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聯斌
高中語文課程要以核心素養為本,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活動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方面綜合獲得進一步發展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獨特的課程素養”,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其為基礎的。我們常說,理論指導實踐,規則就是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練習或考試題目語段材料字數多,設題數量少,考查角度單一,訓練、講解或多流于淺表,教學綜合效益不高。我們若能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組織教學設計,從語言文字運用內容切入,采取“一題多練”策略,結合題目特點多角度、多形式地改編設題,則既能提高練習和考試題目的利用率,又能提升練習或講評的綜合效益;既能促進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接受,又能培養學科思維、學科方法;既能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導學導練,又能激發深度思維,培養探究能力。這樣有助于實現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效應集約化、效益最大化。
預設性“一題多練”策略,就是在練習或講解前對原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設置多方面知識點、多層級能力要求的問題,開展多項綜合復習訓練。例如,材料作文的寫作要求結合題中材料的內容和含意,大都需要引用或轉述材料內容,還需要理解材料內容確定自己作文的觀點、立意。而對材料的概括或轉述、審題立意恰恰是很多學生的軟肋。這在考場作文中表現為原材料喧賓奪主、觀點以偏概全、論述分析膚淺等問題。下為筆者運用“一題多練”策略指導材料作文復習案例。
2021 年1 月,某大學軟件學院以成績不符合‘正態分布’為由,要求授課教師復核確認學生課程成績,此事引發熱議。筆者利用此200 多字的作文材料改編出多道語言文字運用題:
1.欲搜索了解該材料的具體內容,可提取哪兩個關鍵詞?
2.請將該新聞材料壓縮成不超過20 個字的“一句話新聞”(或標題新聞),注意體現情感立場。
3.欲就此事寫一篇評論文章,試用對偶的手法擬寫一個標題。
4.請根據材料內容補寫句子:此事傳出,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人認為___,有人則認為___,有人卻認為……
創設網絡搜索情境,提取兩個關鍵詞,從而確定文章論題,將材料作文轉化成話題作文,幫助正確審題立意,同時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將材料壓縮成一句話新聞(或標題新聞),復習鞏固新聞(消息)的標題、導語等有關知識,將壓縮的一句話新聞用于“引出觀點”,能節省“引”的筆墨以留足議論分析的空間,也進一步培養作文材料或事實論據概括引述能力;用對偶擬寫標題,學會利用修辭手法擬好作文標題,增強題目的文采;補寫句子,則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同人群對“此事”的不同意見,尋找“熱議”的不同焦點,為作文“破”與“立”提供更多樣的立場或角度。課后,布置學生將四道題的練習成果用于作文標題、觀點提煉、論據引用、論證分析等方面的修改。比較修改前后的效果,不少學生驚喜地發現,自己的作文立意更準確,標題更吸睛,論據敘述變簡練,議論分析更具體,闡述角度更有針對性。
此“一題多練”策略,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方面作為切入口,將作文材料改編成多道語言文字運用題,通過材料的分析、綜合、判斷、評價、表述等方面的訓練,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對指導學生作文明確立意、增強文采、嚴密邏輯、充實內容、豐富論證角度等方面有所幫助。借助改編成的多道語言文字運用題,在課堂上創設問題語境,把問題作為啟動學生思維的引擎,通過安排足夠數量且切實操作的語言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從語言現象中概括規律,感悟語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圍繞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深度問題展開。課堂教學有機融入思維的訓練,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在上述壓縮成“一句話新聞”(或標題新聞)的題目中,要求注意體現情感立場,就是要求學生在語言表達中追求正確的價值觀。補寫題“有人認為……有人則認為……有人卻認為 ……”,要求前第三個觀點和前面兩個觀點有所差異并構成轉折關系,考查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深刻性、批判性和邏輯性,引導學生尊重和包容不同人群的觀點,發現不同觀點的差異和聯系。
生成性“一題多練”策略,則是在練習或講解過程中,利用課堂遇到的新問題,對原題進行即時性的改造,生成系列問題而展開“一題多練”。下面筆者以下列補寫語句題講解為例來分析:
鍵盤俠是一個網絡詞語,指部分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而在網上發表“個人正義感”的人群。毫無疑問,“鍵盤俠”從出現開始,①,但也只有他們自己尚且不自知地沉浸在網絡評論區里,一個個妙語連珠,口吐蓮花,對各類網事件評頭品足,②,殊不知,真正的俠客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會是評論區里義憤填膺,現實面前一言不發、默默不聞的路人甲。其實真正的“鍵盤俠”,還是注重一個“俠”字,③,鍵盤可以成為兩種不同性格的分割線,但俠氣是不容分割的。
學生發現參考答案“②,以為這樣就是真正的俠客”,不符合題中“補寫不超過10 個字的要求”。筆者借機啟發學生修改答案使之符合要求,一學生提出刪除“樣”字 ——“以為這就是真正的俠客”。
筆者沒有就此罷手,而是追問學生能不能再用更少的字數、更簡潔的語言實現。經過思考,一學生說出結果:“自命為真正的俠客”,其他學生受到啟發,還提出了“自視為真正的俠客”“自詡為真正的俠客”等答案。然后,筆者借機將問題引向深入,指導學生歸納修改方法,體會修改效果:采取文白轉換和字眼選擇等辦法,做到既簡明,又豐富語體色彩,與原文中“尚且不自知”“殊不知”等文詞風格相統一,還調整情感色彩,表達出對“鍵盤俠”的批評與貶抑。最后,筆者聯系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強調“咬文嚼字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的觀點,提高學生對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和科學性的認識。
這次“一題多練”,有效利用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抓住促成深度教學的契機,通過連續問題設計“形成課堂深度教學的實踐導向”,驅動課堂教學深度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探究精神,指導學生在學習豐富、鮮活的語言文字現象的過程中,隨時關注漢語的特點,提升他們對漢語特點感受的敏銳性,領略漢語的神奇與美好,從而實現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多方面素養的綜合提升。生成性“一題多練”策略的實施,要求教師熟悉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路徑,課堂教學時刻關注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落地。
總而言之,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一題多練”策略,重在以理論指導實踐,主動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選擇適合的內容載體,創設培養路徑,充分挖掘其體現的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從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出發,預設或生成新的系列問題,優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綜合培養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此策略引領或設計教學,能使教學有高度,課堂有密度,思維有強度,理解有深度,學習有效度,可謂是“一石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