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卉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 271600)
2020年,山東省河長制辦公室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部署要求,印發實施了《關于加強美麗示范河湖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分期分批打造一批美麗示范河湖,加快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環境,逐步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水生態目標。
龍山河是肥城市主要的防洪排澇河道,全長13 km,流域面積53.9 km2,80%位于肥城市城區。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以來,肥城市按照上級安排部署,突出河湖生態治理,對龍山河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累計投資6.56億元,治理河道10 km,完成河道綠化1.10 km2,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并于2020年11月通過省級驗收,被評為“山東省首批省級美麗示范河湖”。
一是確立龍山河為縣級河道,并按照《肥城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建立建立了縣、鄉、村3級河長組織體系。二是在沿河醒目位置設立河長公示牌5處,將河長信息、河長職責、聯系電話、河道警長、民間與義務河長、年度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向社會公布,接受各界監督。2017—2020年,通過電話監督舉報渠道累計處理龍山河各類舉報案件12起,切實解決了涉河違法問題。
嚴格按照河長制《會議制度》《考核辦法》《部門聯動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督察督辦制度》等9項制度開展龍山河河長制相關工作。肥城市河長辦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牽頭組織編制了《龍山河美麗幸福河湖創建實施方案》,根據賦分標準將任務分解至相關單位,明確完成時限及責任人,定期組織各級河長、相關成員單位召開聯席會議,研判解決龍山河治理、管護工作中各項問題。各成員單位注重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聘請設計單位通過對龍山河進行實地查看,收集龍山河水資源量、取用水、排水(污)口設置、河湖水質、河湖治理、岸線開發利用、水利設施等基礎數據,建立了《龍山河一河一檔》;編制并印發了《肥城市龍山2018—2020綜合整治方案》,明確年度目標、工作任務、完成時限、責任部門,將三年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分解,各級河長、成員單位分別結合職責分工,扎實做好相關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為美麗幸福河湖創建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加強龍山河生態治理修復,重點做好“引水”和“造綠”工作。“引水”是指實施了引汶調水項目,將南部大汶河客水通過泵站3級加壓,輸送至龍山河上游,保障河道生態用水,目前每年調水約600萬m3;新建疊水式滾水壩6座,在保障防洪的基礎上,有效攔蓄地表水;實施河床請于與河槽加固工程,有效提高河道防洪能力。“造綠”是指充分考慮植被特點與氣候等因素,合理選擇并栽植水生植物與岸邊植被,共計在河道內栽植香蒲、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7.5萬m2,河道兩岸綠化56萬m2,栽植喬木40余種、8萬余株,灌木50余種、30萬余株,地被10余種、45萬余m2,實現了河道周邊“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通過定期開展增殖放流,提高河道水生動物種類,打造水生動植物生態小系統。
組織完成了龍山河管理范圍與保護范圍的劃定工作,埋設界樁72塊與公告牌5座,劃界成果由市政府向社會公布,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印發實施了《肥城市龍山河岸線利用管理規劃》,嚴格規范龍山河岸線的開發利用,共劃分功能區9個,面積11.2萬km2。其中,岸線保留利用區4個、岸線控制利用區2個、岸線開發利用區3個。
相繼開展了清河行動、河湖清違清障等多次專項治理行動,保持涉河違法事項動態清零。肥城市水利局聯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建立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對龍山河開展定期執法巡河,規范處置各類水事違法案件。明確市園林綠化中心具體負責龍山河的日常管護工作,確保日常管護工作落實到位。
一是結合肥城歷史記載通過沿河新建仿古建筑、制作雕塑等方式,再現了鸞臺月夜、龍沼春霖、牛山疊翠、陶洞清幽、山寺晨鐘、書院秋風、孝堂夕照、清河晚渡等“肥城古八景”。二是在河道治理中積極發掘并展示當地特色桃文化,制作肥桃文化的主題雕塑十余處,收錄古今桃花題材詩詞2 000余首。三是作為商圣故里,為紀念商圣范蠡,建立了主題文化公園,園內以手捧書卷的范蠡銅像、商訓為主題雕像及范蠡與西施泛游五湖的銅塑小品,再現了《史記》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
龍山河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按照“泄蓄兼施、以泄為主、堤壩結合”的防洪方針,沿河堤防險工段全部實現加固,并設有4座橡膠壩進行綜合調蓄。通過合理的調度運行,可在保證日常生態水量的同時,實現極端降雨條件下的洪峰調節與削減,結合下游河道濕地,實現龍山河、匯河錯峰行洪,避免下游臨河村莊受災。
通過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流域內用水量逐年下降,用水效率不斷提升。龍山河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通過強化節水、嚴格管控、優化配置、科學調度,主要控制斷面流量達標率逐年提高,確保流域供水安全,為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質的水資源保障。
龍山河生態治理項目以河道沿岸自然生態環境風貌為基礎,建立了兩岸主體公園、廣場、文化商業街、景觀建筑群、露天博物館、休閑綠色步道等活動場所,整體展現了一個高品質、高效益、健康且充滿活力的城市濱水共享空間。
治理中把河流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統籌做好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受損河湖治理等工作,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2020年龍山河段進行了水生態健康評估,整改水平為健康等級。通過實施《龍山河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2020年冬至2021年春枯水期,龍山河控制斷面生態流量達標率為97.5%。
龍山河治理中以肥城歷史人文文化脈絡為基礎,以彰顯新的城市形象氣質和城市文化符號為目標,突出體現了肥城特色桃文化,實現了文化建設與商業繁榮的優勢互補、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完美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氣息的交相輝映,成為了肥城傳播“君子之邑,盛世桃都”文化的“露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