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始終有著‘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傳統,始終有著‘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懷,始終有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信念,始終有著‘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期待。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
回望歷史的畫卷,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前赴后繼,為了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奉獻了青春甚至是生命。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年少即立救國鴻志,把短短31年的人生寫成一曲浩蕩的青春之歌,歌里既有面對非人折磨時的堅韌與昂揚,亦有就義前寫下示兒書的溫柔與不舍。她,從未老去,半個多世紀之后,依然是那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駕白馬著紅衣的青春女孩,讓我們既敬畏又心疼。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告訴我們什么是“青春不悔”。為學習,走幾天幾夜的路,雙腳磨出血泡而不悔;為報國,放棄學醫,改學造船而不悔;為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數十年而不悔。他把對祖國的忠視為對父母的孝,用青春的積淀完成人生的“深潛”。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黃文秀,從小就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別人考大學是想“走出去”,她卻說“我就是要回家的人”,碩士畢業后主動要求返鄉扶貧,暴雨來臨時仍心系駐點村,年輕的生命最終定格在30歲。
還有“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在短短4.4秒內交出青春答卷;“井岡山精神守望者”毛浩夫,留學歸來選擇成為紅色接棒人,讓青春有了特別的色彩;“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從愛看《艦船知識》的“裝備迷”成為真正的“載人深潛英雄”,把青春融進浩瀚深藍……
他們以青春之“我”,投身于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他們用熱血和擔當,告訴我們什么樣的青春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