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飏
(濟南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小清河服務處,山東 濟南 250000)
小清河源于濟南市西郊睦里莊閘,在濟南市域流經槐蔭、天橋、歷城、高新、章丘5 區,長約70.5 km,流域面積2 792 km2,是城區唯一的排洪出路。境內共有大小支流28 條,右岸主要支流有19 條,大多為山洪性河道,左岸支流為平原排澇河道,主要有9 條。小清河流域工業發達,人口集中,作為全市唯一的對外排水河道,曾長期難以擺脫劣V 類水質,水生態環境基礎差,管護任務重。2018—2020 年,濟南市先后完成小清河環境綜合整治和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小清河河道水質及防洪能力有了較大提升。2020 年,市委、市政府在小清河城區段開展養護改革試點工作,對河道水面、沿岸景觀帶、跨河橋梁、左右岸道路及道路外側附屬綠化帶實施綜合一體化養護,由水務部門統一實施,提升河湖規范化和專業化養護水平。目前,小清河干流城區段保潔范圍為小清河睦里莊閘至濟青高速公路橋干流河道岸墻以內水域,長度30.4 km,面積約為200 萬m2,由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小清河管理處負責管護。
小清河河道的行政監督管理由市、區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分工和權限實施。2017 年和2020 年機構改革,將原小清河管理處的行政職能劃入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小清河管理處并入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負責小清河水利工程的建設、運行、維護。
濟南市城鄉水務局負責小清河河道的監督管理,市小清河管理處負責小清河河道的運行養護。自2007 年小清河城區段進行綜合治理以后,河道范圍內的水面保潔、綠化保潔等日常管理工作因未辦理移交手續,由濱河集團(現并入市城市建設集團)代為管理。2016 年10 月,綜合治理段兩岸的綠化交由沿河各區園林部門負責。2019年5 月,城區段水面保潔和洪園節制閘的日常管理交由市小清河管理處(現為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小清河服務處)負責,其它事項的日常管理,由濟南城建集團負責。
1)依托市場運作,推進河道一體化養護。探索河道市場化運行機制,先期謀劃管理養護模式,將水域保潔、道路保潔及綠化養護全部納入綜合養護項目。推行河道養護公開招標制度,明確管護企業市場準入條件,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高標準引入物業化技術服務力量。
2)發揮專業優勢,推進河道物業化養護。按照“市級統籌主導、部門監督落實、公司統一運營、市場專業養護”的原則,小清河城區段水域保潔、岸線綠化等項目通過招標引入三家大型物業管理公司,全面實施一體化、專業化管護,充分發揮物業化管理在人力資源、標準流程、精細管控、服務親民等方面的優勢,將單一的河道保潔升級為涵蓋保潔、清障、巡查、檢修等內容的河道物業化養護。
3)夯實養護責任,實施區域網格化管理。根據保潔區域和養護責任,明確各養護單位網格管理區域、管理事項、管理人員和管理流程,使網格內每一項具體工作都有專人負責,切實做到崗位、人員、職責一體化。通過線上管理與線下作業的融合,有效連接人、車、物與互聯網應用,實現日常業務管控、設施設備常態化管理,將河道保潔精細化養護落到實處。
4)實行“六定”作業,推進河道精細化養護。河道綜合保潔高標準推進,作業職責實行“定船、定人、定區域”,保潔頻次實行“定時、定量、定次數”,對河道范圍內的水域、道路、綠地及跨河橋梁、箱桿柱、公共衛生間實施全天候、不間斷保潔作業,河道專業化養護率、保潔覆蓋率、巡查覆蓋率、保潔問題處置率、管理人員到位率均達到100%。
5)配置先進設備,實施機械化聯合作業。投入資金、引進配備新型保潔設施工具。截止目前,小清河城區段日常作業灑水車9 臺、清掃車6臺、清運車2 臺、新能源高壓清洗車5 輛、巡查車19 輛、巡查無人機2 架、電動保潔車74 輛、撒布機1 臺、雪滾2 臺、打藥機1 臺、自動保潔船6艘、其他保潔船12 艘,保證河道、道路和綠化一體化作業需要。同時,推進河道、道路機械化聯合作業,制定一體化聯合作業方案,以機械化沖洗、保潔為主、人工快速保潔為輔,合理配置機械設備與人工保潔比例、頻次,協調配合實施作業,大幅度提升保潔效率和水平。
6)搭建智慧平臺,實行信息化調度管理。河道保潔機械、設備安裝GPS 定位裝置,依托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實時顯示車輛人員位置、軌跡、速度及現場情況,并實現對人員設備的任務分配、應急調度和考核管理。通過智慧管理平臺,串聯起河道水工程巡查、河道養護和設施監控,實現智慧化控制、數據化管理,提升發現問題和快速處置的能力。
1)堅持標準先行,推進養護規范化管理。制定完善《小清河濟南城區段養護監督考核辦法》《保潔質量標準》《考核評分表》等制度,區分河道水域、道路、綠化及景觀小品進行分類管控,明確不同類型項目的保潔作業要求、時間頻次、質量標準、垃圾收集轉運等內容,做到每個項目都有標準、有依據、有制度可循。
2)巡查三位一體,處置效率明顯提升。組建河道綜合巡查隊伍,配備專職巡查人員,采取“陸、水、空”3 種巡查方式,即無人機巡查、電動車巡查及快艇巡查,對河道兩岸及其水面進行精細化采集和記錄,實現“空地結合、人機結合”全覆蓋河道巡查模式。運用智慧管理平臺,對發現的問題在線記錄,快速反應,通過網絡指令就近指派人員及時處理,增強巡查與保潔工作的協同性和時效性。
3)強化監督措施,嚴格考核管理。建立河道水域、道路、綠化分類考核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實行項目管理日報告制度,及時掌握和調度項目開展情況。探索推行考核與績效相結合的方式,即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公眾滿意度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評測,并公示通報排名,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以考核促落實、以績效促提升,確保綜合養護責任到位、落實到位。
近年來,濟南市堅持“供、排、蓄、引、治、保、工、管”系統治水,大力推進河湖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提升河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構建“美麗幸福河湖”為目標,以解決河湖“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強化“激勵問責”為重要措施,通過建立河湖管護網、監控網、責任網,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
在此背景下,小清河服務處積極把握發展新階段,明確發展新定位,突出管護特色,拓寬管護思路,革新管護理念,在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上狠下功夫,選準主攻方向,著重謀篇布局,戮力以河道管養新模式打造美麗清河新樣板。
小清河城區段一體化養護模式的實施,使小清河及周邊環境有了較大提升,美麗、健康、幸福河湖小清河樣板已經凸顯。
1)打造美麗河道“清河樣板”。隨著小清河一體化管護創新舉措的實施,河道水域、道路及綠化區域整潔優美、水利設施平穩運行,水景觀生態全面提升,2021 年創建為省級美麗示范河湖,成為造福沿河群眾的幸福河湖樣板。
2)河道水環境持續向好。一體化、高標準的物業化管養,河道水面漂浮物隨時清理,避免水體二次污染,長效提升河道水質。小清河濟南段水質明顯改善,辛豐莊出境斷面年均水質首次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3)社會公眾滿意度增強。沿河群眾對小清河水環境、水景觀的認可程度不斷增加,來河邊健步、賞景的市民逐漸增多了,清河生態景觀帶成為休閑新地標、網紅打卡地。一年來,12345 市民熱線未收到保潔質量的投訴意見,河道一體養護為濟南“文明典范城市”創建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