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洪磊 張羽
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泊頭鎮始終堅持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不斷完善兒童福利政策體系和工作體制機制,織密扎牢兒童關愛保護網,在加強兒童主任隊伍建設、提升兒童關愛保護能力、加大兒童兜底保障力度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和實踐。
三措并舉,健全兒童主任隊伍。一是激發工作活力。嚴格兒童主任選任程序,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出臺規范各類信息統計上報、年度培訓等工作制度。加強日常監管和履職考核,各村委會通過述職、座談、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定期對兒童主任進行考核。二是培優工作隊伍。擇優確定兒童主任人選,結合各村實際,選聘有能力、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員從事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發展壯大兒童關愛保護志愿者隊伍,積極吸納黨員干部、網格員、社會愛心人士等參與,進一步增強兒童關愛保護力量。目前,全鎮36個村都按要求配備了兒童主任,成立了志愿服務隊。三是提升專業素養。商請司法、教育等部門,圍繞相關法律法規、兒童需求分析及心理疏導等主要內容,定期對兒童主任、志愿者隊伍進行培訓,提升基層兒童工作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
科學布局,構建“1+36+N”聯絡陣地。一是整合資源建立1個聯絡樞紐。以鎮民政辦為軸心建立1個聯絡樞紐,整合轄區內資源,積極對接上級民政、醫保、教育等部門,提供救助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幫扶等信息和政策支持,為兒童主任提供溝通交流陣地。二是依托陣地建立36個聯絡站點。按照“四有”標準(有制度、有計劃、有場所、有檔案),依托各村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因地制宜建立兒童主任工作站。各村兒童主任依托工作站,定期開展聯系走訪活動。目前,泊頭鎮36個村均建有兒童主任工作站。三是融合力量建立“N”條聯動戰線。積極培育、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打造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共同體,實現鎮、村、社會三線聯動,為未成年人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入戶探訪、救助幫扶、心理咨詢等服務400余次。積極對接團區委開展“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累計投入15萬元,幫助50名兒童打造獨立的學習和生活空間。
精準發力,呵護兒童健康成長。一是在動態監測落實上精準發力。嚴格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排查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聯合民政、教育、團委、鄉村振興等部門,定期對納入幫扶的兒童開展比對摸排,全面摸清真實底數,建立關愛服務臺賬。充分利用區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主動發現能力,確保精準定位到村、識別到戶、建檔到人。二是在關心關愛服務上精準發力。加強線上咨詢與線下服務互聯互通。線上,通過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微信群等平臺及時提供政策咨詢;線下,采取入戶探訪等方式,實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救助幫扶、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等服務。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明確兒童主任探訪關愛工作職責范圍,精細劃分責任區和結對關愛對象,定期對13名孤困兒童、44名脫貧享受政策兒童開展入戶探訪關愛工作。三是在兜底保障政策上精準發力。充分發揮兒童主任的作用,加大兒童福利政策宣傳普及力度,推進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見效。健全完善兒童兜底保障制度,持續提升兒童兜底保障水平。其中,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提高到每人每月1815元,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提高到每人每月1452元,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進入“全省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