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輝
高空拋物實時監控系統如同“高空鷹眼”,全天候智能抓拍探頭,能精準鎖定高空拋物肇事者、及時預警攀爬盜竊;“夕陽管家”系統,利用智能門禁以及社區內的視頻監控,及時發現長時間未出門或未回家的老人,守護老人安全;無感智能門禁系統的人臉識別功能方便居民進出,社區居民即使雙手拎著蔬菜水果,或是騎著電動車,也可以輕松刷臉進入小區……隨著一批批智能化設備安裝就緒,安徽省合肥市的市民們體驗到了期盼已久的智慧新生活。
為打通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合肥市民政部門牽頭,大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社區提供免費的孕前優生檢查,您愿意來參加嗎?”在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符合一定條件的居民會收到AI云呼叫的電話,系統及時接收相關語音確認信息,居民有任何疑問也可直接回撥電話轉至社區工作人員。
“以往像免費孕檢、辦理社保等事項,需要社區工作人員逐一電話通知,一天可能要打幾百個電話。”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洪軍介紹,2020年以來,作為合肥市首批試點社區之一,天鵝湖社區全面啟動“智慧社區”建設,積極探索“智管、效能、宜居、平安”四大領域,開發出智慧關懷、智能守護、智慧辦事、智感通行、智慧辦公、智能臺賬、智能外呼、智能議事等8個場景。
天鵝湖社區在智能化方面的探索,是合肥市全面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一個縮影。2019年,合肥市制定《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規劃(2019—2021年)》,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11143”智慧社區建設體系。圍繞社區治理、政務、服務、安全四大核心領域,按照“一體智能基礎設施、一套數據資源體系、一個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四類智慧社區應用、三大支撐體系”,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2020年1月,由合肥市民政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財政局等共同實施的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一期)項目啟動。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4個示范樣板社區、4個試點小區及50個平安小區,正在全市城市社區推廣應用。同時,合肥市正在謀劃啟動智慧社區(二期)項目,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市的智慧社區大平臺,建設8個試點智慧社區(覆蓋3個開發區、5個縣市)、1個街道級大智慧社區、1個全域智慧社區、50個試點智慧小區、800個平安小區。
“平時我出差比較多,很少參與線下投票,現在采用線上投票的方式,我用手機就可以操作。”長淮街道臨泉路社區名人御苑小區的業主趙先生說。
今年3月,趙先生所住的名人御苑小區使用融合平臺電子投票系統,發布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活動,291名業主通過手機端“皖事通”APP參與投票,不僅提高了選票收集的效率,還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如果按照以往的投票方式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難以統計,而電子投票很方便,系統自動統計得票數,為社區治理工作有效減輕了負擔。”長淮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長淮街道依托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建立起專屬的社區專題庫,實現數據下沉社區,讓社區居民真正體驗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只有數據多跑路,百姓才能少跑腿。合肥市從社區居民實際需求出發,整合社區公共服務和政務服務資源,按照用戶、數據、業務三融合的思路,通過對接市大數據中心平臺,共接入13家單位89大類4.1億條數據,通過“皖事通”“合肥通”等應用,讓居民用手機即可辦理醫保繳費、生育登記、高齡津貼、社區議事等綜合事項,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目標。
“自從安裝了智能門磁和智慧貓眼,我覺得很放心、很安全。”家住天鵝湖社區天鵝湖畔小區的胡大媽開心地說。
2020年11月,胡大媽家門口多了個“AI看護”,可以智能感應,并與社區的“智慧平臺”相連接,一旦發現老人長時間未出門或未回家,系統就會發出預警。
“依托‘智慧社區’建設,我們在遵循自愿原則的基礎上,為轄區內80歲以上、患有基礎病或是殘障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門磁、智能貓眼,用‘科技+服務’守護老人安全。”天鵝湖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合肥市加強對老年人等群體的關懷服務,為小區增設智能門磁、智能貓眼、高空拋物、智慧路燈桿等智能化設施,讓居民時刻感受“智慧社區”的生活便利。同時,依托智慧社區項目研發殘疾人托養平臺,向全市殘疾人員提供家政、維修、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等服務。截至2022年11月14日,平臺已完成9566名殘疾人員建檔,提供148萬個服務訂單,累計服務金額5421萬元。

通過安裝智能門磁、智能貓眼等設備,實現對高齡、獨居老人的全方位安全守護。
“咔嚓”!只要進出高新區復興家園小區,智能門禁上的攝像頭便會自動拍下行人的照片,并進行人臉識別。
“多虧了小區的人像識別功能,現在我進出小區直接‘刷臉’就可以了,不僅方便,也更有安全感!”家住復興家園的王女士說。復興家園屬于回遷小區,有1萬余居民。之前,小區內發案率較高,現在,慣犯一進小區,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小區安全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關鍵,阻止不法分子進入小區可以有效提升小區的安全性。根據全市居民小區發案情況,合肥市選擇了10個不同類型的案件多發小區,開展先期試點建設。高新區復興家園就是智慧平安小區建設的試點小區之一。復興家園小區安裝了一系列物防、技防設施,如在小區出入口和圍墻,建立門禁道閘系統,實現人臉、車輛自動識別認證和自動感應;在各單元樓出入口安裝監控點位和人臉識別門禁;在公共區域全覆蓋監控點位和防高空拋物探頭。目前,該小區已建成了人臉識別門禁、車輛識別、高空拋物、周邊警戒、立體云防控、電動自行車禁入“6大系統”,實現人過留“臉”、車過留“牌”、物過留“痕”,夯實社會治安智能防控基礎。
復興家園的智慧平安小區建設,給社區居民提供了更安全、更便利、更智能的居住環境。2020年,小區內可防性案件發案2起,同比下降80%。自2021年起,小區實現“零發案”。這樣的“零發案”小區在合肥還有很多。
從數字化到智慧化,讓社區治理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間,合肥市還將以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建設為契機,實施“智慧社區建設2.0工程”,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