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覺珵 趙瑜莎

本月8日起,香港與內地恢復首階段免檢疫通關。在正式通關前,一些香港市民曾表示擔憂:內地旅客來港是否會帶來新的病毒傳播風險?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并不擔心內地旅客會給香港的疫情帶來太大影響,也不會給當地的醫療系統造成巨大負擔。
潘烈文是研究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的知名專家,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根據目前兩地的相關規定,旅客北.上南下均需要提供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絕大多數內地旅客都是健康的。此外,香港自身也在經歷第六波疫情,每日有一兩萬新增感染者。因此,內地旅客不是香港應對疫情所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潘烈文的立場也與大多數香港醫學專家相似,他們均認為通關不會對香港疫情造成較大影響。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近日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的疫苗接種率較高,不少市民已經感染過,這種混合免疫形成的屏障非常高。
事實上,通關后赴港的內地旅蓉k數依然在恢復中。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發布的數據,8日及9日,每日赴港的內地旅客均在5000人次左右,距離每日約6萬人次的配額依然有距離。有分析認為,通關前正式發布公告的時間較短,不少人還未準備好旅游簽注(通常需要7天),因此通關剛開始的幾天人數未顯著上漲,再等一兩周的春節假期前,或許就能看到明顯回流。在深圳市公安局辦理港澳通行證及簽注的預約系統上可見,截至10日上午,未來一周已沒有名額可供預約。
據香港“01”網10日報道,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當天表示,爭取15日重開高鐵。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預計當日首班車于早上8時從西九高鐵站開出,并會歷史性駛往新增的廣州東站。他表示,高鐵重啟將分三階段,現階段只會提供短途服務,即往深圳、廣州等;之后擴展至潮汕、長沙等;最后階段延伸至北京、上海等地,預計要在春節后才實施。
與香港通關同日,內地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出入境管理措施進一步調整、優化。然而,個別國家卻宣布對中國旅客實施入境限制或入境后核酸檢測,其中一些措施也影響了港澳市民。
潘烈文認為,上述國家提出的一個論點是,中國可能會出現新的新耘病毒變異株,出境旅客可能會將其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然而,中國有關部門已經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了溝通,通報了中國內地目前主要流行的毒株是BF.7和BA.5.2。“全球其他地方也有這些毒株,我看不出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傳播的毒株有什么大的差別”,潘烈文說,他不認為中國旅客會帶來特別的風險。
潘烈文同時表示,中國確實可能出現新的變異株,但其他地區也有這個可能,例如XBB.1.5毒株就出現在中國境外。“我沒有看到任何主要科學家預測下一個變異株會來自中國”,潘烈文說,重要的是,各個國家和地區應該對新冠病毒的傳播進行監測,,并及時在全球范圍內共享和交換信息。
目前廣受關注的XBB.1.5變異株最初在美國紐約及周邊地區被發現,已成為當地流行的主要毒株。一些專家認為,XBB.1.5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變異株,但還未關注到其致病性的明顯改變。
潘烈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冠病毒仍會繼續變異,.也不會在未來幾年消失,它會努力變得更能抑制或逃脫疫苗誘導的保護。“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改進現有的疫苗并提高接種率,以及開發出更好、更高效的抗病毒藥物。新冠病毒不會是一個短期問題。”▲
環球時報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