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政,李泉娥
(濟南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山東 濟南 250099)
臥虎山水庫是濟南市大(二)型水庫,位于濟南市歷城區仲宮街道,錦繡川、錦陽川、錦云川三川匯流的玉符河河口,距市區10 km,屬黃河水系。流域面積557 km2,流域內有中型水庫一座,小(一)型水庫3 座,小(二)型水庫20 座。水庫始建于1958 年,后經改建、擴建、續建、除險加固后達到現狀規模。水庫總庫容1.195 億m3,相應水位137.51 m,設計興利庫容6 270 萬m3,相應水位130.5 m。水庫主要功能是防汛調度、回灌補源、農業灌溉及城市供水。
1)供水保障工作。臥虎山水庫多年平均降雨來水量6 000 萬m3,外調水量可達3 000 萬m3。年度供水量5 800 萬m3,其中城市供水1 600 萬m3,回灌補源3 600 萬m3,農業灌溉600 萬m3。水庫通過多年調蓄,年度供水率能達到95%以上。
2)應急備用水源地工作。臥虎山水庫有兩處備用水源地,一是臥虎山水庫與錦繡川水庫互為備用水源地。錦繡川水庫位于濟南市南部山區,玉符河上游,屬黃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積為166 km2,水庫水面面積為253.3 hm2,設計總庫容為4 150 萬m3,興利庫容3 000 萬m3,死庫容108 萬m3。二是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南水北調每年為濟南市區引入長江、黃河水量共7 600 萬m3,水共有3 個流向,由玉符河臥虎山水庫調水工程調至臥虎山水庫,由玉清湖引水工程引到玉清湖水庫,最后匯集到東湖水庫。其中臥虎山水庫的水主要作為灌溉、景觀、飲用水用途。
3)水量調度管理工作。水源地除承擔飲用水供水需求外,還承擔回灌補源和農業灌溉作用。通過綜合平衡、合理配置,保障城市供水、回灌補源并舉,兼顧農業供水聯合調度。
4)供水設施運行工作。供水設施主要由明渠、暗渠和不銹鋼輸水管組成,巡查人員每日對渠道進行巡查,確保供水設施運行正常。
1)取水口水質達標率。山東省水利廳在水庫設有水質監測房,對水庫水質實施24 h 實時在線監測;臥虎山水庫服務處積極與水文及環保部門合作,每月至少對取水口水質檢測2 次,檢測結果均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3 類標準。
2)封閉管理及界標設立。一是沿水庫管理范圍129.5 m 高程線設置了防護網,工程投入使用以來最大程度上杜絕了游泳、釣魚、挖沙、放牧等侵水、涉水事件的發生,對水庫水質起到了進一步保護作用。二是在庫區周邊及重要的樞紐工程位置懸掛宣傳條幅130 余幅,增設水法規宣傳警示標牌40 余處,溢洪閘、放水洞處各設立水位標志樁1 處,利用巡查車輛滾動播放相關水法規及水庫水源地保護的相關規定。
3)入河排污口設置。該水庫內無任何進入水庫水源地的排污口。
4)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準保護區綜合治理。根據《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評估指南》要求,臥虎山水庫服務處編制了《濟南市臥虎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提升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水源地進行整體提升。一是對一級保護區內未流轉的土地進行流轉;二是修復6.2 km 的圍網,實現一級保護區全封閉管理;三是完善監控管理設施。
5)含磷洗滌劑、農藥和化肥等使用。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配合環保部門嚴格取締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污染飲用水水體的各類活動,努力達到無固體廢物存儲、堆放場所,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農藥和化肥。
6)保護區交通設施管理。對穿過庫區的仲宮大橋完善了橋面雨水收集處置設施與環境污染防治措施,并在進入保護區之前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
7)保護區植被覆蓋率。一級保護區內均為水域覆蓋,在水位線回落時露出的地段均已種植樹木,二級保護區內結合道路規劃工程進行綠化,植被覆蓋率逐步提高。
1)視頻監控。為了提高臥虎山水庫安全保障體系,水庫服務處為水庫配備監控設施、高音喇叭和無線對講設備,其中攝像機21 個,實現了對水庫樞紐建筑物、進水口、出水口、防護網24 h自動視頻監控。配合水文部門建立自動在線監控設施,對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及重要供水工程設施實現自動視頻監控。
