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晟
“大語文教育觀,在很大程度上回歸到了語文學科的本源,是對唯分數論這種功利思想的深度解剖和反省。這里的‘大’,并非對傳統教材的一種否定,而是從語文學科素養的根本要求、語文能力形成的根本特點以及學科規律出發,正本清源,則是對語文學習途徑的一種擴展,更是語文生活化觀念上的一種轉變。”因此,想要解決初中生習作困難這一問題,還需要從問題本身入手。
“雙減”政策未施行以前,校外的輔導機構大多針對理科或英語展開,大家對語文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究其原因,應是在大家的固有觀念中,語文等于母語,誰會學不好自己的母語呢?是的,就是這樣的盲目自信,導致部分學生語文基礎不扎實,語文成績永遠在及格線徘徊。其實,大家眼中的語文和課堂教學中的語文是兩個概念,兩者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是只要能說、會交流就行,后者則是更高級的會說,它要求人們要說得漂亮、說得得體。此外,還得會寫。顯而易見,后者的輻射面更強,影響力更大。大家從根本上的不重視,直接導致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輕視。不得不說的是,在國家舉辦的一年兩次教師資格證考試以及各地的招教考試中,語文面試試講題目基本上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古詩詞……很少會讓考生試講作文。這就使得準教師在備考階段,會不自覺地忽略作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初中生作文每學年不少于140 萬字,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 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 字的習作。”但是,在現實教學中,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語文課堂又有多少呢?初中生需要學習的科目較小學直線上升,加上音體美和計算機課程,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在校學習語文的時間被大大壓縮。升入初中后,語文課本篇幅變長,容量加大,留給語文老師專門教授學生習作的時間寥寥無幾。如果學生程度較好,在他們能夠較好消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還能夠愉快地開展習作教學;假使學生語文基礎不扎實,連最基礎的知識都不能很好地消化,那么大多教師還是會“棄作文保基礎”的吧。因此,習作教學時間上的不充分,也是導致學生作文進步緩慢的重要方面。
“一年一度的公開課又要開始啦,大家抓緊時間報課!”通知剛下發,大家不約而同地打開了目錄。只見X 老師決定講文言文《陋室銘》、Z 老師要講散文《紫藤蘿瀑布》、T 老師講現代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F 老師選了一首古詩《望岳》……這么一看,各種體裁的文章都有了,唯有作文再一次被冷落,這似乎已是家常便飯,大家習以為常的后果就是不停地將作文遺忘,最終已然成為一種習慣。要是真有老師決定在公開課上講作文,那可謂是“真勇士”!作文課不光是公開課中的“稀客”,它在教師培訓中也不常見。教師每年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業務培訓,如當下流行的整本書教學實踐探討、深度學習核心素養、信息技術2.0 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等,課程安排很精彩,內容很豐富。但是,對語文教師而言,我們的短板——習作教學專題培訓少之又少。初中語文教師接觸不到真正的思想領路人,只能閉門造車,偶然在書本或者網上得到關于“初中生提升寫作能力”的只言片語也要奉為圭臬,最終,毫無起色,挫敗感縈繞心頭。由此可知,教師自身對于寫作教學的排斥加上與習作相關的專業性指導匱乏,也是導致學生習作能力低下的一大因素。
每次考試結束,總有幾個學生寫不完或者根本不寫作文。他們給出的理由無不是時間不夠、看不懂材料、不會寫,更有甚者,說是不想寫。學生思想上的不重視,將信心滿滿的老師打擊得七零八落。眾所周知,作文在中考語文中分值占比高達41.7%,學生一句不想寫,道出多少不成熟與不理智。老師所有的苦口婆心都被這些無心話語傷透了。還有一些學生自視過高,小學寫的文章,初中接著用,素材對應不上生拉硬套也得用,只要寫人,就是我的同桌,只要寫事,就大寫特寫自己如何勇敢地將生病的媽媽背去醫院的故事,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如果靠著這些素材偶然取得一個高分還要沾沾自喜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是那些在小學成績優異的“小作家”們寫作能力停滯不前的原因。
教師:這節課是我們的作文課,本節課需要大家在寫人記事的作文中體現細節描寫。什么是細節描寫呢?老師先來讀一個文章片段,大家體會一下。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仍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出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到:‘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著豆,自己搖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這群孩子在笑聲里走散了。”
