教材中注入更多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知識要素。同時,還要注重讓學生將“芙蓉工匠”精神由外而內地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比如,加強學生的實踐環節,由專職教師帶領學生下達到機械制造的第一線,近距離觀摩和感受企業員工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以及一流的技術水平,讓學生也能夠以此為榜樣,將“芙蓉工匠”精神樹立為自己在工作上的標桿[3]。
(二)組建具有“芙蓉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學生要樹立“芙蓉工匠”精神,少不了教師的正確引導,那么教師自身也應當對“芙蓉工匠”精神有充分的認知,它不僅僅代表著高超的制造技術水平,更是一種專業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能夠在機械制造上精益求精,專注提升產品品質和制造技藝,是能夠認真、耐心對待工作的一種心態。教師能準確領悟到“芙蓉工匠”精神的要點,才能在教育過程中以榜樣的力量去引導學生感悟“芙蓉工匠”的魅力,學生意識到這一精神要領之后,才能在學業中以及在未來工作中促使自己成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展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三)構建“產學研一體”的校企合作教學,為“芙蓉工匠”的人才塑造提供機會和平臺。高職機械制造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基本都離不開校企合作模式,因為優質型、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永遠都是多元化培養,無法只依靠某一單方面的努力去實現。“芙蓉工匠”人才的培養同樣如此,并且還需要在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上更加深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將優勢資源綜合集中,形成“產學研一體”的先進教學模式。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在秉持“芙蓉工匠”精神的理念下,機械產品的從制造到生產的整個過程,讓學生有平臺將教材中關于“芙蓉工匠”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驗證,有機會將自身所感悟到的“芙蓉工匠”精神化作行動力在實踐操作中嘗試[4]。此外,“芙蓉工匠”人才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因此,學校和企業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并為他們提供機會,幫助將他們的可行性創新項目落實到實踐環節,一來提升了學生的實戰能力,二來也在無形中推動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
(四)創設智能實訓基地,幫助“芙蓉工匠”人才適應機械制造產業的“智能轉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機械產業的智能化發展,也為了進一步凸顯“芙蓉工匠”人才的優勢,高職院??梢赃x擇大型工廠,共同創設“智能實訓基地”,總的來說,智能實訓基地應當滿足三大特點,第一,生產線與虛擬軟件相結合;第二,智能生產線能與學生實訓相結合;第三,智能生產能結合科研項目。智能實訓基地理應以眾多智能型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為主,如執行層的MES智能系統、傳感層的云數控智能平臺和RFID智能系統、設備層的CNC和自動檢測智能設備、工業機器人產線操控等。在具體的實訓過程中,為保證實訓成效,務必要以真實的產品生產過程為參照,首先引導學生對機械制造產業目前的智能制造有一個全新的認知,再讓學生跟隨教師或專業技術大師嘗試實際操作,根據學生操作過程中的表現出的短缺,進而作出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保障“芙蓉工匠”人才的專業態度和技術水平。最后根據學生在實訓基地的綜合表現,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提供準確的崗位定位,這正是智能實訓基地創設的意義和目的。
機械制造產業的“智能轉型”是社會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這是產業發展的契機,也是對高職教育發起的挑戰。高職機械制造專業要以此為動力,培養更多品牌性的“芙蓉工匠”人才,從精神和技術上展現湖湘人才的獨具一格,符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推動我國機械制造業的不斷前進。
引用出處
[1]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關于印發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Z].工信部聯規[2016]349號.
[2]徐巧寧,俞雪鈺,杜學文.職業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職業教育研究,2020(05):4-9.
[3]劉顯澤.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強省”[N].湖南日報,2016-10-26(04).
[4“]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領下的智能制造研究”課題組,周濟.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J].中國經濟報告,2019(2):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