2)巡查制度。水庫服務處綜合巡查大隊與水政監察部門及所在地派出所加強聯系,積極開展水政聯合執法行動,集中查處水事違法案件。同時聯合環保部門開展水源地保護聯合執法行動,針對違法垂釣行為采取現場處罰的方式進行統一整治。水庫水政工作站和警務室負責水庫周邊的日常巡查任務和水事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巡查任務每天執行不少于2 次,并利用布設的監控系統,及時了解水庫周邊的實時動態,對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3)特定指標監測。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特定項目,由檢測部門每年至少進行1次排查性監測,并且按照《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395)規定項目開展營養狀況監測并出具水質檢測報告。
4)信息監控系統。已建立水質水量安全監控系統,可對取水量、水質、水位等水文水資源監測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和分析處理。
5)應急監測能力。水庫服務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水庫水源地實際,制定《濟南市臥虎山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成立應急保障小組,在裝備、隊伍、資金、交通方面予以保障,提高了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對水源地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安全。
1)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還未實現全封閉隔離管理。通過清淤防護工程和后續的工作推進,在水庫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129.5 m高程線以內已實行封閉管理,但由于部分歷史遺留問題和當地村民的阻撓,在水庫東北角仲宮大橋與水庫北防汛路交接位置未實現封閉管理;在仲宮大橋下,周邊村民仍可以通過連接道路自東向西進入庫區。這些未封閉的區域已經成為管理處日常水工程管理和水源地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正在積極協調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力爭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實現全封閉管理。
2)上游河道垃圾進入庫區帶來污染隱患。目前匯入水庫的河道主要為“三川一河”,由于垃圾收集、外運、處理工作無法滿足城鎮發展需要,以及周邊群眾多年養成的垃圾就近扔入河道的陋習等原因,造成河水還未進入水庫就已被污染,雨季上游來水量較大時尤為嚴重。
3)農業面源污染。由于流域內上游及庫區周邊農業生產方式仍較為粗放,存在農藥化肥過度使用的現象,由此產生的污水也進入水庫,造成水庫水質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升高。水庫環庫路內有120 余hm2農耕地,種植蔬菜、糧食作物。農藥、化肥也對水庫造成面源污染。
4)外來人員進入庫區造成污染。水庫地處濟南市南部山區,每到周末或節假日水庫周邊游人眾多。部分游客通過仲宮大橋的橋下通道和水庫圍網未封閉區域進入庫區游玩或垂釣,亂丟垃圾現象時有發生,不僅破壞庫區環境,還易造成水體污染。
1)系統推進水源地達標建設工作。水庫管理人員在深入學習掌握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嚴格對照水源地達標建設各項標準要求,創新手段、狠抓落實,使水庫水源地達標建設工作做到系統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2)深入推動水庫全封閉隔離工作。針對水庫東北角仲宮大橋與水庫北防汛路交接區域和仲宮大橋下的入庫通道,積極協調,力爭在水源地隔離工作中取得突破。
3)繼續強化庫區巡查工作。建設完善水政工作站和水庫警務室,做好水庫日常巡查工作,保證對有可能危害水工程安全和水源地安全的行為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置和及時通報,并積極深入營造依法管理水工程和水源地的良好氛圍。
4)出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法規。臥虎山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的范圍已經山東省政府批復,建議盡快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加強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如泰安市《大河水庫管理辦法》,青島市《膠州市山洲水庫水源地保護和管理辦法》等。另外,還可以以地方政府名義下發通告對水庫管理進行規范,如《岳陽市蘭溪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雙花水庫管理的通告》《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關于劃定塘下坑水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的通告》等。
5)加大污水、垃圾治理力度,從源頭上消除水質污染。建設完善水庫周邊的截污、治污設施,避免垃圾進入河道、庫區。結合當河道整治工作,加大對水庫上游河道錦繡川、錦陽川、錦云川和泉瀘河的治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