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九香 ,付前英,徐觀君,辜仁順,章 婷,王凌嬌,石新建,汪莉莉,郭麗虹
(1.南昌市農業農村局社會服務中心,330025,南昌; 2.江西省斐然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330511,南昌;3.南昌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330025,南昌;4.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330046,南昌)
藠頭,學名:AlliumchinenseG.Don,為百合科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葉管狀,開紫色小花,嫩葉也可食用。藠頭為無性繁殖作物,以鱗莖作種球,秋季栽培的種球內已宿存有數個分球芽,栽后不久即萌發生長。分球芽不斷長出新葉,當年能形成大小不等的分球,每個分球有葉2~4片。目前,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有野生藠頭分布,江西省是我國藠頭最大的栽培、加工和出口地,我國云南、福建、湖南、四川、貴州等省也有少量種植。藠頭產業是南昌市農業傳統特色產業,新建區種植的藠頭以層多、色白、肉脆、個勻等優勢著稱,暢銷日本及東南亞國家,每年藠頭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5,是國家地理標識產品,新建區是全國的“藠頭之鄉”、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區-綠色食品原料(藠頭)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南昌市近年來正在大力發展蔬菜產業,蔬菜正成為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但由于長年種植蔬菜,造成土壤連作障礙嚴重,蔬菜品質下滑、產量下降,設施大棚種植藠頭能有效緩解連作障礙、改良土壤環境、實現單位土地面積的高產高效。利用大棚種植鮮食藠頭能提前2個月上市,大大地增加了其經濟效益。
藠頭既可鮮食,也可腌制、加工成罐頭產品,加工品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藠頭種植和加工已經成為帶動我國部分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1]。成熟的藠頭個大肥厚,晶瑩明凈,干制藠頭作藥可健胃、治療慢性胃炎[2]。有資料表明,藠頭有調節免疫[3-4]、保護心肌[5]的作用。藠頭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宏量元素含量較高的有鈣、鎂、磷,微量元素有鐵、銅、錳、鍶和鋅等[6]。
采用設施大棚種植藠頭,能減少低溫、雨水對藠頭生長的影響,可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藠頭的品質、提高產量及經濟效益。采用設施大棚種藠,使藠頭在冬至后至立春前能避免低溫影響,加快生長發育,提前鮮食藠頭采收期,立春后視藠頭生長情況分批采收鮮食藠頭,滿足市民節日消費需求。屆時正值當地蔬菜短缺時期,鮮食藠頭售價高,可明顯提高其經濟效益。因此,設施大棚栽培藠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化肥是農業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合理施肥和灌溉方式是糧食增產的基礎[7-8],但是其大量使用及粗放的施肥方式,直接導致其利用率低,造成面源污染,其污染程度不可低估[9-10]。為了避免過量施肥,造成肥料浪費和環境污染,應科學適量施肥。但目前藠頭種植過程中,肥料施用類型、施用量及施用時期研究較少。
本試驗根據藠頭目標產量推算出藠頭生長過程中氮、磷、鉀的需求量,制定施肥方案。本試驗主要通過探索3種不同底肥施用量對藠頭的影響,以期為藠頭底肥的施用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于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長均鄉斐然生態園蔬菜生產基地進行。該基地建造于2007年12月,規劃面積666.667 hm2,其中蔬菜面積333.333 hm2,鋼架大棚40 萬m2,連棟薄膜大棚4 萬m2,智能玻璃溫室大棚1 萬m2,具備很好的試驗條件。地理坐標為115°43′E、28°50′N,年平均氣溫 17.7 ℃,平均無霜期258 d。設施栽培采用單跨寬8 m、開間4 m、肩高3 m、頂高4.5 m的薄膜連棟大棚,大棚配備有外遮陽、天窗、側通風和風機等設備。
以牛腿藠頭為試驗品種,供試肥料為有機肥,由福建省綠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質≥45%,N-P2O5-K2O≥7.0%;復合肥由當陽市綠源化工有限公司生產,N、P2O5、K2O含量分別為17%、17%、17%;土壤調理劑為北京世紀阿姆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土調1號”,該產品CaO≥30.0%,MgO≥8.0%,SiO2≥35.0%。
藠頭的根系一般分布在15~30 cm表土內,根系吸肥、吸水能力弱,應選有機質含量多而保水能力強的旱地適當深耕,整細整實,土塊直徑不超過1 cm為宜[11]。本試驗地屬沙壤土,有機質含量較高。設施土壤有機質含量15.6 g/kg、全氮含量0.82 g/kg、有效磷含量0.88 mg/kg、速效鉀含量278.4 mg/kg,pH=5.5。露地土壤有機質含量10.7 g/kg、全氮含量0.85 g/kg、有效磷含量0.82 mg/kg、速效鉀含量264.6 mg/kg,pH=5.5。
采用薄膜鋼架大棚進行大棚栽培,藠頭于2021年8月28日播種,采用開溝播種,行距18~20 cm,播種溝開深8~10 cm,將藠頭按株距8~12 cm靠溝一側擺放于溝中,覆土7~8 cm,用種量為3 000 kg/hm2左右。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施肥采取底肥加追肥的方式,底肥設置3個處理(表1):T1(有機肥+土壤調理劑)、T2(復合肥+土壤調理劑)、T3(有機肥+復合肥+土壤調理劑),3次重復,每個處理小區100 m2。各處理后期追肥時間與追肥量相同,于2021年10月15日進行第1次追肥,追施尿素225 kg/hm2;2022年11月17日進行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2022年12月14日進行第3次追肥,追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