教師:所謂細節描寫就是需要大家在寫作時抓住生活中具體的、典型的方面進行生動描繪。剛才念到的這段話從孔乙己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細節進行刻畫,寥寥幾筆就將一個深受科舉制度迫害的既落魄又虛榮的形象展示在我們面前。好的細節描寫,會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寫作練筆中大膽使用細節描寫。現在,請大家以“我的同桌”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字數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要求原創。
上面這段文字描述可能是多數人記憶中的語文寫作課堂,教師從課堂導入到出示寫作任務,應該不超過十五分鐘,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幾乎為零,這和當下教學理念差別還是很大的。我們現在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老師作為引導者,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話語權。此外,現在的教學工具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為教師上好一節課添磚加瓦。希沃白板的諸多功能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還為老師開展教學提供諸多優秀素材。于是,現在的教師在講授這節課時是這么設計的。
教師:小Y 請你先在門口等一下老師。(教室瞬間安靜下來,這時,老師拋出第一個問題)哪位同學觀察到小Y 今天穿了一雙什么顏色的鞋子?(同學們,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接著開始回憶)
學生1:白色的鞋子。
學生2:還有一點藍色。
學生3:上面還有一個logo。
教師:不錯,觀察很細致,不僅說出來顏色,還注意到了細節。那么,鞋子上的logo在左面還是右面?(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學生開始積極參與課堂,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生4:左面。
學生5:不對,在右面。
學生出現分歧,教師適時引導。
教師:好,現在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我們現在把小Y 同學請進來,你們仔細看看鞋子上的logo 到底在哪一邊?(小Y 同學在眾人的注視下,突然拘謹了起來)感謝小Y 在班級外面耐心等待(同學們抱著感激之情將掌聲送給了小Y)。那么,小Y“老師”你來做評委,告訴大家正確答案。
小Y:從我這個角度看,logo 在右面。
教師:這個回答很嚴謹,小Y“老師”還注意到了角度問題。好,請回。(接著老師拋出第二個問題)剛剛大家為什么會在這么小的一件事情上發生分歧呢?沒錯,就是因為我們不確定,不確定的原因是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觀察不到位。現在,大家體會到用心觀察身邊的人或事物多么的有趣啊!大家看多媒體上出現了幾位人物,分別是魯迅、愛因斯坦、托爾斯泰和姚明。哪位同學能夠說一說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教師使用希沃白板中的蒙層效果,進行強調)四位名人的突出之處顯而易見。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的同桌,二分鐘后借助電子白板進行“我畫大家猜”的游戲。
教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同學對朝夕相處的同桌觀察很仔細,能夠用簡單的筆觸將其最突出的特征繪畫出來,這就是電影學中的“特寫鏡頭”,在我們文學中這叫“細節描寫”。現在,請同學們將剛才的“特寫鏡頭”轉化為文字,大家可以借助人物描寫方法,也可以使用一兩種修辭手法來豐富自己的文章,200 字即可,一會兒我們將大家的作品展示在希沃白板上,請大家一起欣賞。
這樣一節作文課就上完了,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現代作文課上教師更具啟發性,課堂活動也很豐富,整節課由點到面,有說有寫,還充分使用電子白板充實教學設計,讓學生學得開心、學有所獲。
想要打破初中語文教學的桎梏,僅靠某一方力量是不夠的。語文課程標準想要真正落地,需要優化大環境,相關部門在組織語文教師培訓時,要有意識地規劃習作研討。學校要給語文教師充足的時間講授作文,教師本人要努力突破,大膽嘗試,我們要爭做披荊斬棘的領路人而不是安于現狀的退縮者。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要重視語文學科,重視寫作,不享樂于當下,不拘泥于現狀,要又遠大的理想抱負,認真對待每一次習作練習。只要齊心協力,初中語文習作教學一定會打破瓶頸,取得輝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