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棟,李苗苗,曹 敏
(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3)
濱州市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境內河網縱橫、渠系交錯,但是生態脆弱、土壤鹽堿化嚴重。當前,濱州市城市開發建設與表土保護矛盾突出,人為水土流失嚴重,水土保持監管任務重、責任大。筆者立足于濱州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實際,對當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為提升水土保持監管水平提供借鑒。
1)生產建設單位對水土保持認識不足。部分建設單位對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疏于研究,不了解水土保持工作意義、內容及流程,有的未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程序就先行開工建設,或者在選擇方案編制單位時以費用作為單一選擇標準。更有甚者不知應依法繳納補償費,遑論后續變更、監理、監測、自主驗收等。
2)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平參差不齊。在取消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資質限制后,部分編制單位缺乏足夠的水平和經驗,編制的方案不能反映項目實際情況,也就無法指導實施建設過程中水土保持措施。
3)政府部門之間配合不協調。生產建設項目從立項到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牽涉的部門眾多,包括發改、審批、水利等,部門之間普遍存在溝通不暢、配合不協調、權責不清晰的問題,造成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重要性宣傳滯后,對生產建設單位納入水土保持監管范圍不及時等情況。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水土保持監管單位,從發改部門獲取項目立項清單是掌握水土保持監管項目范圍的最有效方式,而審批部門簽發施工許可證則應以項目編制的水土保持方案為依據,也是對項目開展水土保持事中監管的依據。部門之間信息不互通嚴重影響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的效率和效果。
1)方案審批部門技術力量薄弱。由于市、縣級審批部門水土保持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較少,導致對水土保持方案的規范性初審把關力度不足。近年來,隨著“放管服”力度不斷加大,部分地區將水土保持行政審批權限盲目下放到缺乏專業技術力量的部門,使得審批質量進一步下滑,增加了水土保持監管和人為水土流失防治的困難程度。
2)方案審批流程不規范。目前的方案審批流程對專家評審時間未作明確規定,因此可能造成評審效率低下。而且專家評審會議往往使用現場拍攝的影像資料作為評審依據,但是對影像的拍攝內容、角度、時長等尚無明確要求,部分視頻資料不能全面反映項目現場的真實情況。市級專家庫信息化水平較低,無法進行專家隨機抽取、評價、反饋等,不能實現專家庫更新、提升[1]。有的縣(區)方案審批部門與監管單位溝通不順暢,存在在組織技術評審時不通知、方案審批后也不告知監管單位的情況,因此造成審批與監管脫節,破壞了人為水土流失監管程序。還有部分地區對審批流程把關不嚴,沒有嚴格從由專家庫中抽取專家,使得專家評審制度有形同虛設。
1)水土保持方案落實不到位。生產建設單位普遍存在未規范開展水土保持監理及監測,表土堆存、臨時堆土攔擋不全或無攔擋、苫蓋不全或無苫蓋、臨時排水順接不到位或無臨時排水設施等臨時防護措施不到位[2],以及未按時限完成整改等問題,水土保持方案落實情況不容樂觀。
2)技術服務單位職能缺失。部分監理、監測或驗收單位對防治人為水土流失工作的思想站位不夠高,對生產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較嚴重問題未積極督促整改,甚至存在幫助生產建設單位弄虛作假、瞞混過關的情況。在現場監管的過程中,監理、監測單位項目代表不清楚項目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情況及項目現場已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情形時有發生。
3)政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有的領導動輒以優化營商環境、保護建設單位投資積極性為由,為建設單位解脫責任,導致監管人員有顧慮,不敢大膽執法[3]。個別監管部門對水土保持監管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監管隊伍力量不足、工作積極性不高,車輛、無人機、移動終端設備等配備不齊,導致監管開展困難,效率低下。
4)監管與執法部門之間未形成有效合力。目前,大部分地區水土保持監管職能和執法權限分離,卻未建立流暢的聯動機制,導致對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取證過程復雜、不易執行,影響了水土保持監管的力度。
一是積極推進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職能移交,加強行政審批服務部門專業人員配置,重視業務培訓,使審批職能與審批責任相匹配。二是進一步明確發改、財政、水利、稅務、審批等各部門職責,建立協同高效的管理機制,推動形成多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打通從發改到審批全過程的信息實時共享渠道,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監管、執法聯動機制。
建議市級政府將人為水土流失監管開展情況納入縣級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及年度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并對各縣(市、區)開展履職督查,對各類不依法履職情形嚴格追究責任。
在水土保持監督檢查中,堅持“教育為主、查教并舉”的原則,將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相結合,既發現問題又幫助解決問題,是提升強監管、消除違法行為、維護管理秩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效能的有效方式[4]。通過發放水土保持工作告知書,宣傳項目法人的水土保持責任和義務,促進生產建設主體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履責。面向社會大眾要通過各級網站、公眾號、電視媒體等著重宣傳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成效,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觀念和生態文明意識。
發揮信用監管在水土保持監管中的作用,督促生產建設單位依法履行水土保持義務,切實承擔人為水土流失防治責任。適當擴展監管范圍到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提升從業責任感。推動“兩單”成為生產建設單位選擇技術服務第三方時的可靠、便捷參考。
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遠,濱州市“十四五”期間要繼續把人為水土流失防治作為首要工作來抓,不斷提高部門之間的協作水平,建立高效聯動機制,創新監管流程,引進信息化手段,科學利用第三方技術服務力量,實現水土保持監管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