表1 試驗各處理底肥量/kg·hm-2
農藝性狀:在藠頭收獲期,各處理隨機選擇30株藠頭,使用卷尺測量株高,人工計算藠頭分蘗數。
產量:因售賣鮮食藠頭,在藠頭底部葉片開始變黃前采收,采收時連根拔起,用清水沖洗干凈后進行包裝售賣。各處理分別稱重,記錄產量。
抗病性:在藠頭生長盛期,各處理選定30 m2,統計藠頭根腐病發病情況。
采用Excel 2016進行數據處理,經SPSS statistics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相關分析,當P<0.05時,認為試驗效應顯著;當P<0.01時,認為試驗效應極顯著。
設施栽培能避免冬季低溫,加快生長發育,提前鮮食藠頭采收期,設施大棚栽培于2022年3月6日達到采收標準,測定相關指標,而同期露天種植的鮮食藠頭于2022年5月12日開始采收,設施大棚鮮食藠頭采收期較露地種植提前了2個月,搶占了市場先機。
由表2可以看出,T1與T2產量方面無顯著差異,但T1、T2與T3產量方面有顯著差異,其中T1較T3產量高出3 504 kg。表明藠頭底肥畝施用350 kg有機肥和畝施用100 kg有機肥與30 kg的三元復合肥較單純施用三元復合肥在增產方面有顯著差異,在藠頭施用底肥時建議增施有機肥,可明顯提高藠頭產量。
通過表2產量分析表明,T1、T2顯著高于T3(P<0.05),T1、T2間無顯著差異。
表3分別對比了3個處理藠頭的株高、單蔸分蘗數、地上單蔸鮮重、地下單蔸鮮重和單蔸總重量。T1與T2、T3株高存在顯著差異,但T2與T3株高無差異,T1平均株高達80.7 cm,T3的株高為69.6 cm,T1較T3株高高11.2 cm。3個處理的單蔸分蘗數處理無差異,對單蔸分蘗數影響不大。3個處理的地上單蔸鮮重無差異,但地下單蔸鮮重有差異,T1與T2的地下單蔸鮮重無顯著差異,T2與T3地下單蔸鮮重無顯著差異,但T1與T3地下單蔸鮮重存在顯著差異,T1較T3地下單蔸鮮重重11.34 g。3個處理在單蔸總重量方面有差異,T1與T2單蔸總重量無差異,T2與T3單蔸總重量無差異,但T1與T3單蔸總重量有顯著差異,T1較T3單蔸總重量高17.44 g,從而導致各處理鮮食藠頭的總產量存在顯著差異。

表3 不同處理小區農藝性狀
從表4中可以看出,3個處理對藠頭根腐病的發生率有影響,發病率T3>T1>T2,T3的發表率最高,達6.85%,T2的發表率最低,為6.29%。T1與T2、T3發病率無顯著差異,但T2與T3發病率有顯著差異。

表4 同處理小區發病率
1)目前市面上藠頭大多用地下鱗莖進行加工或鮮食進行銷售,地上葉片直接丟棄、浪費很大。藠頭葉片香氣濃郁,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糖分、鈣、磷、鐵等營養物質,都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物質,適當吃藠頭葉片能夠補充相應的營養物質,滿足人體的營養所需。設施栽培藠頭較露天栽培能提前2個月上市,葉片鮮嫩,且地下鱗莖和地上葉片可同時銷售,無浪費,提高了藠頭的商品產量。經市場調查,藠頭葉片市場需求量大,可適當提高本市設施栽培藠頭的面積,滿足消費需求。
2)藠頭在生產上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特性及管理水平,掌握“重底輕追,有機肥為主,適量合理配施化肥,增施磷鉀肥的原則”[12]。本試驗提供的土壤調節劑,可調節土壤理化性質,同時還能提供作物生長的活性物質,從而也提高了藠頭的產量。
3)目前有許多研究表明,施用有機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13]。有機肥中的有機質,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利于作物的生長。肥料中添加有各類有益微生物及微量元素,作為底肥施用能夠顯著提高鮮食藠頭株高、單蔸鮮重及總產量。
4)藠頭種植主要是利用旱地生產,連作障礙和病蟲害日益嚴重,導致產量低下,生長期多次大量藥物防治,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難以保障[14-17]。結合南昌市實際情況,設施栽培藠頭可采取如下技術措施:①選用無病區的健壯藠頭鱗莖作為種子;②實行輪作,避免與百合科植物種在一塊;③科學施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④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病害防治。